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维度下的孔子与儒学

2020年07月17日 12:49    来源:齐鲁晚报    杨朝明

  如果大家来到国家博物馆看孔子文化展,首先就会看到一支骨笛,它是用丹顶鹤骨头做的。这个笛子的考古发现年代,会让我们感到吃惊。因为孔子距离今天大约是2500年,这个笛子出自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距今约8000年。对骨笛的测音结果表明,在8000年前不仅有了完整的七声音阶,而且音孔的高精度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这一发现不是孤立的,在几次发掘中,前后出土了骨笛30多支,简直可以装备一支小乐队了。从时间上讲,孔子距离我们有2500年,在孔子生活时代之前的五六千年,中华文明会是怎样一种形态?

  骨笛的例子是要说明,在孔子时代以前,中华文明实际上已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孕育的历程,我们说孔子好学,好学得先有所可学。孔子所处的鲁国,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这个区域与时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孔子从小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在母亲的教导下成长。孔子自幼好学,《论语》里面就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到了鲁国的太庙以后,孔子见到不了解的情况就提问。有人就说,这个孩子是不是不懂礼,怎么什么都问。孔子回答说,不懂就问,这便是礼。

  孔子到了50岁以后,终于有了从政的机会,做了鲁国的中都宰,也就是中都的地方官。中都大约是鲁国除了国都之外的第二大城邑。典籍里面记载说,孔子在中都“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如此这般“行之一年,而西方诸侯则焉”,就是说如此施政了一年,西方的诸侯都来学习取法。大家知道鲁国在东方,“西方诸侯”其实就是天下诸侯。《史记》在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写的不是西方而是四方,“行之一年,四方诸侯皆则之”,干脆说各地诸侯都来向孔子学习。鲁国国君看到孔子治理中都成效如此显著,就问他,以你的办法治理整个鲁国可行吗?孔子很自信,答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他说用来治理整个天下都可以,别说仅仅是一个鲁国了。这透露出来孔子思想的一种“放大”,孔子虽是治理中都,但可以放大到鲁国,可以放大到整个天下。孔子思考的实际上是由民生而人生的问题,只要抓住根本,治理一个小的区域可以,当然治理整个鲁国、整个天下也都可以,这是一个空间的放大。

  我们再看一个时间的绵延。孔子的弟子子张向孔子请教说,老师,再过十代,人与人相处的法则还能够知道吗?孔子回答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人与人相处有一种礼的规定性,夏商周三代都是基于礼义,只是各个时代礼仪的形式一定是各有损益的。也就是说时代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管理的方式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就是损和益,损就是把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去掉一些,益则是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增加一些,但深层的东西不会变,“虽百世,可知也”。在这里,孔子想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时间的绵延连续。我们之前讲中都、鲁国、天下,这是空间的放大,孔子说的三代、十世、百世则是时间的绵延。

  不管是时间的绵延还是空间的放大,孔子最为关注的还是能够超越暂时与区域性的深层次的根本问题。中国几千年来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礼的问题,也就是明理的问题。《尚书》里面就谈到了人心和道心,我们作为一个自然的人都有自己的自然诉求,这就是我们的人心,但人心深不可测,人心惟危。作为一个自然的人,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自然诉求,但同时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必须遵守社会的规则,这就是一个道心问题,道心确实又很精微。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在想怎么做和应当怎么做之间两者如何处理,我们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怎么办?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它的内涵非常复杂,实际上就是一体的思维。只有能够在社会关系的两端换位思考,不要偏于一方,不偏不倚才能允执厥中,把握住这个“中”。

  孔子的弟子子张问孔子,请您告诉我一个根本性的行为原则,让我走到哪里都能通达。孔子就告诉他六个字:“言忠信,行笃敬”,说话的时候要忠信,做事的时候要笃敬,如果能做到的话,“虽蛮貊之邦,行矣。”这样到哪里都一样行得通,如果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也行不通。孔子告诉他:“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什么意思呢?把这六个字牢记在心,就好像时时在眼前都能看到这六个字。孔子思考的从来不是一时一地,他思考的是人与人相处的一种根本法则。即使离开我们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文化,到了其他任何一个地方,也应该这样做。从时空维度上来看,孔子思想的超越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同样,子贡还问孔子一句话,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曰:“其‘恕’乎!”他说大概就是“恕”吧,什么叫恕?孔子接着解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忠恕之道,忠就是修己,恕就是推己。所以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就是因为他思考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具有广阔的时空维度。 

  (本文整理自作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讲堂演讲)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时空维度下的孔子与儒学

2020-07-17 12:49 来源:齐鲁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