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2019年贺岁档共计产出了近40亿元的电影票房。虽然这一档期的票房产出能力排在春节档、国庆档和暑期档之后,但从亮相的国产影片的种类和水平来说,不仅有叫好叫座的改编悬疑电影《误杀》和功夫片IP的大结局《叶问4:完结篇》,而且还出现了一批各有特点的文艺片,如《只有芸知道》《南方车站的聚会》等。此外,《被光抓走的人》《平原上的夏洛克》等影片也展示出中国电影新力量对社会与人性话题的关注,以及创作者们在艺术创新上的大胆尝试。
贺岁档新起点:折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愈加均衡
档期是电影行业为克服观影市场不确定性而开发出来的一种营销手段。它建立在观众的观影习惯基础上,在影片宣发、题材设计等方面都有鲜明的针对性。
贺岁档最早出现在上世纪末,借鉴了北美圣诞档期和香港贺岁电影的成功经验,档期电影最初以《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为典型代表,在岁末年初时为观众提供具有市井味道的愉悦观影体验。后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启动,以张艺谋的《英雄》为标志,越来越多的高概念大制作影片进入贺岁档,希望从这一大票仓中分一杯羹,贺岁档因而成为了每年最优秀影片集中展示的平台。
到2010年前后,随着影院建设的深入和观影观念的变化,春节看电影逐渐地成为习惯,贺岁档的时间跨度曾一度包含了从12月份起到整个春节期间长达百日的漫长时间。当时,几乎所有的生产机构和创作者都想方设法挤进贺岁档,或者说,能否在贺岁档上映,本身已经成为了评价影片和制作方水平的一个标签。
然而,随着产业的日益成熟,尤其是春节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强有力的档期,贺岁档逐渐缺乏鲜明的类型和主题特点,影片的分布与平时的区别不大。越来越多传统上选择在贺岁档上映的爱情喜剧和高概念大制作电影已经纷纷转移到春节、暑期和国庆。例如,2018年的全年票房前十总额高达243.8亿元,占全年总票房的40.2%,而其中只有排名第8和排名第10的《海王》和《前任3》在贺岁档上映。
贺岁档新特征:从高概念大片转向“黑马”与文艺片
虽然高概念大片对于贺岁档的寸土必争已经烟消云散,但2019年在这个档期上映的一系列国产影片却展示出不同的气质。首先,贺岁档中传统商业类型仍然表现不错,上映的影片包括了喜剧类型的《半个喜剧》和《两只老虎》,悬疑类型的《误杀》和《吹哨人》,以及港式动作片《叶问4:完结篇》。其中,《叶问4:完结篇》和《误杀》分列月度票房的前两位,单片票房都在七八亿元,可以说是较好地完成了类型片的市场任务。
在上述影片中口碑表现最好的是被称为年末 “黑马”的 《误杀》,上映前默默无闻,却在上映后掀起了12月份的观影热潮。这是国产改编电影中少见的成功之作,既展现了当下创作者和整个电影业的成熟,也展现了商业类型电影在进一步与当下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靠拢。影片以一个虚构的东南亚国家为背景,展现了受到侮辱和压迫的一家普通人是如何在一次“误杀”后想尽办法逃离牢狱之灾的故事。虽然影片的主题比较严肃,但由于采纳了悬疑类型展开叙事,并引入了一定的喜剧元素,影片依靠成熟的戏剧性水平征服了观众。最终,肖央饰演的父亲在成功完成了所有计划后选择去自首,既体现了在价值观上的引导,也在剧作方面进行了充分铺垫。可以说,在类型片的基础上, 《误杀》对于原版结局的成功改写、故事进程中对社会现实的观照,以及演员们精彩的表演,都让这部影片的价值超越了一个简单的商业成功的电影,而具有了艺术价值和当代性。
除此之外,去年12月还上映了不少中小成本电影,其中既包括了具有类型元素的文艺片例如《南方车站的聚会》和《平原上的夏洛克》,也包括了回应社会集体心态和情感需求的文艺片《被光抓走的人》以及《只有芸知道》。实际上,2019年的很多中小成本电影在创作和发行过程中都展示出“破圈”的努力,力图将个性化表达置于大众化的电影市场之中进行考量。虽然这些影片并不像商业电影那样追求纯粹的大众性,但是也通过对类型元素的借用和邀请知名演员加盟等方式直面观众,寻找和普遍观众之间的共鸣。刁亦男的《南方车站的聚会》一定程度地引入了警匪这样的商业元素,但又充分地对这些元素进行了作者性和风格化的改造;《半个喜剧》《受益人》等用喜剧的方式探讨复杂的爱情话题;即便展现农村老年人生活面貌、全部采用“素人”演员的《平原上的夏洛克》,也努力地运用喜剧和悬疑的要素,增加影片的可看性,并借以提供理解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另类视角。
《被光抓走的人》是贺岁档中比较独特的一部文艺片。它披着科幻片的外衣,但实际上是一部有着精确影像设计和主题表达的文艺片,借用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和家庭与爱情故事,实际上针对的是情感危机这一普遍话题。影片开头的这道神秘白光将不同角色的生活困境、尴尬与危机都摆到了台面上。黄渤饰演的业务水平精湛的中学语文老师武文学不仅在职称晋升方面再次折戟,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在朋友圈子中也出尽洋相,而且也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家庭危机。影片的很多场景都使用了精心设计的全景长镜头,代表了创作者对于生活和角色的一种远观的反思态度。
贺岁档新可能:为更多中小成本影片提供亮相空间
综上所述,虽然贺岁档已经不再独领风骚,但近两年这一档期展示出洗尽商业铅华之后的新的可能性。
一方面,贺岁档成为了极有可能出现中小成本“黑马”的时刻。2018年年底的《无名之辈》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口碑极高,票房也达到了近八亿元;2019年的《误杀》同样口碑不俗,而票房表现与《无名之辈》更是相差毫厘,甚至两部影片的形态和气质,都是综合了现实主义色彩和强戏剧性的中小成本制作。
此外,具有一定营销和市场潜质的文艺片也逐渐成为了贺岁档的常客。2018年《地球最后的夜晚》利用跨年和情感话题掀起宣发热潮,首日收获2.6亿元高票房;2019年贺岁档的文艺片同样丰富,不仅有中生代的文艺片导演刁亦男参与进来,更有国产贺岁片的始作俑者带来了少见的文艺之作,前者票房超过两亿元,后者也轻松破亿,并且都找到了能够欣赏这两部影片的观众群体。对于文艺片来说,这同样是巨大的成功。
如果不出意外,贺岁档的上述两个特征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年的基本趋势。这是因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发展和观众观影习惯的变化,使得核心票仓迅速地转移到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而随着高概念大制作在上述档期集中拼杀,贺岁档虽然票房产出随之下降,但客观上成为了能够容纳中小成本影片的一个不错空间。另一方面,岁末年初的节庆气氛,同样提供了进行宣发和营销的基础,只要影片具有较高的质量、加以合理宣发,仍然能够带来不错的票房表现。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