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渔舟唱晚》看BGM的“几斤几两”

2019年11月18日 13:14    来源:科技日报    田怡
  央视老牌节目《天气预报》自1980年播出以来几经改版,从节目功能到视觉效果都发生了让人耳目一新的“颠覆性”变化, 如大量使用更多通俗易懂的图例信息,方便观众解读;在时长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量,使《天气预报》更贴近生活;片头动画彻底“装修”,风格更加活泼俏皮……在天气预报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背景音乐《渔舟唱晚》成为了“屹立”三十余年不变的标志性元素,成为了人们耳边萦绕的《天气预报》“招牌”。

  1984年,著名电子琴演奏家浦琦章改编曲目《渔舟唱晚》中的1分33秒至2分42秒部分,成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从此这首名曲成了陪伴我们几十年、备受喜爱的经典音乐。为什么《渔舟唱晚》可以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我行我素”?这离不开BGM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简称BGM)是指在电影、电视剧或广告等影视作品中,作为渲染主题、烘托气氛的衬托音乐,通常是不含人声的。它不仅需要配合画面的情节发展,还必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BGM具有给人以听觉上的刺激效果,甚至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音乐的功能不亚于一场演讲、一次倾诉,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色彩,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压力,激昂的乐曲让人倍感振奋。此外,音乐还有着一种不易被察觉的“隐形功能”——警示与提醒。比如学校的上课铃声,无论是最普通的“叮铃铃”还是其他曲目片段,其作用都是警示和提醒,用声音告诉学生,你们该进教室上课了。

  像《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这种陪伴中国几代人的重要节目,其片头和背景音乐更是具有这样的警示提醒作用。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的“粉丝受众”。这两档节目的播出时间恰好是一个整点和一个半点,对于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而言,《新闻联播》播出前的倒计时加上天气预报的BGM最大功能性就是时间提醒。

  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盯着电视看,尤其是遇到广告的时候,极有可能去一下洗手间或是为自己续杯热水。当你离开电视机时,所能影响你的只有声音而非画面,此时的声音也就是BGM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媒体曾为此做过采访调查,有很多受访者表示:“每次听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我就赶紧回过神儿来,仔细看一下自己所在城市明天的天气。”

  除此之外,在该节目开始轮播城市天气预报的时候,仔细听BGM我们会发现,它的每一次循环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地理范围:第一个循环播出的是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天津的未来天气,第二个循环播出的是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的天气,第三个循环播出的是西宁、兰州、西安、拉萨的天气,第四个循环则是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第五个循环是太原、 石家庄、济南、郑州……这是《天气预报》BGM针对节目内容特有的范围区划作用。

  这段几乎人人都能哼唱出来的BGM配合着新版《天气预报》片头三维球形滚动展现的四季更替画面,更加凸显了一年四季不同自然风光之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似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对于很多人而言,电视依然是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它所带来的陪伴和寄托是不可替代的。《天气预报》的受众依然喜欢听着经典的BGM,期待着明天的好天气。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从《渔舟唱晚》看BGM的“几斤几两”

2019-11-18 13:14 来源:科技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