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2019年05月27日 16:01    来源:广州日报    陈文杰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当前,广州正着力建设文化强市,大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近日,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在广州举办“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推动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选题会,邀请学界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业界代表,谈问题、说经验。在广州日报社社长杨清蒲主持下,与会者围绕文化产业繁荣、岭南文化传播、文化企业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传承岭南艺术精髓 共建人文湾区

  许钦松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文化根脉,所带来的文化认同是塑造大湾区人文精神内核的重要基础。传承好岭南文化艺术,对于建设人文湾区而言至关重要。

  建设人文湾区,一是要惟新。首先,“新”要求粤港澳大湾区的艺术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创作出反映湾区建设成果和时代风貌的艺术作品,为塑造基于时代精神的“湾区人文精神”贡献力量。其次,“新”还体现在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多元化的人文精神需求的把握上。这要求文艺工作者在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的同时,通过艺术作品的呈现手法和构思观念等方面的多元化创新,重构大湾区内的文化认同。但值得提醒的是,艺术工作者所创作的当代作品必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要融合。岭南文化的精神是岭南文艺的精髓所在。“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文化理念,同样适用于建设人文湾区。首先,是时间维度上的融合。传统和时代的融合,要在深入了解传统的基础上展开。其次,是空间维度上的融合。最后,是人文作品维度的融合。如美术与舞台表演艺术的融合,图像艺术和语言艺术的融合等,成为催生人文湾区建设独特面貌的文化催化剂。同时,文化领域可以通过和其他领域跨界,与科技、旅游、商业等进行融合,活化其中的人文元素,或许能取得不俗的市场效果。

  三是要辐射。要产生“辐射”,首先,在打造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体现岭南地域特点。只有通过文艺创作,让湾区的人文特点得到更鲜明的展现,才能在对外传播中更具辨识度,并赢得国际尊重。其次,辐射的配套环境和工具也必须打造好。例如近日在广州举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也将使人文湾区的“辐射性”的实现更具深度。

  廓清“传什么、怎么传、谁来传”

  张志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可能让你爱上这个城市,但在生活方式背后,其实蕴含的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基因。而文化和艺术,会让你对这个城市更加地敬畏和尊重。从美食、音乐到绘画,文化加深着我们对城市的热爱。那么,岭南文化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传播?廓清三个问题十分重要。

  首先,传播什么?我认为岭南文化传播的关键就在于更好地传播岭南文化的历史、内核、精神以及它的魅力。我们要把岭南文化的内核、精神和价值观提炼出来,让其真正地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载体、符号和体验结合起来,用新的载体和符号表达它,这需要对文化本身进行深入挖掘、阐释和创新。

  其次,怎么传播?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推动岭南文化传播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平台,为打造岭南文化传播优势建立了空间纽带和文化联系。全媒体时代,用户越来越强调消费、服务、审美、体验、互动。岭南文化传播需要适应新的传播业态,要实现以全媒体的渠道为载体,以精准化的社群为对象,更加注重体验和审美的互动的融合传播。文化传播更强调“鲜活”,这要求不断地在内容叙事、形态和话语上进行创新。加强岭南文化传播要顺应这一趋势,用鲜活的体验和形态讲好文化故事。

  第三,谁来传播?要激发了解、热爱、懂得岭南文化的人参与传播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让专家、市民和爱好岭南文化的人,都能参与进来。从专家、平常人的不同视角,将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结合起来,让大家在消费和体验当中更好感受岭南文化,让人自觉自发传播岭南文化。为此,创造一种媒体、机构、个人共同参与的传播格局非常重要。那么,是否有可能尝试建立一个岭南文化传播自媒体联盟,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共同传播岭南文化,值得思考。

  深耕本土文化 擦亮文艺品牌

  何鹰

  广州大剧院总经理

  广州大剧院作为城市文化地标之一,它本身就是广州的一张亮丽名片。要擦亮这张名片,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让剧院与城市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未来如何继续打造这张文化名片?

