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作为本届上海书展主宾省亮相

2020年08月12日 08:25    来源:文汇报   

  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浙江时隔十年,再次受邀作为上海书展主宾省参展,精选推出近2700种优秀浙版书。

  《红船精神:之江新故事》(英语)《大决策——邓小平与改革开放》《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等一批主题书籍强势亮相,引领着主流价值导向;《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遇见宋版书》《桑下记忆:纺织丝绸老人口述》等一批人文读物缤纷呈现,连缀起浙江深厚的历史文脉;《莫言作品典藏大系》《汪曾祺别集》、茅奖获奖作品王旭峰《茶人三部曲》全新修订版、海飞新作《醒来》、诺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新作《怪诞故事集》等一批名家力作集结,让读者深味文学的重量……这些类别、题材、角度、形式丰富多彩的浙版书,共同为品质出版写下生动注解。

  “红船精神”引领主题出版

  在主题出版方面,浙江有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近年来,浙江出版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等,“主题出版”风生水起,引人瞩目。以主题出版体现主流价值导向、引领时代进步、满足人们对于美好文化的需求,正在形成浙江出版的核心竞争力。

  在“浙”里,“红船精神”占有重要地位。这样一种精神可以高度凝练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浙江人民出版社带到今年上海书展的《红船精神:之江新故事》(英文版),即以“红船精神”为指引,把一个个生动的浙江故事、中国故事真实、全面、立体地展现给国外读者。其中选取的马云、李书福、横店影视城建设等14个案例展示首创精神;选取的鲁冠球、宗庆后、义乌发展、乌镇“触网”、杭州G20峰会等13个案例刻画奋斗精神;选取的马长林、吴菊萍、浦江以治水倒逼转型升级等13个案例呈现奉献精神。“红船”的起航,又怎么少得了《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今年正值《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出版100周年,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古籍出版社为此推出《共产党宣言》“双百”纪念版和《信仰的味道》。前者特别选用陈望道1920年中译本《宣言》作为底本,繁简同列;后者以报告文学的方式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程,以微见著,展现一百年前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在“浙”里,改革的故事催人奋进,开放的浪潮开创了时代。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决策——邓小平与改革开放》,以贯穿1977年至1997年这20年间的宏阔历史,再现了支持农村改革、决策百万大裁军、南方谈话、决策开发开放浦东等35个时刻。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治理》,讲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号巨轮稳步前行的中国故事,从《参考消息》近年来几大专题百余篇文章中优中选优、重新精心编辑而成,展示世界眼中的中国之治,系统分析中国决胜百年的自信之源。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计划出版30本,目前已出版首批10本。这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合作的创作出版项目,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科技发展历程,讲述科学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真人真事。

  在“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在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诗意栖居: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中,人们透过“千万工程”浙江实践的壮阔图景,浙江生态文明实践这扇窗户,看见美丽中国的模样。本书的三位作者十几年来走遍浙江山山水水,边采访考察边深入思考,叙写了一个“久久为功”的生态文明建设故事。而在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的《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中,人们看到从“穷脏差”到“绿富美”的一出乡村“变形记”。这个村子,便是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它是典型,更是镜子,折射出一个中国普通乡村求生存、求发展、求振兴的艰辛奋斗历程。这本书通过记录下姜村脱贫致富的历程,为乡村全面振兴总结出可复制的经验。

  普及读物挖掘历史文脉

  从良渚文明到丝路文化,从宋代风雅到西湖风流……一大批浙版书围绕浙江的历史、地理、文化而展开,其中不少是面向大众的普及类读物,让人们在字里行间读懂浙江风土,读懂中华五千年深厚绵长的历史文脉。

