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艺术家被指抄袭 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引发再思考

2019年03月18日 16:33    来源:羊城晚报    林清清

  原标题:知名艺术家被指抄袭

  中国当代艺术 走向引发再思考

  2月底,一篇《中国艺术圈著名老炮被比利时艺术家指责抄袭30年》“引爆”了艺术圈。3月初,事件发酵成为大众哗然的社会热点新闻。

  抛却具体作品纠纷,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曾经经历令人赞叹的高潮。如今,经历调整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将有何表现?未来会有何走向?藏家进入当代艺术板块时,有何要点要注意?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业内权威人士。

  受访嘉宾 王华祥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版画系主任、中国版画院副院长。素描家、油画家、版画家、装置艺术家、教育家、建筑设计家等。1962年生于贵州。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1989年作品《贵州人》参加全国第七届美展并获金奖。作品多次被国内及海外美术馆收藏。教育部教育出版社终身专家。

  季涛

  理学硕士,留英学者,观察研究艺术品市场二十多年。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拍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拍卖术语标准化起草小组组长。曾参与编写《中国收藏20年》、《中国收藏年鉴》、《中国拍卖二十年》等书籍。

  壹

  新闻追踪 中国当代艺术被“热话”

  2月底,一篇《中国艺术圈著名老炮被比利时艺术家指责抄袭30年》“引爆”了艺术圈。市场价格百倍于原作者作品的“大腕”,被列举作品涉嫌抄袭,令公众哗然。3月初,事件已发酵成为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

  曾经评论过涉事作品的知名评论家已公开道歉,而叶永青本人也表示已委托律师处理,正积极与西尔万联系。有藏家要求退货,而收藏了叶永青涉嫌抄袭作品的知名藏家刘益谦,公开要求画家道歉。

  3月7日深夜,四川美术学院发布声明,称高度重视其退休教师叶永青个人相关作品涉嫌抄袭事件。已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目前正在依规依纪开展核查工作,表示“我们将根据核查进展,及时公布相关情况。学校对学术不端等师德问题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事件对市场的影响仍在发酵中。3月中旬,收藏界传出西尔万的作品以均价4千欧元的行情,火速被中国人抢购一光。刘益谦对此表示,龙美术馆将举办西尔万的展览,但并没有代购业务。

  羊城晚报记者在事件发生后,曾与目前世界排名前五的某拍卖行亚洲区高管探讨,此事对当代艺术市场的影响。该高管表示:“事实上,‘中国当代’这个板块本来就在市场调整当中,我觉得事件发生可能会令短期预期不太理想,尤其对于完全不熟悉这个市场的人会影响信心,但对熟悉的朋友是另外一种情况。整个板块还是有很多很好的艺术家,不能一概而论。从个案来讲,主要是会对社会大众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尽管截止至记者发稿,被指抄袭的艺术家仍无发表道歉或进一步公告,事件还未有最终定调,但此事从以往小众的当代艺术圈,发酵至大众所关注的社会新闻,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讨论也为人所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收藏会否因此受到影响?成为艺术界、收藏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羊城晚报:最近从当代艺术圈发酵至社会大众关注的新闻事件,你认为在短期内以及较长远来看,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王华祥:最近事情的影响之大,不仅在艺术圈传播,也在公共媒体上发酵。不仅在中国,就连全世界的媒体都报道这件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暴露了当代艺术界在30年来所依托的伦理基础、学术基础,以及话语权基础的状态。

  这对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空间上讲,会涉及艺术收藏家、当代美术馆、画廊、批评家、大学教授、博士生研究生以及更广泛的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比如中学的美术生和小学美术课。从时间上讲,我认为未来一两年之内,当代艺术会是一个休克的状态,一部分会在休克之后死去,一部分会在休克之后复苏。

  这次事件的影响是好还是坏?这得分两说。一方面是它让整个当代艺术蒙羞,让那些为当代艺术付出大半辈子的人蒙羞。这里面包括批评家、艺术家和收藏家,也让中国人的形象蒙羞。但另一方面,我对这个事情的正面解读是:这种“当代艺术”自毁长城了。

  季涛:影响是非常重要和深远的,包括对过去的反思回顾,和对未来市场的影响。主要是我们过去的当代艺术,在近40年中,市场更看重的是比如画家的知名度、影响力,而忽视了对原创作品创造力的理解。这件事提醒了大家要重视作品的原创性。

  但另一方面,并不一定是人们所想的一种打压式的影响,而是促进市场的成熟,让市场的运作方式,包括买家、画家本人都对艺术的原创性更加重视,市场对作品的价值判断上,会更苛刻,也更精确。未来的市场,应该会更重视原创性,作品在美术史上是否有一个重要的创新、是否发展出一个新的流派。

  羊城晚报:有评论家表示,“没有人能把全世界艺术家的作品信息都收到眼底,电脑大数据也未必能做到,所以判断抄袭就是个技术活,与艺术无关。”您如何看?从学术界学院派角度看,有无一些防范措施或建议?