  擦亮广州大剧院作为华南演艺文化殿堂的品牌形象。演出是一座剧院品牌影响力当中最核心的要素,要以演出为主要方向,把好演出质量关,既为观众提供国内外的经典之作,也为《醒·狮》、原创歌剧《马可·波罗》等本土的原创舞台艺术精品提供展示舞台。

  擦亮广州大剧院作为艺术教育践行者的品牌形象。推广和普及高雅艺术、培养艺术人才是剧院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坚持开展公共艺术教育、重视培养青少年艺术人才,对剧院来说,是责任,也是坚守。

  擦亮广州大剧院作为青年戏剧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的孵化器品牌形象。通过为大学生和青年搭建连接艺术创作与市场端桥梁的方式,培养广州适应时代与市场发展的创作型人才。通过与各大高校签约“双创实践基地”,探索艺术实践校企合作新模式。

  擦亮广州大剧院作为市场化经营典范的品牌形象。广州大剧院在国内率先实行市场化经营,并形成了独特的“广大模式”,将生产经营主动融入市场,实现多渠道营收,多点开花。

  擦亮广州大剧院作为演艺文化交流平台的品牌形象。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搭建演艺文化交流平台,拓展剧院的功能内涵,既成为华南地区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也成为广州本地院团、本土优秀剧目“走出去”以及国外优秀剧目“引进来”的窗口和舞台。

  擦亮广州大剧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建设主力军的品牌形象,主动、积极地参与“人文湾区”建设;紧跟广州城市发展的步伐,同向而行、繁荣进步。

  扶持“生活达人”传播“广式生活”

  费勇

  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

  关于城市文化传播,一方面有赖于专业人士,比如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学者,他们就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名片。另一方面,在自媒体时代与强调生活体验的当下,还有一个群体容易被忽视,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城市文化传播,他们就是城市的“生活达人”。

  在某些领域上,生活达人在传播城市文化、讲好城市故事方面传播力强,辐射面广,“带货能力”强。一方面,生活达人一般是在生活文化的某个领域内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而在这个领域所对应的消费市场里,生活达人因其专业性而更有市场号召力,同时加上传播手段更“接地气”,生活达人更容易得到文化消费者认可。

  另一方面,生活达人把生活过得有艺术感、形式感,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意行为,因此生活达人在城市文化传播中,往往更能抓住人们的眼球,而其中产生出的文创类作品,进而转化利用,成为城市的创意产业。所以,生活达人可以说是城市文化传播中的特殊资源。

  此外,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来看,除了在基础性建设、产业政策上加以扶持与帮助之外,还可以发掘或培育一批“生活达人”,让其成为城市文化的传播者、文化创意的生产者。

  得益于改革开放,广州较早地涌现一批生活达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广州的生活达人传播力、影响力日渐扩大,逐渐成为“广式生活”的重要展示载体。广州今后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活达人”,继续在展览、分享体验等活动上下功夫,更好展现广州的魅力和风采。比如,可尝试打造地道的广式生活体验专题日,通过聚合生活达人,分享自己对“广式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并用生活化的创意方式来展示广州文化的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城市文化传播效果。

  融合创新助推文旅产业出新出彩

  梁迅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产业发展处处长

  近年来,广州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动漫影视、数字出版、文化会展、互联网文化、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明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人均消费水平较高,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文化艺术地位和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为推动文旅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广州市持续从多方面发力。一是坚持政策引导,促进文化产业加快聚合。为此,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8”文化产业政策。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促进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积极鼓励和扶持“互联网﹢”,大力发展数字化产业,提升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展成为国内重要的文化展会。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产业龙头崛起。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与金融等“文化﹢”战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四是坚持文化为民,促进文化消费快速提升。充分利用广州作为国家第一批扩大文化消费试点,挖掘文化消费潜力。五是坚持重点突破,筹划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大力度扶持文艺精品创作。

  接下来,将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加快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动广州文交会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转型,积极整合文旅资源筹组广州文化产业集团,在建强企业和园区、推进构建重大项目和平台、打造文化融合高地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作出新的贡献。

  提高城市品牌高度和价值力

  段淳林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定位的核心,是城市品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一个城市的根本和灵魂。广州市的城市定位已经从交通枢纽等功能性定位,到以情感沟通为纽带的花城城市定位,上升到文化价值定位。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文化价值定位是城市品牌形象的真正灵魂。

  首先,要明白文化价值才是城市品牌的软实力。城市的品牌形象,需要文化内涵维系与体现。城市的文化、精神、价值观不仅是构成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精神文化需要沉淀积累和传承,公众对城市的文化认同才能形成一个城市品牌独具特色的城市气质。

