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讲好故事”

2018年01月22日 09:23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曹方超

  原标题: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讲好故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发展也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媒体加速融合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挖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便成为了当前所需面对的重点。

  1月17日-18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基金联合中外知名文化传媒机构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化灵感启动全球创意融媒体国际论坛暨网站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此次启动仪式共举办了四场跨文化国际交流论坛及项目专场发布会,来自全球的媒体代表、金融翘楚、文化学者、艺术大家和顶级设计师围绕融媒体时代带来的文化发展机遇以及“文化+”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

  与会嘉宾认为,融媒体时代,融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过程,更反映了一种“文化变迁”。不仅要时时了解受众需求,更要不断转变传播思路,让品牌传播效果得到最大化提升。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渴望接触“新的”“未来”的东西,因此中国也成了创意产业的热土,同时也让自己站在了全球创新发展的前沿。

  而在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依旧是不变的追求。对此,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惠生表示,内容仍然是最关键的,只不过在网络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考虑内容能不能符合网络的传播规律,能不能够为受众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无论媒体的形式如何都要考虑一个事情,就是大众需要什么。”翟惠生说。在他看来,在传播过程中,故事远比概念要生动百倍。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创造出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是当前的重点。展开剩余59%

  “融媒体时代是中国文化传播最好的时代,在跨界融合的互动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机会。中国有大量的传统文化的元素、符号、手工艺,一定要用时尚设计的眼光来将其变为产品。但也要更注重内容,以求在跨界融合中产生创新力。”中文遗基金CHSDF/东方国际时尚艺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康加其说。

  同时,文化还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效应,在大融合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表现活跃,铸造了“文化+”这个崭新的发展形态,并迈向“升级版”的融合发展新阶段。随着行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发展不再限定偏狭的空间,而是展开多领域、跨平台的融合创新,在与会嘉宾看来,“文化+互联网”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断增强文化认知,运用大融合、一体化、艺术化的思维来谋求产业发展,因地制宜、转变策略。

  “当前,我们需要一个平台才能传达信息,去了解我们的客户,也确保客户能够理解这个信息,满足他的欲望。”Luxur ynsigh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nathan Siboni认为。

  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刘琼也表示,“文化+”要想更好地走向市场,一定要研究大众的消费心理,在互联网和全媒体时代,要尽快让受众找到在这个时代的角色定位,并与之产生共鸣。

  在她看来,文化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人类在实践当中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通用性。二是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所凝结出的成果,具有审美的功能。因此,要想更多地激发消费欲望,还有赖于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以及实用需求。

  而对于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认为,中国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甩掉了很多传统的东西,现在更多的文化遗产只是收藏在文博机构里,相比全球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需求,我们目前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

  张晓明表示,融媒体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一个最新阶段,我们现在的广大消费者,正在直接参与文化内容的生产,在此背景下我们的文化资源能够迅速得到创造性地转化。因此,现阶段亟须探索的方向是如何使得我们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激发青年人参与文化创作的热情。“我觉得这件事情做好了,我们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就盘活了,我们未来会对全球、全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更大的贡献,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张晓明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