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潮:文物保护工作走进新时代

2019年12月10日 08:4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0日讯(记者 成琪 李江涛)“本次会议距离第六次全国文物保护工程会,已有五年时间。五年来,我国文物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文物保护工作走进了新时代,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2019年12月5日,在第七次全国文物保护工程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如是说。

宋新潮在第七次全国文物保护工程会发表讲话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江涛/摄

  文物保护工程成果显著

  宋新潮表示,五年来,通过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推出、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推进,抓主抓重,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制度建设方面,修订工程管理办法,强化工程管理,制定技术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操作,覆盖文物保护工程主要环节、主要领域的标准规范体系。”

  在审批制度方面,审批方式更加优化,“目前,除少数价值极高、性质敏感、内容复杂的项目方案由国家文物局审批外,绝大部分项目委托省局审批。2017-2019年,国家文物局每年保留审批的方案不到总量的10%。”宋新潮说,“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抓好重大项目。如对北京长城保护项目,调动专业机构和专家力量,采取现场调研论证等方式,提高方案质量,有力支持了长城文化带建设。”

  “在监管方式上,通过创新检查形式和工作方法,不赶时间、不走过场、严格标准、严肃检查。”宋新潮说。2019年,国家文物局委托第三方对承德工程98个项目进行“一揽子”验收,涉及古建筑修缮、科技保护、安消防、财务等领域,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次组织开展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竣工验收,是文物事后监管模式的积极探索。

  开放利用不断拓展

  宋新潮表示,这五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和案例示范,文物开放利用不断拓展,社会效益更加突出。

  “很多地方将文物资源作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服务公众的新载体、地方形象的金名片,主动创新理念、探索多方共赢途径。”宋新潮说。

  北京智珠寺,通过保护修缮,保留了古代寺庙和近现代工业双重历史,植入多种业态,免费开放庭院和艺术画廊,让智珠寺成为“网红打卡地”。广东南粤古驿道以古道网络为基础,结合体育、文化、旅游等方式,让都市人踏上古驿道、走进古镇古村,实现文化遗产的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利用。

  “通过开放利用,文物的资源红利正在逐步释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不断凸显,对公众需求的响应能力不断提升。”

  存在的问题

  宋新潮指出,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文物保存状况明显改善,“但是,对于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对于强调文物本体与环境整体保护,对于强调发挥文物保护工程的综合效益等方面,我们的认识仍然不到位。”

  宋新潮表示,文物保护的研究存在着基础研究不足,病害研究不足,持续研究不足,技术研究不足等问题。“新技术、新材料研发不足,壁画、石质文物保护技术缺乏实质性突破;科研创新与文物保护工程脱节,成熟技术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不足,文物保护工程科技含量总体不高。”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宋新潮表示,目前各类保护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具体表现在行业带头人不足,专业人员不足,传统工匠不足,专业管理人员不足。“近年来,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量激增,但是很多地方文物管理机构不增反降。据统计,在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80%以上的县未专设文物行政机构,50%以上的县未设立文物管理机构,难以满足行业管理需要。”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宋新潮:文物保护工作走进新时代

2019-12-10 08:4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