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南粤古代文明 修复岭南历史图卷

2020年12月31日 14:54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 黄宙辉 邓琼 通讯员 粤文旅宣

  原标题:11个项目先后入选全国“十大”,广东考古接续历史记忆

  对话南粤古代文明 修复岭南历史图卷

  12月21日,以宋代沉船“南海Ⅰ号”的展示与研究为主题的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是广东考古文博界的一件大事。

  在古代,岭南被认为是化外烟瘴之地。今天,经过广东考古人的不懈努力,南粤大地的历史图卷正在被一帧帧修复;透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遗址,今人与南粤先民、古代文明有了越来越多的“对话”。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说:“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广东并非蛮夷之地,而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之中极为璀璨的一颗,拥有着延绵悠长的文化脉络。”

  全国最早设立专业考古研究机构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广东的考古遗存数量在全国并不具有突出优势,可喜的是,广东考古人知难而进、力争上游,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中闯出了一条具有众多首创案例的“广东经验”。

  早在1928年,时任民国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便聘请傅斯年、顾颉刚和杨振声三人为常务筹备员,于广州东山柏园筹建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设考古学组,是最早的国家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开启了广东考古队伍建设的先锋。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共有5家考古发掘团体资质单位,其中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作为国内业务范围涵盖最广的文物考古科研单位,内设机构6个,核定编制50人;广州、深圳、珠海的文物考古研究所(院)的编制分别为74名、13名、23名;中山大学考古系是免于培训可直接申请考古发掘领队负责人资格的全国八大院校之一。结合全省实际,广东5家市级博物馆还设立了粤北、粤西、粤东、深莞惠、珠江西岸五个区域考古工作站,核定140名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区域考古队员并开展培训,增强基层考古力量,在全国属于首创。

  入选“十大”项目年代最全类型最多

  从石器时代直至明清,岭南文化既与中原有着相互间的砥砺交融,同时也一直保持着独特而鲜明的风格,并且延续不止、传承不息。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赞誉岭南是“真正的南方”,是探索中国古代与印度半岛甚至南太平洋地区关系的“一把钥匙”。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考古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广东10处遗址、11个考古发掘项目,先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数位居全国第九;是“十大”项目中涉及年代最全(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明代中晚期)、遗址类型最丰富(含洞穴、沙丘、贝丘、墓地、宫苑、沉船等)、作业方式最多样(陆地和水下考古并驾齐驱)的省份。

  记者留意到,在上述11个考古发掘项目中,有3个位于广州。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告诉记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考古的重要发现层出不穷。增城浮扶岭遗址、墨依山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等重要考古遗址,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

  这些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让广州的历史轴线极大延伸,广州历史的信度显著增加,广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广州的城市记忆和历史图景变得丰满、鲜活而生动。

  水下考古和海丝申遗成果全国居首

  广东是中国水下考古的发源地和见证者,经历了中国水下考古从起步、发展到辉煌的全过程,在整体打捞、水下发掘保护、水下数字化科技考古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先后发掘保护了“南海I号”南宋沉船、“南澳I号”明代沉船、湛江硇洲岛海域清代沉船等,其中“南澳I号”入选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首个入选该奖项的水下考古项目。“南海I号”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古代沉船,从发现、调查、整体打捞到发掘历经33年,采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整体打捞方法,出水文物总数达18万件(套),创全国单个考古项目发掘数量之最,是世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经典案例,被誉为“海上敦煌”,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此外,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持续时间最长,两千多年从未间断,由其牵头成立全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全省迄今共有20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占全国总数近三分之一。

  基建考古成为改革典型案例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基本建设项目众多,也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做好基建考古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文物遗址在工程建设中遭到破坏或流失。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广东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调查项目年均多达200多项、考古勘探项目年均15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年均20多项,基建考古发掘项目年均出土文物3000多件。

  据介绍,广东深化“放管服”改革,将原有的“需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的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审批”“考古发掘审核”等4个审批事项合并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与许可”1项,压缩审批时限,并依据省政府令270号率先委托地级以上市文物行政部门办理,在全国属于首次;率先取消向企业收取考古费用,由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考古专项经费,在全国属于首例;率先将文物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已正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广东省文物保护专项规划》,是国内最早开展实质工作的省份。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涵盖和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开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阶段。2019年在国务院公布的名单中,全省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增幅达34%,新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现有革命类不可移动文物2030余处,革命类博物馆47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个,21个市82个县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包括原中央苏区片区、海陆丰片区、长征片区和广东片区,是全国为数不多全域覆盖的省份。

  此外,广东还开展全省革命遗址大普查,已普查出革命遗址4248处即将公布;在全国创新实施“岁修”制度,按照每处每年3万元标准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日常保养维护,优先用于濒危革命文物抢救性保护;创新提出并发布首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建立“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陈列展示——周边环境整治——红色旅游景区”的全流程建设模式,推动革命文物文旅融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对话南粤古代文明 修复岭南历史图卷

2020-12-31 14:54 来源:羊城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