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互动的乡民艺术与村落生活

2019年06月17日 08: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王晓初

  近年来,藏在浙江嘉兴北郊的小村落——王江泾镇古塘村,摇身变成“网红”村落,它是嘉兴“秀洲区运河湿地荷美王江泾一日游”路线的重要一部分,现已创建成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源于物理概念的“耦合”一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元件或运动形式之间密切合作且相互影响的一种协同效应。萌生于乡土的民间艺术——嘉兴灶头画反哺村落,为雕塑美丽乡村独特形态,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提供文化源泉;而以艺术为载体的村落建设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嘉兴灶头画的生存土壤,激发了村民、游客以及不同文化实践主体的创造性与参与感,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嘉兴灶画艺术得以活态传承。嘉兴灶画艺术与古塘村的耦合互动使两者相辅相成,在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打造“江南灶画村”乡村旅游新名片,成为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范例。

  古塘村与灶画艺术的“联姻”始于2016年底。嘉兴非遗中心根据交通、环境,以及村民家中土灶、灶画师傅现状等因素,邀请专家实地走访,最后决定与古塘村合作,共同打造“江南灶画村”。

  古塘村地处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位于上海、杭州、太湖三大经济圈交汇点,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当地灶头画底蕴深厚,据了解,这一带“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比起其他地方,王江泾镇的灶画更为细腻,画面丰满、色彩鲜艳,这都要归功于这里技艺精湛的灶画师傅们。

  今年75岁的灶画师傅施顺观,19岁就跟随师傅倪传金学砌灶、画灶,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受邀到附近村落砌灶头、画灶画。古塘村为打造“江南灶画村”所新增的灶头和灶画装饰,都是由施顺观带领他的8个徒弟和村里的灶画师傅一笔一画手绘而成的。每次施老师画灶头,总有许多村里的小孩子围着看,于是村里办起了灶头画培训班,组织一批孩子定期跟着传承人学灶头画,现有30个孩子正式拜师,成为“小小非遗传承人”。

  灶画艺术与村落建设的结合,最先改变的是村落环境。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塘村林木葱郁、水系纵横,一条蜿蜒穿过村子的沈家浜勾连起两岸的七彩房舍。怎样让深藏农户厨房的灶头和灶画得以全方位展示,并与原来的“七彩古塘”风格统一起来呢?

  让灶画上墙,是村民与灶画传承人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在灶画师傅老到的笔触下,一幅幅色彩艳丽、寓意吉祥的灶头画和“七彩”的房屋外墙颜色搭配得当。然而,灶画以灶为载体,依灶绘图能呈现多幅立体组合画面,平面的墙壁不能展示灶头的形态,也呈现不出灶画艺术的造型特点。3D立体画提供了解决思路,于是,通向村口马路处的一户三层农家小楼的西面墙上立起一幅巨型3D灶头画,这幅画以传承人施顺观的获奖灶头为模本,按比例放大,内部钢结构塑造灶台、灶身、灶帽、烟囱等突出部分,外部整体喷绘3D立体灶头画。科技和艺术的结合,使进入古塘村的游客远远就能看见矗立在村口三层楼高的巨型灶头。

  传承人进行墙面灶头画创作的同时,村里也开始了灶画展示馆、非遗客厅、非遗商业街、土灶园、蔬菜公园的建设。嘉兴非遗中心邀请非遗专家、学者调研嘉兴灶头画,挖掘其文化内涵,以灶画为核心,辐射至砌灶技艺、绘画手法、信仰禁忌、民俗节庆、传说故事、饮食文化等,力求能够在古塘村全方位地展现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嘉兴灶头文化。3D情景展示、传承人技艺表演、互动式体验、农家土灶饭、灶王节等给群众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充分调动起群众对传统灶画艺术的热情。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江南灶画村”正式揭牌。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常生活也在悄然改变。村里陆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灶文化活动。“香飘端午 ‘粽’享古韵”端午民俗活动中,端午长桌宴上700余人一起品尝土灶现烧的野米饭;“灶画江南”系列活动的开灶仪式上,祭灶神、暖灶宴,浓浓的民俗气息洋溢村中。

  “江南灶画村”揭牌后的一年时间里,古塘村先后获得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市优美庭院示范村、市级生态村等荣誉;2018年启动二期建设,被认定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央视七套《乡土》栏目组赴“灶画村”拍摄,嘉兴电视台《非遗,我来啦!》非遗真人秀节目在“灶画村”开拍。2019年,古塘村成立嘉兴市古塘灶韵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以灶画艺术为核心的精品特色旅游路线。2019年春节期间,“灶画村”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

  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让生发于民间的乡土艺术回归村民生活、反哺村落,重塑村落凝聚力;以村落发展滋养民间艺术传承发展,这种乡土艺术与传统村落的互动形式,也许能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作者系浙江省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耦合互动的乡民艺术与村落生活

2019-06-17 08: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