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

2018年07月11日 09:22    来源:南方日报    吴成平

  2017年8月,佛山成为广东唯一的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2017年,三水区级财政投入超过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截至目前,三水区已建成联合图书馆加盟馆11间、“共享工程”基层站点77个、自然村文化活动室503个、文体广场503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1个、农家书屋82间、园区书屋10间,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全面开花。

  三水区在过去一年有三大创新模式。首先,创新文化载体建设模式。新建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如三水新城文化中心、三水图书馆新馆、北江新区文化中心、南山镇文化中心和云东海街道文化中心、高丰公园等,总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改造提升白坭文化中心、文化公园等等。

  同时,创新文化载体运营模式。形成了不同的运营模式:以乐平文化中心为代表的产业社区模式,各政府职能部门进驻,联合企业、社会各界力量为产业工人提供综合服务。以博雅滨江新文化中心为代表的小区俱乐部模式,将文化爱好作为桥梁,融洽邻里关系。以白坭镇陈氏大宗祠文化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农村文化阵地模式,将祠堂打造成为文体协会总部、村民议事平台。以云东海街道云东海社区为代表的社区文化物管模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小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

  再者,创新资料台账编印模式。在全市率先出台全区统一的“一村一册”模式。全区70个村居分别单独建立创建台账,图文并茂、全面详尽地反映各村居创建工作的过程和成果。

  因此,三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文化三水”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白坭镇岗头村、西南街道江根村分别荣获全国、全省文明村称号,区实验小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区十六届运动会,区业余体校获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以及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三水年鉴(2016年卷)》荣获第四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特等奖。

  笔者认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将三水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首先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全国一流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同时,落实“文化三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文化建设“123”工程,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全面构建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启用区文化中心、新图书馆、新档案馆,建设“博物馆之城”,完成区级体育中心选址等前期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建设现代文旅产业体系。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并且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策划好百年海关、百年铁路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培育文化与各行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新型文旅业态。另外,以体育为媒,引入“南粤古驿道”系列活动,推动“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完成白坭镇岗头村活化升级。支持芦苞镇、南山镇打造“全域旅游”。评选三水“十大文化名片”,进一步讲好三水故事,大力塑造城市形象。

  人民对美好生活和文化生活有向往,但当前我们的文化事业发展,在城乡之间、各区之间都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因此在文化建设上,不仅要从“有没有”变成“好不好”,更要大力推动均等化建设。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关乎着这座城市能不能吸引创新资源集聚,吸引人才。当前佛山的经济实力、城市形象和城市形态、公共服务等硬件都较好。但在文化方面,佛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服务供给和水平仍需实现大发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就是增创佛山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它为佛山这座钢铁机器林立的制造业城市增添了温情脉脉的情感元素”。

  以文化人,就是让文化春风化雨般传递给老百姓,提升文化素养和氛围;以文兴城,则是在城市建设中充分体现岭南文化的元素,让文化自信滋生城市形态,支撑城市形象传播;以文促业,则是以文化建设引领城市现代文明与历史底蕴的高度融合,以文化优势帮助产业转型升级,营造城市创意创新氛围。

  (作者系佛山市政协委员、三水区社会工作协会会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着力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

2018-07-11 09:22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