  王华祥:说得有道理,但也不全对,甚至是避重就轻的。因为抄袭这个事,不仅是一个技术活,不是一句道歉就可以了断的,而是一个牵涉到学术判断、道德判断和法律判断的大是大非问题。

  贰

  艺术价值 如何正确判断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

  羊城晚报:一件当代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应当如何判断评估?其中最大影响力的因素是什么?

  王华祥:当代艺术和现代艺术最大的不同,是当代艺术强调内容,强调观念,强调用艺术干预现实。而现代艺术是形式主义,语言形式就是内容和目的,形式大过一切。

  当代艺术和古典艺术,其实有相似的地方,就是重视内容。它们强调内容,强调教化,强调艺术的工具性。但是他们之间又有本质的不同:当代艺术讨厌美,不在意风格,不强调传承。批判性是当代艺术最高标准和唯一标准。

  季涛:当代艺术与古典艺术是不一样的。古典艺术更多的是要求你绘画的技术技巧;当代作品,就是在这个时代要创新,代表了艺术在当代的转变,对未来的艺术发展有指向性的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看起来就画了一个大白板的当代艺术作品,能卖那么贵?因为它代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的西方社会的极简主义,一个艺术潮流或流派。你现在再去画这个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你没有创新,前人已经做过了。

  羊城晚报:有人认为,对于当代艺术作品来说,观念性大于审美性或技巧性,你是否认可?这种观念性的表达,会否令当代艺术作品在价值认定时遭遇一些困难?

  王华祥:由于当代艺术继承了现代艺术的反古典、反模仿、反技术和反审美,导致它走向功利主义和它最痛恨的物质主义与霸权主义。特别糟糕的一点是:反审美,反技术和反快乐。不管理论家们怎样自我美化,自称追求平等和自由,但其核心标准就是话语权,是由掌握资本和权力资源的多少决定的话语权。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批评家要拉帮结派,艺术家用大把时间搞交际,巴结迎合批评家,收藏家变成外交家的原因。

  没有艺术标准的当代艺术不滋生腐败是不可能的。但我说的是“假洋鬼子”和“二手西方”的“当代艺术”,是被他们定义过的“当代艺术”,而不包括带有传统特征、本土气息、个人化和未来性的当代艺术。

  季涛:我同意,对当代艺术作品在价值认定,我认为首先是观念上、美术史上的意义,第二位是美学意义,大众百看不厌;再往后才是技巧或其他东西。

  绘画技巧讲的是你的写实功底、准确的色彩还原等内容,但是在当代艺术里,技巧有时候是被掩盖的。自从19世纪有了相机以后,很多东西改变了。所以当代艺术的关键性,是反映在观念的表现上,而不是反映在你的绘画技巧上。但是审美,对大众的意义也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买当代艺术作品,是有实用性考虑的,为了悬挂、展示、装饰。

  羊城晚报:在书法或绘画等较传统的古典艺术领域,人们为了提高技巧会反复临摹,而成名作者的作品中也往往能看到前人的一些痕迹。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借用、挪用,有没有相应的衡量标准?例如事先声明、与原作对话或对立等的“原创表达”?

  季涛:关键的一点,就是你有没有创新性。你可以用重构、改良、呼应、对话等方式,在别人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就像你写博士论文,也不可能全都是你自己创新的东西,你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发现,那就要列明参考文献。绘画也一样,你要用各种方式去注明、表达,何为自己的绘画元素。我最近刚看过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的画展,其中一个几十幅画组成的折叠系列,他是完全模仿古代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的艺术名家名作,但他在这些作品上都加上了自己的当代元素,比如自画像、其他当代人物的呈现,还有一些高科技的东西,形成不同时代的对话,就是一种对作品的重构。

  叁

  市场展望 当代艺术收藏,未来走向如何?

  羊城晚报: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王华祥:当代艺术这个称谓是很粗糙和很简单的,其实,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不仅仅是人们看见的这些。人们所看见的当代艺术名家也不完全是我批评的人。当代艺术,其实它是由很多生动而独特的个体所构成的,有一些杰出的当代艺术家是被大家公认的。但是毫无疑问,中国的当代艺术都是学习西方的,包括我们的古典艺术、现实主义艺术,都是学西方的。

  从现象上,数量和规模上看,我们的当代艺术和西方几乎难分伯仲。尤其是学院,在某些方面我们已经走在前面了。正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通讯工具如手机,我们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如高铁,我们的很多技术和品质,其实已经不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的理论界看不见中国自己的成就,理论家跟不上;另一方面我们原创性的东西还是太少。艺术家也没有意识到建构自己理论的重要性。没有思想和理论支撑的艺术创作是走不远的。在这点上,我们跟西方的差距依然很大。

