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申遗 借助国际舞台传播闽南文化

2020年12月21日 07:40    来源:厦门日报    郭 睿

  厦门市新增一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会议第15届常会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实践”项目(以下简称“送王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闽南古老的民俗活动,送王船是闽南沿海先民在明代创造的抚慰、祭祀海难遇难者的仪式。人们在王船腾起的火光中,寄托思念与祝福。17世纪至20世纪,随着闽南人“下南洋”,送王船走进东南亚。在马来西亚,送王船被称作“王舡大游行”,作为马六甲一项富有特色及历史悠久的传统活动,王舡大游行时人们的敬海狂欢,以相似的仪式,跨越地理界限,维系着海外闽南侨胞和故土的情感。

  从2015年7月起,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和马来西亚侨生公会共同倡议推动送王船联合申遗,并广泛开展社区和宫庙间的民间交流。厦门市在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申遗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送王船正式成为我国第42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的项目。

  作为我国第一次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合申报成功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送王船申遗的成功为跨国联合申遗提供了厦门经验。此次申遗成功也对加强厦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往具有积极意义。该项目在中马两国之间搭建起民心相通的文化平台,有利于带动更多年轻人认识送王船,关注和参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送王船的申遗成功,无疑为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工作注入一针强心剂。申遗成功也让送王船未来可能成为厦门的新一张文化旅游烫金名片,推动我市文旅事业再上新台阶。

  记者从厦门市文旅局了解到,厦门将依托送王船等丰富的闽南文化资源,不断深化闽南文化交流合作,更好地发挥闽南文化在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民心相通方面的作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凸显更高价值。

  深化非遗保护 增强文化自信

  送王船申遗的成功,是厦门长期以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发展工作的重要成果。据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权介绍,近年来,厦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坚持规划先行,构建完善非遗传承保护体系,打造对台对外文化品牌活动,推动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借助国际舞台传播闽南文化,统筹发挥各界力量,共同推进文化保护。

  2007年6月,我市成为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三个建设城市之一。2015年9月,厦门市人民政府率先颁布出台地方政府规章《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法》。2019年12月,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漳州、厦门)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今年4月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全国首部地方文化保护专项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6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力打造地方文化保护法治化的“厦门样本”。目前,我市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非遗保护体系,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89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36项、市级41项)、代表性传承人175人(其中国家级13人、省级51人、市级111人),各区也都认定公布了一批次至三批次的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厦门已先后建立起市、区两级非遗展示厅以及各非遗项目专题馆厅23个。

  张权说:“非遗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厦门市文旅局将以此次送王船项目成功申遗为新起点,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持续深化对文化生态整体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信,让非遗和闽南文化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挖掘送王船的当代价值

  中马两国联合申遗意义深远,这是我国第一次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报成功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叶细致见证了中马送王船联合申遗成功的重要时刻。他想起2016年在马来西亚,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厦门送王船与马六甲“王舡大游行”的文化相通。叶细致告诉记者:“2016年年初,厦门非遗展演团参访马六甲,出席世界闽南文化节。从勇全殿送王船的历史记载中,我惊奇地发现,两市送王船的仪式实践,同属一脉,如出一辙。”

  在叶细致看来,送王船申遗有个很关键的环节——申遗文本的撰写。“撰写文本的核心,是对照入选标准,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出申报项目独特的核心价值。送王船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项古老的禳灾祈安仪式,历经世代相传,流播区域广泛,其内在特质与外在表现,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去界定它的当代价值?就需要我们以国际化视野,用新时代的语境去解读。”在他看来,送王船唤起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维系人与海洋之间的和谐,可以引导和影响更多人热爱海洋、敬畏自然。另一方面,在送王船习俗中,民众相信“做好事”会得到上天的护佑,而扬正气的价值取向能规范社区成员的行为方式。民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增进社区成员间的对话,消除误解,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他还提到,“厦门送王船在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有着比前人更开阔的视野,尤其是文艺阵头巡游表演,把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合二为一,更具现代审美感受。”

