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话剧正融入城市

2018年12月24日 08:03    来源:工人日报    卢翔 通讯员 徐蕾

  最近几年的秋冬季节,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季与当地市民都会有一场文化之约。众多话剧作品展现出的高水准艺术品质,蕴含的包容多元开放的人文精神,拓展了话剧的无限可能,也打开这座英雄城的“人文之门”。

  日前举行的“话剧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话剧协会理事李伯男表示,持续努力的南昌,有望成为北京、上海之后国内话剧“第三城”。

  现在的南昌属于话剧

  红谷滩新区2018第四届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季成为点燃南昌激情的话剧狂欢节。展演季共安排8部大戏15场演出,展示了国内话剧界的前沿风光。活动开展以来不仅场场爆满,更让“看话剧、谈话剧”成为南昌市民的重要文化活动。

  “现在的文化生活被话剧承包了!”连看两部话剧的文艺青年林兰思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为什么要看话剧?观众徐芳华的回答很具有代表性:“很感谢艺术家为我们带来两个多小时的放松与感动,看一场精彩的话剧,能让人真正感觉到诗和远方与你同在。”

  “南昌人都有一颗热爱话剧的心。”江西省话剧团营销总监黄勇告诉记者,连续举办了四届的话剧展演季,主办方向全国多个优秀院团发出邀请,优中选优。浙江话剧团带来的《郁达夫·天真之笔》讲述了郁达夫的革命历程和情感故事。剧团相关负责人余斌说:“这部作品并非商业搞笑类,而是人文情怀较强的艺术作品,一开始我们有点担心,怕南昌观众不接受我们。演出后发现,这种担心完全多余,这里的观众欣赏水平很高,非常热爱话剧。”

  与余斌初期顾虑相反,该剧导演、中国话剧协会理事李伯男信心满满。他说:“对于南昌的话剧氛围,我一点都不意外。60年前的《八一风暴》风靡全国,南昌人血液里有‘话剧基因’。随着话剧市场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观剧队伍中。”

  将剧场融进公共空间

  一座城市的高度,不仅取决于经济指标的高度和写字楼的高度,还要看其文化品位。从这个角度来看,话剧具有检测功能和标识作用。江西省话剧团和红谷滩会议中心无疑是聚焦南昌文化气场的地标。

  省话剧团的经典剧场是本土话剧人演绎梦想的舞台。近年来一批优秀的本土话剧人推出《生如夏花》《遥远的乡土》《阳明三夜》《哭之笑之》等优秀作品。话剧展演季把国内最好的话剧和话剧艺术家与南昌融合到一起,让南昌的话剧力量产生“造血”功能。尤其是对于熊伟这样从事剧本创作和表演的本土话剧人来说,他编剧的《小丑》正是通过展演季首演,获得业内同行的点赞,走向更宽广的舞台。

  事实上,南昌在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在谋求文化整体升级。红谷滩会议中心白天用于大型会议活动,夜晚与文化“亲密接触”,既活化了公共场所,又实现了文化惠民。这样的双赢,正是未来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向。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说:“将剧场融进公共空间,将话剧融进城市,这是南昌大胆的创意。”

  “好戏”刚刚开始

  2015年开始,千古名楼滕王阁对岸每年都会上演一场场话剧“好戏”。得益于孟京辉、李伯男、开心麻花等全国顶级话剧IP的名气和南昌观众的热情,展演季迅速成长。4年来,经典剧目《蒋公的面子》《驴得水》《嫁给经济适用男》等轮番上演,而《阳明三夜》《遥远的乡土》《小丑》等本土剧目也在这里完成首演或以全新面貌与观众见面。还包括《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床》等先锋话剧。

  从名家经典、先锋实验到本土原创,近30部话剧精品为南昌拓展了话剧的无限可能,也让话剧真正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4年来,展演季的上座率一直保持着高水准,尤其是名家、名团、经典作品,总能引来知音无数、一票难求。

  据黄勇介绍,这几年来,话剧已成为仅次于演唱会的市民消费频率最高的演出种类。“好戏才刚刚开始!”在李伯男看来,拥抱话剧,南昌观众已张开双臂,“让话剧和剧场成为体现城市文明的标签,其实是检验城市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希望南昌继续努力,成为话剧‘第三城’!”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南昌:话剧正融入城市

2018-12-24 08:03 来源:工人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