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千年舞韵 何以走红

2021年02月24日 07:35    来源:人民日报    毕京津

  原标题:河南郑州歌舞剧院创排的《唐宫夜宴》成爆款

  千年舞韵 何以走红

  在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郑州歌舞剧院演出的舞蹈《唐宫夜宴》收获众多好评。

  “表演很辛苦,每次演出前,化妆都得近3个小时,衣服加头饰也有30斤重。”参演的舞蹈演员易星艳介绍,唐人以胖为美,14个演员为此穿上了特制的紧身棉衣,撑起红绿色的外衣,营造出丰腴的视觉效果,但“每次跳完舞都会出一身汗”。

  尽管演出辛苦,但易星艳和同伴们的内心却是放松的。这支舞蹈主要表现一群即将参加舞蹈表演的女孩在前往演出地点途中嬉戏打闹的场景。“时代虽然相隔千年,但我们的喜怒哀乐却是相通的。我们扮演的‘她们’也是舞者,也是女孩。每次演出前,我们也会有相似的心情,也会相互嬉戏打闹。”易星艳说。

  节目编导陈琳说,2017年,她去河南博物院参观时,一组隋代和唐代歌舞人俑引起了她的兴趣,她想到创作一部以它们为原型的作品。

  “吸引人的是故事,打动人的是情感。”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认为,节目的成功,就在于在坚持高水平表演的前提下,更多关注和表达了普通人的情感元素。“观众感兴趣了、看进去了,就会进一步关注和了解作品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元素,作品就有了生命力,文化就得到了传播。”

  该节目不仅有优美的舞姿和接地气的场景,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叠加了诸多历史文物的影像,让现实和虚拟交织,情感和文化交融。“关注生活,关注普通人情感的创作理念,贯穿于这次春晚的全过程。”河南春晚艺术总监李暄说。据介绍,今年河南春晚中,来自河南博物院的华夏古乐团,与琵琶演奏家方锦龙一起用多种中国传统乐器演奏豫剧选段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曲目。省内戏曲名家和参与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及家属共同演唱戏曲节目,展现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

  “河南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我们繁荣文化事业的基础。”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凌说,近年来,河南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出现了一批富有历史文化气息、又为人们所喜爱的“爆款”产品。“我们要继续守正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让中原文化传播得更远。”江凌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千年舞韵 何以走红

2021-02-24 07:35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河南郑州歌舞剧院创排的《唐宫夜宴》成爆款

  千年舞韵 何以走红

  在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郑州歌舞剧院演出的舞蹈《唐宫夜宴》收获众多好评。

  “表演很辛苦,每次演出前,化妆都得近3个小时,衣服加头饰也有30斤重。”参演的舞蹈演员易星艳介绍,唐人以胖为美,14个演员为此穿上了特制的紧身棉衣,撑起红绿色的外衣,营造出丰腴的视觉效果,但“每次跳完舞都会出一身汗”。

  尽管演出辛苦,但易星艳和同伴们的内心却是放松的。这支舞蹈主要表现一群即将参加舞蹈表演的女孩在前往演出地点途中嬉戏打闹的场景。“时代虽然相隔千年,但我们的喜怒哀乐却是相通的。我们扮演的‘她们’也是舞者,也是女孩。每次演出前,我们也会有相似的心情,也会相互嬉戏打闹。”易星艳说。

  节目编导陈琳说,2017年,她去河南博物院参观时,一组隋代和唐代歌舞人俑引起了她的兴趣,她想到创作一部以它们为原型的作品。

  “吸引人的是故事,打动人的是情感。”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认为,节目的成功,就在于在坚持高水平表演的前提下,更多关注和表达了普通人的情感元素。“观众感兴趣了、看进去了,就会进一步关注和了解作品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元素,作品就有了生命力,文化就得到了传播。”

  该节目不仅有优美的舞姿和接地气的场景,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叠加了诸多历史文物的影像,让现实和虚拟交织,情感和文化交融。“关注生活,关注普通人情感的创作理念,贯穿于这次春晚的全过程。”河南春晚艺术总监李暄说。据介绍,今年河南春晚中,来自河南博物院的华夏古乐团,与琵琶演奏家方锦龙一起用多种中国传统乐器演奏豫剧选段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曲目。省内戏曲名家和参与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及家属共同演唱戏曲节目,展现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

  “河南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我们繁荣文化事业的基础。”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凌说,近年来,河南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出现了一批富有历史文化气息、又为人们所喜爱的“爆款”产品。“我们要继续守正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让中原文化传播得更远。”江凌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