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宁夏文学批评的经验与局限

2020年05月21日 11:02    来源:宁夏日报    牛学智
  20世纪90年代,是宁夏文学发展的一个标志。之前,以张贤亮为代表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的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提升了宁夏乡土文学的整体质量;之后,崛起了“三棵树”“新三棵树”以及其他重要的宁夏籍作家、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单从数量说,仅在全国产生不同影响,并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的就近百人之多,宁夏这样的小省区来说,已经非常壮观了。

  具体到文学批评方面,迄今为止,就出版专著、论著的宁夏文学批评家来说,人数相对作家似乎要少得多,但宁夏文学批评的亮点却十分突出。大体可以分为这么几大块。

  首先是回族文学史的写作,以杨继国主编的4卷5册320多万字的《中国回族文学通史》为主要成果。这部著作是以1979年以来,回族文学史编写的有关资料为基础,又面向海内外深入搜集挖掘的一大批新的文学资料而编写成的。无论是回族的口头文学创作,还是书面文学创作,无论是古代回族作家的文学作品,还是散居在非民族聚居区域的回族作家作品,乃至于海外的回族作家作品,都在编写者的研究视野之内,在书中都作了恰如其分的介绍、论述。该文学史打通了古代、现代、当代乃至民间文学之间的界限,以回族人的视角,全面展示了回族自古至今的口头和书面文学成果乃至文化成果,填补了中国回族文学史研究的空白。“80后”回族作家悉数入选其中,这对于回族青年写作者来说,意义尤其大。杨梓主编的上、下两册100多万字《宁夏诗歌史》,也是从古代宁夏诗人诗歌一直梳理到“80后”诗人诗作,气势恢宏、论证严密,在小说研究一枝独秀的当下,《宁夏诗歌史》的出版,亦可谓查漏补缺、贡献卓著,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完整意义的宁夏诗歌史著。

  其次是专题化批评研究,这一领域的批评家人数最多,选题也就相对比较集中。对宁夏乡土地域文化、宁夏乡土叙事文学的生成、传播、转化和符号化等,进行了深度凝聚,对新的宁夏文学经验也进行了理论化筛选。建构了宁夏乡土地域文学理论,形成了宁夏文学批评的一个新经验、新传统。2018年宁夏文联组织、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文学宁夏”丛书收入了郎伟《守护风沙中的一盏灯》、钟正平《知秋集》、白草《张贤亮的文学世界》和牛学智《话语构建与现象批判》。另外专题化研究批评,也对回族文学的一些重要叙事特点和审美价值取向,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总结和梳理,彰显了宁夏文学批评的另一理论特点,郎伟的《宁夏青年作家群研究》、苏文宝的《回族文学中的原型研究》、高传峰的《新时期回族文学史》、马慧茹的《新时期回族文学与回族电影文化认同研究》等等,都是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通过专题化研究,展现了新时期以来宁夏回族文学写作的成绩,聚焦了宁夏回族文学在全国文学版图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美学元素,起到了学科化作用,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和经验。

  第三是哲学社会学视野的纳入,从文学学科之外反观文学的文学性程度,整体上提升了宁夏文学批评观照的思想水平,从而增强了宁夏文学批评的社会价值。牛学智的《当代批评的本土话语审视》《文化现代性批评视野》《当代社会分层与流行文学价值批判》、赵炳鑫的《哲学深处的漫步》《孤独落地的声音》《批评的现代性维度》、孙纪文和许峰等人合作的《新时期宁夏小说评论史》等著作,还包括在社会学视野、新型城镇化视角对张贤亮、季栋梁、石舒清、郭文斌、陈继明、漠月、火会亮、李进祥、了一容、张学东、韩银梅、马金莲等人小说创作,以及对“西海固作家群”“石嘴山作家群”“银川市作家群”“中卫市作家群”“吴忠市作家群”等进行了跟踪和研究,留下了经验,指出了问题。特别一提的是由牛学智组织,赵炳鑫、许峰、薛青峰等人为批评团队撰写的“宁夏文学”研究小辑,分别于《小说评论》2014年第2期和《名作欣赏》2015年第4期刊出,整体上总结了新时期以来宁夏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和文学批评的创作成绩及其存在的局限,是继单篇宁夏作家作品论零星刊登于文学理论批评核心刊物《小说评论》《当代文坛》《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之后宁夏文学批评实力的集体亮相,极大提升了宁夏文学研究在全国批评界乃至广泛社会影响力。

  第四是紧跟创作现象,及时给出鼓励并提出建议的现象批评,也是宁夏文学批评的一支活跃力量,他们与创作同步进行,与作家、诗人同呼吸共命运,对发现发掘基层文学新人文学新苗头做出了卓越贡献。宁夏政协的张铎、张嵩,宁夏高校的李生滨、左宏阁、吕颖、张富宝、马慧茹、周清叶等,宁夏文学艺术院的杨梓、王晓静、瓦楞草等,宁夏作协的闫宏伟和《朔方》编辑漠月、火会亮、曹海英等,还有出版社和其他媒体的张涛、王佐红等人,利用培训、指导硕士生毕业论文选题、微信公众号和其他评介、推荐等形式,对宁夏文学创作新状态新现象,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发现和阐释,有效地激励了文学新人的涌现。

  当然,宁夏文学批评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和局限。

  一是有着明显的自我确认、自我赋形色彩,缺乏跳出宁夏看宁夏文学的宏观眼光;二是有着明显的学科化倾向,缺乏跨学科求证的综合视野,批评显得羸弱而无力;三是有着明显的图解乃至过度阐释嫌疑,凡出版、发表或获奖的似乎都有阐释的意义,这肯定是缺乏价值观照的思维;四是有着明显的“文化传统主义”趋向,缺乏文化现代性思想的丈量,使得宁夏文学批评介入今天社会现实的程度很不够。如此等等,都要求今后宁夏文学批评还需加大思想含量,做更大的努力,尤其在文学批评人才培养上下更大的功夫。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当前宁夏文学批评的经验与局限

2020-05-21 11:02 来源:宁夏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