  “申遗成功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区域文化研究、深耕成果运用,消除肓从,摒弃陋习,提倡移风易俗,推动送王船融入现代精神文明体系。”叶细致说,“我们也会以此次申遗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厦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间的闽南文化交流,构建海峡、海丝之间民心相通的国际文化平台。”

  中马送王船联合申遗的缘起

  陈耕是厦门市非遗专家组组长,闽南文化专家。2015年,时任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的他,结识了祖籍厦门海沧青礁的马来西亚侨生公会总会会长颜泳和。在一次次的对话交流中,陈耕不仅了解到马六甲州80万人口中有60%是闽南人,也深刻感受到颜泳和等当地侨胞对闽南文化的热忱。2015年7月11日至13日,由马六甲州政府主办,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南京大学、台湾闽南文化促进会、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协办的“马六甲海丝文化论坛”在郑和·朵云轩(马六甲)艺术馆举行。会议期间的一个中午,颜泳和带着陈耕走进马六甲怡力勇全殿。这里是马来西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舡大游行”的传习单位。

  “王舡大游行”,是送王船在马来西亚的名字。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王舡大游行”是一项始于19世纪、富有特色及历史悠久的传统活动。2013年,马六甲的“王舡大游行”入选马来西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吃惊地发现,他们居然还保留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次送王船的文物、文字记录,甚至还有照片。这是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没有的。太珍贵了!由于时间关系,勇全殿的文书苏汶财只是简要地向我介绍了相关的情况,我也只是匆匆忙忙走马观花。但这就够了,我兴奋无比。”陈耕告诉记者,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鼓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联合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个国家两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但两个国家联合申报的项目,不受此限。当然,这个项目必须同时是两个国家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送王船正好是中马两国可以联合申报的项目。“当时,颜泳和也跟着我兴奋起来,我们将有一个新的合作项目了。”陈耕说。

  2015年7月起,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和马来西亚侨生公会共同倡议推动送王船联合申遗,并广泛开展社区和宫庙间的民间交流。厦门市也在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申遗工作。中马送王船联合申遗揭开序幕。

  送王船

  ▲陈列在厦港海洋文化展厅里展示的王船。王船融合了造船、建筑、民间彩绘等多项闽南传统技艺。

  送王船是闽南古老的民俗活动,是闽南沿海先民在明代创造的抚慰、祭祀海难遇难者的仪式。送王船习俗由相关社区的宫庙或宗祠于东北季风起时举办,一般每三到四年举办一次,包括迎王、造王船、树灯篙、普度、送王船(踩街游行及烧王船)等仪式,反映人们珍爱生命的心理及企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愿望。随着闽南人的海上贸易与迁徙,送王船习俗于17世纪至20世纪流传于闽南、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华裔聚居地,是闽南海洋历史文化的重要遗留,至今仍在有关社区活态传承,是维系海峡两岸同胞、海外侨胞情感的纽带。

  作为闽南送王船的中心区域,厦门送王船在当代的传承传播最为典型。比较大型的有思明厦港、何厝、塔埔,湖里钟宅、五通浦口、枋湖村,海沧钟山、石塘、芸美、新垵、温厝、海沧社区,同安吕厝,翔安后村等14个社区村落。2011年,我市推动“闽台送王船”项目申报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11月23日,厦门湖里区钟宅村送王船仪式。用1个多月时间,制造出钟宅历史上最大的一艘王船。

  送王船申遗大事记

  ● 2015年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和马来西亚侨生公会商定联合申报事宜。2016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和马来西亚马六甲州政府约定推动中马联合申报“送王船”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2019年1月2日 文旅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和非遗司召集福建省文旅厅、厦门市文旅局赴京开会,启动申遗行动。随后中马双方专家汇集厦门共同编制申报文本。

  ● 2019年4月1日 中国、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实践”项目文本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2020年9月 项目成功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周期审核清单。

  ● 2020年12月 中国、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实践”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送王船申遗 借助国际舞台传播闽南文化

2020-12-21 07:40 来源:厦门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