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书展重“书”更应重“展”

2020年08月21日 09:58    来源:科技日报    胡一峰

  网上书店发达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实体书店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还需要书展吗?答案也是肯定的。毋庸置疑,网络购书有许多便利,比如,书的种类更全,价格更加优惠,而书多价低正是以前书展的卖点。曾几何时,有的书展、书市上常以“十元三本”为号召,甚至论斤卖书,变成了卖书“大排档”。随着网络购书的兴起及其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书展也在悄然转型。2020上海书展再一次表明了这一点。这次书展更加注重读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以精致的布局努力凸显书展的文化内涵。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书展的经济职能,出版社和书商利用书展的平台,推广自己的图书,拓宽出版资源,读者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心仪的书,这些都是书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同时,书展不仅是购书的场所,而且是精神的空间。忙碌的城市生活中,谁不希望拥有一片超越世俗小日子的宁静港湾,让疲惫的心灵得以停泊休憩。这既是当下书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富裕起来的当代中国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书展的精神内涵,把书展办成阅读者的节日,确应成为书展今后的发展方向。

  节日化的书展首先要有明确的主题理念。参展的书与人,皆应为此主题而来。确立主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了筛选入展的标准。毕竟,在出版繁盛的今天,再大规模的书展事实上也无法囊括所有的书。从这个意义上说,书展主题化是行业深度发展的客观需要。2020上海书展的口号是“我爱读书,我爱生活”,呼吁人们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在阅读中领悟生活的力量和意义。这个口号可谓切中时弊。口号是主题的凝练表达,但主题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体现为书展活动的组织形式和书展的结构布局。通过有意味地选择图书的种类、内容,划分展览区域,开展阅读活动,布置展区环境等,形成某种互相呼应的链接,从而有效地阐释并直观地呈现一次书展的主题。

  书展的主题既要通过参展之“书”来呈现,更应表现为书被“展”出的形式。这就对办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以前的书展更重视“书”,那么,当下的书展更应突出“展”。换言之,办好一场书展,不但要选好书,而且应增强策划意识。好的书展必然具有强大的自我阐释能力,在浓浓的书香中释放出人文和艺术的气息。只有这样,当读者在展区之间漫步,捧起一本本小书,品读到的才是书展这本“大书”。

  把书展办成一次节日,还意味着提高其仪式化程度。仪式植根于生活又超越生活,作为文化的标识和外衣,它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常中感受到神圣。在买书越来越方便的今天,阅读的内涵也不断丰富,除了获取信息和知识,社交以及群体认同的意义进一步凸显。“人以书聚”已经成为当代阅读文化的重要特征。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对于阅读者而言,逛书展不仅是完成一次图书交易,更如赴一场盛大的文化晚宴。在这片读书人自己的家园里,我们可以与先知前贤隔空对话,也能和当代名家对面而谈,可以邀三五好友坐而论道,也不妨独自一人徜徉书海。这样逛书展既是选书购书,也是更新阅读理念,不仅是知识之旅,还是审美之旅。2020上海书展推出的“作家餐桌计划”,以及为读者提供的“沉浸式阅读体验”都广受好评,正彰显了阅读的社交和审美意义,也说明了阅读对“读书”的超越。

  人们常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回顾过去,各种书展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走进新时代的书展更应引领时代的阅读风尚,为大家搭建起眺望远方的平台。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新时代的书展重“书”更应重“展”

2020-08-21 09:58 来源:科技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