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的就业观拥抱新业态

2020年07月20日 08:4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韩秉志

  如今,新职业、新业态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相对于传统职业,新职业、新业态发展仍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成长中的烦恼”。如何在创新与监管之间找到平衡点,为新业态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是必须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同时,面对新的就业环境,劳动者的就业观也需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自身能力,才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从“公司+雇员”到“平台+个人”,互联网时代,正在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无限可能。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发文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旨在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亮出支持15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硬招”,为稳就业注入新动能。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我国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业一度按下“暂停键”的同时,“宅经济”“云经济”等新业态却在疫情期间异军突起,让不少人为之一振。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云计算产业面临150万人才需求;数字化管理师从业人员已超过200万……可以说,在当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要求的形势下,新职业、新业态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

  从“一二三”到“三二一”,就业结构发生的巨大“位移”,也能说明新经济正在成为创造新就业岗位的“发动机”。从2019年以来,人社部联合有关部门已先后发布三批共计38个新职业。其中,今年发布的两批新职业,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自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占比首超第一产业后,三产吸纳就业从2011年的35.7%到2019年的47.4%,近十年间增加了10多个百分点。诸如带货视频主播这样的新工作,能够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风口”,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多数年轻人的择业观。如今,愿意自己掏腰包来“学手艺”的劳动者数量大增,反映出人们就业观的积极变化。

  在数字经济大潮下,社会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催生新业态,这样的情形我们喜闻乐见,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让新业态在健康发展中孕育更多的就业“风向标”。

  当然,相对于传统职业,新职业、新业态发展仍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成长中的烦恼”。由于新职业、新业态打破了旧有行业和秩序下的利益关系和管理规范,因而对传统就业群体、管理手段、劳动法律体系、就业服务管理、社会保障政策等形成了冲击。此外,部分新职业发展的上升通道还不够清晰,不少新职业还面临着人才需求旺盛与缺乏统一培训标准之间的矛盾。如何在创新与监管之间找到平衡点,为新业态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让新业态从业者无后顾之忧地工作,这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观念一变天地宽。面对新的就业环境,劳动者的就业观也需要与时俱进。由于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人们对于新业态的接受程度还有差异。对有志于投身体验新业态的人们来说,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评估自身条件,知己知彼,在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期待今天发芽破土的“新业态”,明天能够成为“主流业态”,从而带动更多“新新业态”的涌现。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以新的就业观拥抱新业态

2020-07-20 08:4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