  随着去年夏天“良渚古城遗址”成功跻身《世界遗产名录》,“良渚”这个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地名一夜之间为世界知晓,也同时成为浙江出版的一大热点。历史文献中没有关于良诸文明的任何记载,后人对于良诸的知解全凭考古工作者一铲一铲的劳作。在新近首发的《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中,作者像当初良渚考古学家寻找墓坑一样,正光、侧光、逆光,各个角度反复观察良渚考古现场,打磨出一本有关良渚文明、良渚考古及良渚申遗的叙事性科普著作。良渚博物院主持编著的科普绘本继《良良的陶器世界》之后,近日再次呈现《良良的古城世界》,以小主人公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辉煌的良渚古城,感受良渚文明的高度,亲切的表现手法与严谨的研究认知兼具。

  浙江丝绸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湖州前山漾遗址出土的四千多年前的绢片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家蚕丝织品,唐安史之乱后,以浙江为中心的江南道成为全国丝绸生产的中心。新近出版的《桑下记忆:纺织丝绸老人口述》,既是国内茧丝绸行业的首部口述史专著,也是中国纺织丝绸人物篇的长卷。在书中,缫丝、丝织、印染,丝绸之路的核心物件真实又形象地道来,装造、平车、络丝、摇纡等杭罗织造的工序有趣又生动地呈现。桑蚕行业人老骥伏枥,作为后辈的我们可曾知晓丝绸之路的源远流长?《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锦城: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等图书将带人们穿越至丝绸串联起的文明交融史。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南宋都城临安即在此。两宋时期达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峰,涉宋题材一直是浙江出版的特色。《遇见宋版书》以宋版刻本为主题,图文并茂展示现存宋版书影印资料的同时,详解宋版之美。《宋人丘壑:宋代绘画思想史》则以《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五代至两宋这一中国绘画史“黄金时代”的名画为样本,解析宋代绘画对于后代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笔墨与技法,更在于其背后的绘画思想。

  杭州一直被称为天堂,你可知道天堂也曾遭受劫难?尘封海外70余年、被称为“杭州版《拉贝日记》”的《人间世》前段时间推出,就记录了这样一段并不为人熟知的历史——南京大屠杀11天后,日军攻陷杭州,从此“人间天堂”进入近八年沦陷期。这本书是蕙兰中学(今杭州第二中学)第五任校长、传教士葛烈腾的回忆录。当年在他的主持之下,蕙兰中学校舍成为全杭州最大的难民收容所,共救助了上万人。书中的记载全面、客观而饱含切肤之痛,在留存百年前的杭州和中国社会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亦是研究杭州抗日战争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名家力作沉淀文学重量

  文学名家的力作、新作,向来是标注品质出版的重要刻度。亮相今年上海书展的浙版书,就展开了光芒夺目、异彩纷呈的文学图谱。在此,我们略窥一二。

  今年是作家汪曾祺诞辰一百周年。多种形式的汪曾祺作品集、评论集层出不穷。在这股汪曾祺“出版热”之中,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汪曾祺别集》脱颖而出。这是由汪曾祺之子汪朗主编,汪曾祺家人及深知汪曾祺的作家、学者、编辑协同编选而成的,目前已出版小说八卷。一套“干干净净的作品集”,是这套书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这固然与汪曾祺平淡质朴的文字风格有关——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但或许更与这套书别致的编辑手法相连——这也正是其有“别”于“他集”之处。从内容上说,这像是一篮子经过筛选而更显精当的菜。《汪曾祺别集》计划出20本,约两百万字,这个体量介于市面上常见的汪曾祺作品选集与《汪曾祺全集》之间,可以说恰到好处,而且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剧本、书信等各种体裁作品全有,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他的创作风格。这个版本的编者,也改正了其他一些版本中的错误,文字上比较准确、干净。编排方式上,这套书在每一本的最前面,都添加了几篇与此本书有点关联的“零碎儿”,有书信,有序跋,还有思想汇报,有助于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汪曾祺其文其人。

