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络文学创作需去浮躁之风

2018年07月11日 08: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网络文学创作需去浮躁之风

  文学创作,需要去浮躁之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仅为一部《红楼梦》;司马迁隐忍半生,字字饱蘸血泪,方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史记》;卢廷让为“吟安一个字”,竟然“捻断数茎须”;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经典作品的打造,是十年磨一剑,与创作者的毅力、磨砺和心血是分不开的。然而在当下,浮躁已成为某些文学创作者的通病。文学创作者没有了“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心态,不再自甘寂寞,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和灵魂深处的感动,通过自己的才华转化为文学作品;而是急功近利,以低俗写作迎合市场,以跟风写作消费大众,以应景写作攻关夺奖,以空心写作自命先锋……更有甚者,有些网络文学写手,为了追求文章的点击量,常常身不由己,有意识地拉长文章内容,放缓作品节奏,不加节制地往其中注水。有的网络写手根本没有对笔下的生活进行过调查研究,只是凭着想象去码字,一天更新上万字甚者几万字,每部数卷、每卷上百章甚至上千章,为了吸引读者还挖空心思地打色情、暴力擦边球,追求文字刺激。于是抄袭、篡改、脱离现实、千篇一律等问题层出不穷,快餐式、消遣式粗制滥造的作品比比皆是,创新性、深刻性、精益求精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而且写手越来越低龄化,网络盗版几乎是零成本,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深刻反思。国内网络文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学网站兴起和越来越多的网络写手从事网络写作,其受功利化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创作环境越来越浮躁。当前,网络文学呈现出题材类型化、运作产业化等特点。网络作品题材类型化是由当前文学网站运作模式造成的。为获得市场利益、赢得更多读者,文学网站以调查数据为依据,以迎合大众口味为己任,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引导写作方向,把本该丰富多彩的文学题材,划定在“穿越”“玄幻”“灵异”“仙侠”“情色”等套路模式中。文本的流水线制作,导致作者与读者想象力的枯竭,也妨碍着作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过多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长此以往必会影响到国民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网络文学怎样才能创作出精品呢?我认为第一,应该传承中华优秀文学创作传统,注重文学真善美爱的精神价值,深入反映当下社会生活,推陈出新文学表现形式;第二,文学网站应该承担起“守门员”的角色,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对网络文学作品质量进行有效把关,从而带动大众文学创作繁荣;第三,文学评论家应加大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关注,对网络文学创作应加以引导,对网络优秀文学作品应予以推荐,以期带动网络文学整体的提升和进步;第四,网络写手要耐得住寂寞,要扎根于生活,让网络写作“去浮躁化”,通过真善美爱的文学作品,书写时代,弘扬精神,凝聚力量,记录进步;第五,广大读者要逐步适应网络阅读的“深入化”,要学会甄选,从浩瀚的网络作品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李长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网络文学创作需去浮躁之风

2018-07-11 08: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网络文学创作需去浮躁之风

  文学创作,需要去浮躁之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仅为一部《红楼梦》;司马迁隐忍半生,字字饱蘸血泪,方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史记》;卢廷让为“吟安一个字”,竟然“捻断数茎须”;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经典作品的打造,是十年磨一剑,与创作者的毅力、磨砺和心血是分不开的。然而在当下,浮躁已成为某些文学创作者的通病。文学创作者没有了“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心态,不再自甘寂寞,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和灵魂深处的感动,通过自己的才华转化为文学作品;而是急功近利,以低俗写作迎合市场,以跟风写作消费大众,以应景写作攻关夺奖,以空心写作自命先锋……更有甚者,有些网络文学写手,为了追求文章的点击量,常常身不由己,有意识地拉长文章内容,放缓作品节奏,不加节制地往其中注水。有的网络写手根本没有对笔下的生活进行过调查研究,只是凭着想象去码字,一天更新上万字甚者几万字,每部数卷、每卷上百章甚至上千章,为了吸引读者还挖空心思地打色情、暴力擦边球,追求文字刺激。于是抄袭、篡改、脱离现实、千篇一律等问题层出不穷,快餐式、消遣式粗制滥造的作品比比皆是,创新性、深刻性、精益求精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而且写手越来越低龄化,网络盗版几乎是零成本,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深刻反思。国内网络文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学网站兴起和越来越多的网络写手从事网络写作,其受功利化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创作环境越来越浮躁。当前,网络文学呈现出题材类型化、运作产业化等特点。网络作品题材类型化是由当前文学网站运作模式造成的。为获得市场利益、赢得更多读者,文学网站以调查数据为依据,以迎合大众口味为己任,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引导写作方向,把本该丰富多彩的文学题材,划定在“穿越”“玄幻”“灵异”“仙侠”“情色”等套路模式中。文本的流水线制作,导致作者与读者想象力的枯竭,也妨碍着作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过多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长此以往必会影响到国民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网络文学怎样才能创作出精品呢?我认为第一,应该传承中华优秀文学创作传统,注重文学真善美爱的精神价值,深入反映当下社会生活,推陈出新文学表现形式;第二,文学网站应该承担起“守门员”的角色,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对网络文学作品质量进行有效把关,从而带动大众文学创作繁荣;第三,文学评论家应加大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关注,对网络文学创作应加以引导,对网络优秀文学作品应予以推荐,以期带动网络文学整体的提升和进步;第四,网络写手要耐得住寂寞,要扎根于生活,让网络写作“去浮躁化”,通过真善美爱的文学作品,书写时代,弘扬精神,凝聚力量,记录进步;第五,广大读者要逐步适应网络阅读的“深入化”,要学会甄选,从浩瀚的网络作品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李长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