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jpg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 > 文化产业发展 > 文化产业园区 > 浙江 > 正文
中经搜索

良渚玉文化产业园

2010年10月26日 09:35   来源:钱江晚报   郑琳

良渚玉器在考古界颇受关注。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西溪湿地、白马湖、凤凰创意园……杭州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文化名人入驻,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文化氛围相结合,打造成杭州的城市名片。

  现在,余杭良渚又将出现一个以玉文化为核心的创意园区,在这个被誉为“中华文明曙光”的良渚古城,一座以良渚玉文化厚重积淀为文脉依托的高端产业平台——中华玉文化良渚玉文化产业园即将在本月下旬开园,它将吸引大量玉雕大师和专业机构入驻。今后,去往良渚度假的游客,不仅能在良渚博物馆品味千古文明,也能在这个玉文化产业园里鉴赏玉器,甚至能亲眼看到国家级玉雕大师的现场创作。

  中华民族拥有八千年的玉文化传统,良渚文化玉器是奠定其“形而上”地位的砥柱。在良渚遗址出土的文物中,玉器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因子。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知的良渚玉器数目不在20000件之下。良渚玉器可视为中华玉文化的杰出代表与象征。良渚文化产业园将传承这一古老历史文脉,发掘深厚的玉文化底蕴,让沉睡数千年的良渚玉文化在21世纪重新焕发熠熠光彩。

  据悉,该园区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划分为展示交流区、大师创作区、生活配套和管理区四大功能区块,涵盖玉器收藏、鉴赏、展示、开发、交易、拍卖以及玉文化研究与交流等各方面。

  大师创作区块建有专门为玉雕大师设立的工作室,每个大师工作室面积在500平方米左右。目前,马进贵、周雁明等6位国家级玉石雕刻大师,以及新疆玉石雕刻大师赵明都已签下意向书,今后将入驻园区。

  同时,产业园区还引进了浙江规模最大的专业玉石艺术品投资收藏机构——浙江贞观堂玉器艺术品有限公司、享有“江南第一槌”美誉的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浙江省宝协玉石评估委员会、浙江省玉石检测中心等一批专业机构。这是一个为玉器鉴赏以及玉器研究专业人士提供的工作空间,是玉文化的学术研究空间。

  据主办方透露,良渚玉文化产业园开园当日精彩纷呈:十余名国家级、省级玉雕大师将汇聚园区同台献艺;代表良渚文化的“中华玉”将隆重发布;500余件玉雕精品倾情展出,并举办精品玉雕拍卖活动等,共有拍品82件,总估价在3000万元以上。

  玉文化产业园开园,著名玉雕大师入驻,“中华玉”发布,使良渚“玉文化”产业链得到空前延伸,“创意良渚”基地产业、人才吸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王婉莹)

分享到: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