  在中国人的日本文学阅读版图里,远藤周作是一个被忽略已久的名字。2017年,远藤周作代表作《沉默》被搬上银幕并夺得多个奖项,打开了人们走进这位着力于终极问题、神学信仰的文学名家的通道。事实上,收入日本出版的《远藤周作文集》里的长篇小说有27部之多,除了《沉默》,这位儿时曾随家人在大连生活的巨匠还留下很多作品。前段时间,浙江文艺出版社首次以简体中文版引进了远藤周作的《武士》《丑闻》《死海之滨》《我·抛弃了的·女人》等作品,中国读者由此得以领略远藤周作更为丰厚的魅力。阅读远藤周作,或许意味着不小的挑战,但深入他的文学世界,“震撼”却成为很多人不约而同发出的感叹。他的作品每每在绝境中演奏“爱”与“信念”的低音,而这种低音构成了支撑个体内心精神的力量。这样的作品被认为具有一种日本文学普遍缺乏的超越性,其中大部分都涉及人应不应该有信仰,人的存在到底有没有意义,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等形而上的问题。

  激动人心的,还有诺奖得主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新作《怪诞故事集》刚刚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引进出版。这位作家的写作摆脱了过去中东欧作家们与历史难解难分的纠葛,以一种轻盈的方式为读者讲述故事。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怪诞故事集》集结了发生在不同时空的十个毫无关联的故事,看似迎合碎片化的时代,实则为这位心理学科班出身的作家对于这个时代最有力的回应:以文学的语言回应这个世界。这些怪诞故事,不同于19世纪风靡的怪诞,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志怪小说,更多是跨越时间和空间,以宏大的文学视野处理人们经验之外的现实世界与未知世界。每个故事都诡异且荒谬,你很难猜到下一页将会发生什么,但在怪诞之下又似乎潜藏着人类生活的细微真相。

  相关链接

  还有这些浙版好书值得关注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全42册)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不仅对照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原文进行准确、通俗、通畅的逐句翻译,并且对其中的每篇均形成千字以内的内容概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做出科学且具学术价值的概述与评价。这套书将原文简体横排,以1964年中华书局标点本为工作底本,进行校勘,全书总计勘误250余处;对生僻字、词注音、释义,人物、事件、职官、典制、掌故、礼俗、文化知识、行政区划、地理古今、特殊用语等无法在译文中展开解说者,均做详细注释;根据内容插入原创性历史示意图200多幅。

  ◆《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

  该文库以展现中华翻译家的经典译文、塑造中华翻译家的精神形象、深化翻译之本质的认识为追求。入选该文库的均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翻译家,每位翻译家独立成卷,计划分辑出版80至100卷,目前已出版第一辑共15卷。

  ◆《世界的镜像:一部新艺术史》

  《世界的镜像:一部新艺术史》是从英国老牌美术出版社T&H原版引进的一部世界艺术通史著作,以12个章节包罗了全球六大洲数千年的文明成就,讲述了从原始石雕到当代艺术、从架上绘画到行为装置的动人故事。作者朱利安·贝尔兼具艺术家与艺术史家的身份,论述精湛,独具一格。

  这是一部开放的、带有问题意识的美术通史,而不是单一的权威艺术史。作者从尽可能宽广的人类活动视野中去探究视觉的创造力,勾连起全球各大洲的艺术与文明成果,为人们描摹出世界艺术史的宏大视野。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

  自从出国留学时在巴黎见到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后,他的命运便与敦煌紧紧联系在一起。此后的半个世纪,敦煌让他尝尽人世甜苦,而他也让敦煌守住了举世闻名的炫彩夺目。他是常书鸿,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艺术家。《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由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创作,是一部详尽、完整、可信的传记。作者与常书鸿结识于1983年,为写作本书曾六次前往敦煌,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几易其稿。作品描绘了常书鸿历尽艰难、不改初心、守护敦煌的坎坷一生,呈现了其在近半个世纪的风雨人生中为保护、研究和传播敦煌艺术做出的无以替代的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浙江作为本届上海书展主宾省亮相

2020-08-12 08:25 来源:文汇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