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先试先行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如何再上新台阶

2021年04月20日 11:1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0日讯 (记者 魏金金)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需要升级迭代,与时俱进,诸如建设性破坏、产权模糊、空心化、风貌控制等矛盾冲突也亟需寻求新的破解之道。在新阶段的乡村振兴进程中,探索出一条有活力且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当下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借鉴国家公园发展思路 松阳先试先行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和“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松阳县近年来以传统村落为切入,积极探索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通过系统开展风貌保护、有机更新、新业态植入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在日前召开的松阳县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建设咨询研讨会上,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处长周文理表示,传统村落在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像松阳这样传统村落集中的县域,充分发挥了全域领先的样板作用。基于国家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的发展探索经验,鉴于传统村落兼具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双重属性,为进一步整合国家公园制度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机制优势,2020年10月份,松阳县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打造“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强调要以“全域大花园”为目标追求,按照“整体化、品牌化、景区化”的建设思路,着力破解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努力趟出一条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主线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新路子,进一步为中国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想继续做好探路者,争当模范生。”松阳县委书记李汉勤介绍到,围绕这一目标,松阳将重点开展振兴乡村产业、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兴盛乡村传统文化、加快惠民富民进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但也正如李汉勤所说,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人才、资金等依旧面临很多的困难与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怎样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推动在保护基础之上的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确实是一篇大文章。

  打造保护标准化样板 推进制度创新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共有6819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名录,但大部分传统村落在兼顾保护与发展的情况下并没有找到好的突破口,传统村落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保护发展资金相对缺乏、思想认识不到位、村落肌理和传统文化遭破坏等困难和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盛德谈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命题如今正面临“解决保护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如何既保护村落的传统元素,又符合当下时代的发展要求,且还要跟环境融为一体,这一点非常关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组织部部长叶赞平专门提交了一份关于“探索建立国家传统村落公园,构建乡村振兴新平台”的代表建议。在叶赞平看来,把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与国家公园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是一项值得探索的乡村振兴新举措。在传统村落集中区域设立以乡村文化为主题、传统村落为主体的公园,既可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平台和新的抓手,同样,也便于实现整体性保护,避免单一村落保护造成的体系割裂和生态破坏。此外,在巩固偏远乡村脱贫致富成果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的整体性和统筹属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赵中枢认为,松阳县所提出的“国家传统村落公园”这一概念超越传统村落,是更大层次的聚合空间,这使传统村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都有存在的更大可能,建议松阳将先期经验梳理成传统村落保护的普适方法。对此,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付清远亦表示,松阳应首先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先行经验做成比较完备的总结提炼,做好经验传播,形成广泛认知。

  “哪些需要全力去保护?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哪些景观特色需要去保护,把这些统筹好、规划好,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副主席郭旃提出,松阳推进国家传统村落公园需做好整体规划与设计,统筹整体保护和乡村振兴两方面工作。

  融合共生 超越传统与乡村

  下一阶段,传统村落的发展,既要超越传统,也要超越乡村。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传统村落的发展更离不开城乡融合。在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要素配比、资源统筹与城乡互补尤为重要。

  松阳县三都乡酉田村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看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死守传统、死守乡村都行不通。村庄本身就是一种聚集,由若干个村庄组合的群落才真正具有发展的生命力。近年来,松阳县坚持以产业赋能、数字赋能、改革赋能、文化赋能、人才赋能等全面加速乡村振兴。截止目前为止,203个行政村中超过半数的乡村植入了包括民宿、文创、康养等在内的新业态,一大批生态农产品通过农村电商、直播经济走出深山,一大批从事建筑设计、文化创意、生态农业、中医药等优秀人才纷纷来此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乡村文化艺术氛围愈加浓厚。

  “利用县域内的传统村落建立国家公园,既要满足保护传统村落和传承文化的目的,又要满足对外来公众游览和欣赏的需求,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看来,以文化遗产建立公园为例,其最大的困难还是土地、林地、水面、建筑等权属仍然属于集体和个人的那些遗产类型。为此,他提出,建议完善保护、管理和利用传统村落的地址设计,在县域传统村落合理分级、分类的基础上,对重要且村民已经搬迁的少许传统村落,完成农地、宅地和住宅等权属的变更,变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对多数仍然有村民生息的传统村落,强化乡村集体所有权属;对那些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传统村落,推行虚化集体所有权,强化村两委领导下的社区自治。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空心化”问题正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些传统村落由于保护开发落后,经济发展滞后,乡村青年人口流失尤其严重。另一方面,一些人到了中年之后,又开始陆续返乡,与此同时,大量的城里人开始想念家乡。魏小安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乡村的原住民首先对自己的文化保持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这样既可以吸引外来人前来消费,也能够吸引外来人共同挖掘文化、创造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如今,60后逐渐成为享受“高标准”“个性化”服务的人群。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5亿。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表示,60后退休或将为中国旅游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要抓住60后的康养旅游市场,创造供给,提供消费。

  正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所说,松阳探索打造建立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做一个整体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非常有必要。

  为村民释放更多发展红利 幸福感、获得感再提升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归根到底要回归到人的身上,尤其要聚焦在地居民,他们所展现的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底色和质量。

  “在上一轮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让我们的村民享受到很多的发展红利,这一点我觉得可能会是未来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尤其是松阳县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所将面临的潜在威胁。”在清华同衡遗产七所(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所长孙娜看来,如何更好地解决并提升传统村落的新旧村民或整个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宜居生活品质同步提升,将是未来传统村落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所在。

  那么,如何有效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空间?李汉勤介绍,松阳县将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重点,推进乡村特色片区组团发展,建立健全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加强交通、水利、信息技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除此之外,松阳县将全面实施“艺术创作交流、传统文化保护、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人才培养”五大工程,丰富在地文化氛围与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据悉,近年来,松阳县培育了一批“农创客”、“文创客”,近五年乡村人口回流了6400多人。

  振兴传统村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人的全生命周期,精准分析在地人群的人口特征与需求。当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想要或开始回到乡村,随着乡村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也亟需跟进。与此同时,在乡村人口流失日益严重的今天,教育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玉坤建议,如果教育不振兴,乡村振兴的难度将会很大。这一点,也需要引起业内的思考与重视。

  让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松阳县试图以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建设为突破,探索县域范围内传统村落的现代化治理新路径。如李汉勤所言,松阳在做一个探路者,争取当一个模范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松阳先试先行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如何再上新台阶

2021-04-20 11:1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