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微博热搜 国宝“活”起来吸引年轻人关注

2018年01月18日 10:28    来源: 解放日报    

  原标题:《国家宝藏》节目对文物前世今生的精彩演绎引起年轻人关注

  “空降”微博热搜,国宝“活”起来了

  

  大克鼎。 (资料)

  “让国宝活起来”是《国家宝藏》的一句口号,开播以来,就引来不少年轻人关注,如今“空降”微博热搜,更延伸出在当下别有意味的一种“活”法。

  上博大克鼎会否上热搜

  皿方罍的“爆红”得益于节目对其前世今生故事的精彩演绎。正如《国家宝藏》总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此前所说,“我们要让观众感觉文物像一个历经风雨的人,有其自身的性格和生命”,在皿方罍的前世故事里,国宝守护人黄渤、王嘉分饰皿方罍的“器身”和“器盖”,在舞台上将“兄弟间的离散奔波苦”和“国宝回家的曲折思家切”展现得淋漓尽致,黄渤的一句“我就想回个家,怎么就这么难?”一下戳中网友泪点。有网友表示“一个月前去博物馆看皿方罍时,只是单纯觉得古人太有智慧,把青铜器做得如此精美,今天看《国家宝藏》时,知道了它背后的故事,泪目……”

  本周日,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商鞅方升和缂丝莲塘乳鸭图即将登上《国家宝藏》的舞台,其中,大克鼎是最受人关注的一件国宝。

  昨日,《国家宝藏》官方微博平台发布三位国宝守护人黄磊、那英、易烊千玺的前世故事定妆照。根据照片介绍“‘礼’正天下定”“讲述一位膳夫平定内乱的故事”很容易推理出,易烊千玺守护的正是大克鼎。该定妆照发布仅一个小时,转发量已破2万。作为上博镇馆之宝之一,再加上人气偶像的粉丝效应,能否引发大克鼎的热搜?

  大克鼎可以说“自带流量”

  大克鼎背后的故事也堪称传奇,这为《国家宝藏》 前世今生故事演绎提供了良好的发掘空间。大克鼎是青铜转变期的典型代表,清朝末年就跟大盂鼎、毛公鼎并称为“海内三宝”。

  大克鼎于清光绪年间陕西扶风县窖藏出土,同时出土的有小克鼎、钟等器,现分散在世界各地。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左宗棠被永州总兵樊燮谗言所伤,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手,上奏咸丰皇帝力保,左宗棠才获脱免。潘乃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大家,左宗棠得大盂鼎后遂以相赠,以谢当年搭救之恩。大克鼎出土后,潘祖荫成为大克鼎的主人。从此,大盂鼎、大克鼎这两件周朝时期最大的青铜器齐聚潘府,成为当时京城一大新闻。

  抗战时,潘达于请家人和两个木匠帮忙,连夜把克鼎、盂鼎和一批青铜器装箱埋到屋子底下,书画和小件古董三十几箱藏进隔间。苏州沦陷后,她家前后遭7批日本强盗搜刮,没有发现文物踪迹。抗战胜利后,潘达于把它们藏在一间屋里,用旧家具破杂物覆盖,再将整进房屋钉断,既不住人也不走人,直到解放后。

  1951年7月,移居上海的潘达于寄出一封信:“窃念盂、克二大鼎为具有全国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贮藏得所,克保永久。诚愿将两大鼎呈献……”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以隆重的授奖典礼表彰潘氏捐献之举。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二鼎如愿入馆,使市民可看到这闻名半个多世纪的“国之重器”。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大盂鼎等125件珍贵文物应征北上。两件巨鼎自此各镇一方。

  无论是地位、价值还是流传经历,大克鼎都堪称“自带流量”,至于能否成为“热搜”,李仲谋认为,“这需要观众做判断……大克鼎的知名度原本就较大,确实具有先天优势。”他表示,如果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演绎得好,就一定会上热搜。“从效果看,文物上热搜,毫无疑问是好事情,说明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这是具有正能量的事。如果更多优秀文化遗产能上热搜,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