  我们的理论界总体上是非常闭塞的,也是很浮浅的。除了少数的,有文化,有思想和见地的批评家外,也有部分不懂画不懂艺术的“专家”“行家”,对社会的误导是非常可怕的,他们用三寸不烂之舌和妙笔生花的文字,将没有判断力的艺术青年引入歧路,对外国艺术界认识中国产生了误导,对真正的当代艺术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阻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正常进程。他们中很多人的眼光,已经远远落后于艺术家和时代,就像许多人文知识分子眼光远远落后于商人和企业家一样,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没有起什么好作用。

  季涛:我的理解,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是向西方学习而来,从印象派到立体派、野兽派,很多种流派一整块地过来,几十年像压缩饼干一样,很短的时间内压缩在一起消化。层次还没有弄清楚的时候,就谈不上什么太多的创新。个别的画家可能有一些创新,但是还未形成得到国际公认的一种流派或地位。

  羊城晚报:中国的当代艺术收藏市场,目前的现状如何?面临近几年的市场调整状况,你认为未来几年走势如何?

  季涛: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从2006年起来以后,2008年开始下行,近年可说一直在下行通道上。当然在总体下行、调整走稳的基础上,又不断有新的画家、新的方法、新的作品出来,实际上我认为这是挤出了泡沫。

  只是少数画家的少数作品突然出现的一个高价,是不稳定的。中间是真空地带,市场自然会压缩。当底层画家不断起来,高处的不断下行,市场的层次更加丰富全面,也就更成熟了。这也是市场调整的目的,通过这个调整挤出泡沫,让市场相对更扎实。未来我想这个市场还会是缓慢走稳,逐渐向上,慢牛似地健康向前,但不是像原来那样爆发式的行情。

  羊城晚报:你认为目前国内的当代艺术收藏的藏家与市场,有何突出的特点?

  季涛:以我的观察,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藏家主要是相对年纪比较轻的一批人,尤其非艺术圈子的人,比如说IT圈或企业家,还有一些原先油画圈的人,对油画有一种本能的兴趣。

  对中国传统历史比较了解,或比较有收藏实力的人,可能对当代艺术有一点距离感,因为他们大多在收藏古代书画、瓷器这些类别。所以我觉得当代艺术市场,不见得会有很多人转向。因为一来藏家群体不同,二来收藏中国古代传统的东西,辨别真假、作品数量稀少、价格偏高之类的难度更高。

  相比之下,当代艺术毕竟稍微便宜些,而且画家还在世,你可以直接向画家、画廊买到作品,鉴别真伪难度较低。只是提醒大家选择的时候。眼光要更细致更挑剔,更把握住观念独创性的重点。另外,当代艺术板块也代表年轻人市场。收藏是因为多种元素组成的爱好,不会因为某一件事,改变自己的想法。

  羊城晚报:有人认为,对当代艺术收藏,目前我国收藏家大多仍出于一种“资产配置”的投资心态,而非艺术鉴赏。你认为呢?这是否也容易导致市场价值认知混乱?

  王华祥:永远不要责怪资本和投资家。他们把艺术品当做一种资产配置没有错,他们也是见多识广的聪明人,可惜的是他们被误导了。当这个所谓的“美术史标准”出了问题,支撑当代艺术收藏的基础就面临破产崩溃,金主们的艺术投资也就顺理成章地打了水漂。所以,太急功近利的投资都是很危险的,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收藏的前提应该是喜欢艺术,尊重文化和人性,应该是带着一份对提高社会大众精神审美素质的责任感去收藏。那样的收藏与投资,才是安全的。

  季涛:的确有很多是属于投资的考虑。第一是他们喜欢当代艺术,能找到自己所感受到的美感。同时,他们也了解画家的知名度,有一种原始股的感觉。其实,收藏纯粹作为投资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慢的事情,要考虑到自己的收藏体系、爱好,可以作为长期配置,而不是像买股票一样短期炒作。

  肆

  收藏提示 瑕疵风险如何处理?

  羊城晚报:已经成交的艺术品,若有争议或瑕疵,按照《拍卖法》也是无法主张退货退款的。拍卖行作为中介机构一般会如何处理?您有何建议?有人提出类似“保底回购”的方法来保障风险,您对此的看法?

  季涛:关于瑕疵担保的问题,从拍卖法角度上讲,拍卖行可以事先声明,对作品的瑕疵不承担责任。这是有法律保护的。当然也有一些拍卖行会有事先声明,如果你有两个以上大家都认可的知名专家,对真伪出具鉴定意见,可以退货。但这第一需要有事先声明,第二,要有一个大家都信服的第三方证明。

  但“保底回购”我觉得不合理。拍卖就是要让市场上广泛地对这件东西进行评估,通过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形成一个市场价格。卖家无法保证你过几年一定升值赚钱。不能把艺术品收藏建立在“投资一定要赚钱”的理念上,把艺术品纯粹当做投资品,全世界没有这样的先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知名艺术家被指抄袭 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引发再思考

2019-03-18 16:33 来源:羊城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