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德:乡村教育是21世纪乡村文化复兴的一号工程

2018年07月10日 11:2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汉中7月12日讯(记者 魏金金)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有关于乡村文明的认识有必要进行重新解读。乡村复兴的真正希望是什么?乡村的未来会将走向何方?近日,在“乡村复兴论坛·梅县峰会”上,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导张孝德表示,未来乡村发展不是要资本下沉,而是要让人回来,让新乡先回乡。而乡村振兴,教育为本,乡村教育将是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乡村复兴的一号工程。

    未来的乡村有没有未来?

  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被提升为千年大计。当前我们正逐渐步入生态文明时代,张孝德认为,所谓的生态文明时代将是文化+技术的时代,“当代人类缺少的已经不是技术,缺少的实际上是文明文化的精神,东方的文化不在城市在乡村,我们需要回到乡村寻找文化的根”。

  消费决定未来。张孝德认为,新时代的田园耕读生活将会是以回归自足田园的生态消费、回归手工艺术的文化消费、回归自然的心灵消费、回归乡村的生活消费等构成的新型生活方式。“我们要保留乡土的、自然的、文化的生活样式,这种生活样式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需要的是文化和匠心。所以我觉得未来的乡村生活有五大魅力,一是幸福生活,乡村是一个生产即生活、生活即生产的地方;乡村是一个智慧生活的地方,它离天近,与地亲;乡村是一个文明生活的地方,能耗低,欲望止,精神升;乡村是一个价值生活的地方,小规模、可自控,自由人;乡村也是一个诗意生活的地方,可耕田,可禅修,有物质、有精神、有意境,这就是乡村未来的生活”。

  物极必反 新回乡运动值得期待 

  乡村文明复兴最需要的不是资本,而是乡贤回乡。事实上,如今看似凋零的乡村,或将迎来新的重生希望。张孝德认为,在未来5年,中国乡村将会出现一个大规模的新回乡运动,将有以下五类人踏上寻根返乡之路。

  第一类是新告老还乡、新乡贤归乡,“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周年,四十年前我们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未来的五年我们大部分进入了退休的年龄,这个年龄是一个告老还乡的年龄,所以未来一大批人将会走在回乡的路上”。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早期的百万大学生,如今他们很多都已经是专家、教授、博导、省长等,这样的返乡群体势必为乡村复兴带来新的力量与资源。第二类是返乡创业者农民工,“未来5年将有近6000万农民工60岁。这其中至少有3000万到4000万农民工要回来,他们将带着在城市的工作经验,带着他们的资本和理念回到乡村再度创业”。第三类则是新回乡知识青年。每年的大学生群体有60%的学生是农村孩子,这其中会有一部分人重返乡村广阔天地,“未来的乡村需要艺术,需要知识与更高端的产业,大学生不是没有用武之地,是怕本事不够”。第四类是逆城市化形势下下乡的城市人,“未来城市将会有近2亿的退休人士,这其中至少有1亿人或者五千万人到乡村养老,他们到乡村养老的时候把消费带到了乡村,也把文化带到了乡村”。第五类则是国际回乡寻根者,“今天中国还有5千万华侨同胞,这些人会很怀念故乡”。

  乡村教育才是乡村文化复兴的一号工程 

  面对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建设,对于政府而言,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不应该是忙着招商引资,而应该解放思想,以人为中心,招贤引智。人来之时,资本、情怀、先进理念与科学持续的发展思路也将随之而来。

  留坝县城的儿童阅览室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觉得最需要回乡的是儿童回乡,教育回村,妈妈回乡”。在张孝德看来,今天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去乡村化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只喜欢城市不喜欢乡村,那依然是没有希望的。“有了产业兴旺,农民的幸福生活自然就是目标。所有的这些,乡村教育是灵魂,所以我认为乡村教育是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乡村复兴的一号工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张孝德:乡村教育是21世纪乡村文化复兴的一号工程

2018-07-10 11:2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