  其次,要挖掘广州的文化价值内涵,从内在城市品牌的价值站位入手,提高广州城市品牌的高度和价值力。在认清城市文化内涵定位的同时,以广州的城市性质与特色为基础,充分发掘和传播塑造城市形象的文化与艺术。广州要从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改善城市文化形象出发,打造“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敢为天下先的文化新形象,擦亮城市文化这张名片。

  最后,要统一规划,围绕文化价值定位,从国际大视野进行整合品牌传播,提升广州综合文化形象和影响力。在“文化+”方面,要突显广州特色,特别是在文旅产业上,广州可借此形成标志性的文化名片、文化记忆。具体来说,要做好“五个一”,即推出一系列报道,推出一套文化丛书,建立一个城市品牌战略联盟,实现一系列文创IP如非遗文化产品的IP化,打造一组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热播剧。在持续探索中,将广州城市文化品牌传播推向新高度。

  让政策最大程度发挥“人才引力”

  赵海舟

  酷狗音乐副总裁

  广州为文化产业的创业者提供了优越的创业环境。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广州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高校人才储备;从创业者个人角度看,广州拥有诱人的美食和优越的气候条件。这无疑有利于吸引更多文化人才和项目扎根广州,为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提供更多可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综合实力,关键还是要吸引人才。要让城市优势得到最好体现,吸引更多创业者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分子,广州还需积极对标国际一线城市,出台更多普惠性政策。一方面,期待制定“尖刀型”的人才政策和“尖刀型”的项目政策。这既有利于做大增量,吸引更多文化创业者来到广州,也能优化存量,为本地文化企业注入澎湃的发展动力。相信有了好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企业从意愿上、能力上都能够为城市留住文化人才提供更多助力。此外,要扩大辐射范围, “尖刀型”政策的适用范围不应局限于广州本地,而是要让外地甚至国外的文化企业也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福利支持,让政策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人才引力”。

  另一方面,要做好系统全面的政策支持。现今很多文化企业拥有较为庞杂的产业链,线上、线下两端发力。例如酷狗音乐现在在线上做得很好,但如果要同步开展音乐盛典或音乐节等线下活动,吸引更多线上受众来到广州,激发当地的文化活力,就需要有录音棚、演出场所等硬件配套设施支持。因此,只有政策支持更加全面,能够更好满足文化企业的发展需求,才能够让文化企业主动留下来,并为增强广州文化综合实力作出贡献。

  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粤菜走向世界

  秦鑑洪

  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会长、黄埔华苑董事长

  “食在广州”已经成为一张享誉中外的城市名片,见证了广州作为一座国际美食都会的辉煌。打造好“食在广州”这张城市名片,不仅需要做好饮食本身,更重要的是将美食背后所蕴含的饮食文化与深厚的美食基因传承下来。粤菜产业前景广阔,粤菜师傅任重道远,唯有弘扬工匠精神,坚持传统与创新,追求出品的极致,才能更好地助推粤菜产业发展。

  要做好传承工作,需要餐饮从业人员弘扬“工匠精神”,坚持创新,激发出粤菜独特的底蕴与魅力。在加强粤菜饮食文化推广的同时,重视传统粤菜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要挖掘保护传统的特色制作技艺,鼓励企业分享推广技艺,通过各类活动让更多市民体验粤菜的独特魅力。

  培育“工匠精神”,实践交流和理论指导,缺一不可。一方面,以赛促训,以赛代教促学,加强厨艺交流。实践与交流是提高技艺的有效途径之一,举办“粤菜师傅”大赛,既为在职厨师提供了一个提升技能、交流借鉴的广阔平台,也为他们强化实践应用与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创造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主题论坛,让专家们献计献策助推行业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还须落实“粤菜师傅”工程。在政策支持下,多方合作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依托大师工作室实现产、教、研融合,充实“粤菜师傅”专家、大师团队,让技艺传承,助力广州旅游,振兴乡村经济。我们要弘扬“工匠精神”,擦亮城市名片,让“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更加具有魅力,让粤菜在传承中保留传统、不断创新发展,走向世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如何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2019-05-27 16:01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