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峰:文化产业的十大陷阱

2018年09月25日 14: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第一个陷阱是文化地产(含文旅特色小镇、休闲度假村、田园综合体)。

  如果没有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只是搞些绿化景观,想做所谓的休闲养生,或者某个主题公园靠地产,其结果是:地产没做好,文化产业也没做好。当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合作,文化产业公司做轻资产,地产公司做重资产(合作的好处不仅比较容易拿地,拿地比较便宜,而且能够把文化产业做起来)。当然,如果一个公司既做地产又做文化产业,那么它肯定是偏向做地产的。

  第二个陷阱就是做家庭艺术资产的理财

  很多人说国外高收入家庭都有理财投资艺术品(占资产的20%也不少),中国市场机会大。但是,国外艺术品不会出现暴跌(而且能稳步升值),所以购买艺术品不懂行很可怕。解决的办法也有,就是艺术品必须独家经营的(画家只能委托一个画廊经营),否则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抛售就会出现暴跌。

  第三个陷阱是高科技

  很多投资人都投资VR、AR、大数据、区块链,但是这些技术公司90%都要倒闭。为什么?因为它们是依附性技术,多数除了技术服务之外都没有商业模式。技术服务的商业模式又不成立(没有那么大市场空间)。解决的办法也有,就是跨界的商业模式,比如VR公司变成演艺公司或者体育公司。

  第四个陷阱就是主题公园

  国内的主题公园要么亏损,要么是靠土地增值盈利,其它就靠设备(过山车设备或者动物作为设备)。主题公园都是同质化,或者就是区域消费型。那么大的重资产,要么付不起利息,要么从第四年开始衰落。解决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做故事IP和形象IP,然后再做主题公园(或者主题公园赶紧做IP来提升自己)。

  第五个陷阱是投资电影

  中国的电影靠票房,失败的概率很大,即使成功也是赚不了多少钱的(而且成功也是碰运气多),如果只是投资电影,几乎没有人能持续赚钱。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投资电影公司,一个是电影必须能够持续开发IP(二次开发三次开发,像“玩具总动员”或者“功夫熊猫”),就是电影需要做成文化产业产业链。

  第六个陷阱是做区域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包括民俗、非遗、建筑设计、地方食品等等,这些要么是历史上的,要么是本地消费的,能做大做好吗?而且很多地方都把仿古建筑或者文化名人雕塑作为旅游景点。解决的办法是,让本地特色文化和普世娱乐、时尚潮流相结合。

  第七个陷阱就是复古

  很多地方号称自己文化底蕴深厚,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等同于复古、祭祀、立古人像等等。其实,所谓的文化底蕴深厚,也意味着年轻人理解不来,雕塑立像也不能吸引普通消费者。虽然历史学家、学者、艺术家等等喜欢,可是能够吸引主流消费者(3岁-25岁)的内容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传承与创新做到雅俗共赏。

  第八个陷阱是造文化街区(及店铺化)。

  很多文化街区、复建古街区,表面是有文化的步行街,其实就是仿古建筑,因为没有体验的内容,卖的产品也是一些仿古的工艺品;或者是旅游产品(由义乌小商品一统天下),而且业态落后,建筑也没有吸引力,占地面积很大,投资不少,产值太少。解决的办法是不要做这种街区。

  第九个陷阱就是“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多数都是传统媒体集团转型升级的努力,但是因为过于关注“融合”,不做新媒体,所以很多正在衰落中。媒体要融合就得发展新媒体,就得投资新媒体,就得承担风险吧?否则谁和你融合?可是现有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一年一考核,新媒体的投资至少三年以上吧?而且有很大的投资风险吧?所以大家就宁愿等待也不去做。解决的办法就是必须改变考核制度。

  第十个陷阱是建动漫基地

  很多人把动漫游戏合一起,其实,游戏是有平台有商业模式的产业,但是动漫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产业),动画电影、动画电视、漫画出版、衍生品(消费品)各自有归属;把它们合在一起就失去了各自行业的联系,没有行业资源。所以,解决的方法是,动漫基地改造提升为“动漫影视与出版基地”。 (作者陈少峰系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特约专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成琪 )

陈少峰:文化产业的十大陷阱

2018-09-25 14: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