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文化产业崛起的支点:打造专业文化产业园(图)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吉林文化产业崛起的支点:打造专业文化产业园(图)

2009年09月23日 10:1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赴吉林省调研组
 

    支点之三

    创新


    创新,就像一颗颗种子,深埋在肥沃的土壤里,一旦环境适宜,就会绽放出朵朵美丽的花;创新,就像种类繁多的酶,只要条件成熟,就会催化文化企业迸发巨大能量。扎根市场,把创新与创意、创业结合起来,是吉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一项探索、一大特色。

    “紫玉木兰的绣花鞋”,透着女性的纤巧、秀美,却走出了一条坚实而宽广的发展之路。

    在近10年的发展中,长春市紫玉木兰工艺有限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把小小绣花鞋做成了一个大产业,使这一传统工艺品在创新中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生命力。产品远销到亚洲、欧洲、北美洲的10多个国家,年出口创汇300万美元。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紫玉木兰”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对面料、款式、花色等进行丰富,并开发出休闲鞋、新娘鞋、礼品鞋等各类工艺鞋,力求更好地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例如“千年古韵”系列产品,把龙凤、鸳鸯、梅、兰、竹、菊、牡丹、蝴蝶等中国传统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产业重在创意,创意之要在于创新,要做好文化企业,必须一开始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公司总经理郭丽深有感触地说。

    前不久,一个好消息传来:吉林市电视台拍摄的《静静的白桦林》获得了第27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其实,制片人李建平和他的电视剧制作中心早已拿下了一连串令人惊叹的“大奖”。2001年,《刘老根》获得第9届“五个一工程奖”;2005年,《种啥得啥》获第25届“飞天奖”的长篇电视剧二等奖;2006年,《插树岭》获第10届“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和第26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

    吉林电视剧屡获大奖,分析个中原因,在于体制机制创新。

     2000年,吉林市电视台成立电视剧制作中心,与电视台管办分离,实行完全独立的企业化运作。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制片人制:拍电视剧,台里不再投一分钱,全由制片人自负盈亏。拍片期间,停发制片人工资奖金,制片人还要交上风险抵押金。

    当时,李建平是台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既是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也是制片人。他说,“这项政策适用于全台的人,谁有胆量谁就来当制片人。”

    吉林市电视台以市场说话的姿态,“逼”得李建平施展出自己全身的力量。拍摄《非常代价》时,他缴纳了30万元风险抵押金,把自家的房产证也押上了。

    说起曾经的“冒险”,已经荣获“全国十佳制片人”美誉的李建平由衷地感到自豪。

    立足市场推动创新,使文化企业迸发出巨大能量。母子公司体制,就是吉林出版集团在资源整合中探索出的一种新模式。

    在吉林出版集团,母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母公司和21家子公司一样直接从事图书出版,母子公司共同参与出版业竞争。母公司拥有对子公司的资产管理监督权、人事聘用权和资本收益权。

    《小学时代》原是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旗下的一本杂志。尽管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是吉林出版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但为获得《小学时代》杂志的主办权和经营权,经过几轮谈判,母公司出资70万元,才和子公司达成了这笔交易。

    不用行政命令,而是依靠市场运作来整合资源,母子公司区分市场、协作竞争,共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市场检验了吉林出版集团体制创新的成果。去年经审计合并报表统计,集团经济效益创造了历史新高,实现利润1.3亿元,净资产9.3亿元,是2003年成立之初的1.7倍。

    和吉林出版集团一样,吉林省知合动画产业集团也是基于对市场的准确定位和把握,创新发展思路,才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国内大多数动漫企业的发展途径不同,知合动画将目光转向国外,重点开拓国际市场。他们没有满足于搞简单加工“赚点小钱”,也没有脱离市场现实只搞原创,而是走了一条“取中”的路子,一边求生存,一边要发展。集团总经理王立光介绍说,国际动漫市场的价格比国内高出不少,因此,公司与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动漫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承接了大量涵盖创意环节的高端加工业务,成功打入了国际上二维动画、三维动画、FLASH动画、FLASH游戏和手机动漫的加工与发行市场,并建立了自主的海外业务渠道。

    在公司资产、利润实现快速积累的同时,知合动画又利用自己熟悉国际市场需求的优势,整合吉林省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逐步开发国际化、时尚化的原创动漫产品。“中国的文化企业要有新思路、新眼光,勇闯市场,扎根市场,分析市场,善于发现国际市场的‘蓝海’,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王立光说。

    在吉林,除了一批领军企业闪耀着光彩之外,更有数量众多的中小文化企业表现活跃,引人注目。这正是吉林省鼓励、扶持文化创业,把创新与创意、创业结合起来的成果。

    如今盛放的“紫玉木兰”,是2000年大学毕业生郭丽带着10多个招来的农村妇女办起来的。第一批做出来的鞋卖不出去,她没有气馁,而是努力创新做鞋工艺,增加绣花鞋的文化内涵。订单一批批加大,工厂一点点壮大,渐渐地,她的鞋“走进”了一个越来越大的市场。如今,她的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吸纳了1300多名农村妇女灵活就业,她也因此被评为吉林省第三届“创业先锋”。

    在长春市,记者还看到了一家安置大量残疾人就业的文化企业————吉林省宇平工艺公司。创办人冯宇平原是一个传统工艺品设计爱好者,1997年开始创业生涯。他作为首席设计师,研发了中国娃娃系列产品,并像芭比娃娃一样使其形成规模化生产,卖到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003年,公司根据劳动特点专门成立了残疾员工分厂,成为吉林省首家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

    长春市朝阳区委宣传部长丛中梅告诉记者,最近区里与北京的专业孵化器公司合作,建立了“金谷鸿业创意科技孵化有限公司”。这是吉林省第一家创意产业孵化企业,专门为刚刚起步的小企业以及个人提供比较全面的创业指导服务。区政府将通过提供房屋资金补贴、减免收费等措施,为有志于文化创业的人才提供一个孵化长大的“窝”。

    大公司承担重大使命和责任,小企业也能创造不小的价值。就像长白山间上百年的参天大树与绿油油的小草共荣,在大公司与小企业的和谐共生中,吉林文化产业加快了崛起的步伐。

(责任编辑:程海宏)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