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消协呼吁网络游戏经营者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2020年04月01日 08:24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中消协呼吁网络游戏经营者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让网游消费明明白白

  “我家孩子玩网络游戏不多,可没想到,前不久孩子给游戏界面换‘皮肤’,竟一下子充值4000元,没有提示按钮,没有实名认证,这明显不合理。”近日,北京的王女士遭遇了这样一桩烦心事。

  近年来,消费者有关网络游戏消费的投诉增长较快,《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去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网络游戏投诉36837件。主要有三大问题:

  虚假宣传。一些网络游戏经营者通过文案、视频等形式宣传游戏产品的卖点,如人物形象、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但是其在游戏中的实际效果与宣传不符。

  单方免责。一些网络游戏经营者对上线游戏产品的展示视频中加贴“最终效果以游戏内为准”的声明,涉嫌利用不公平规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侵害选择权、财产权。一些消费者反映,网络游戏经营者未经其同意,以游戏产品的优化、升级等名义,擅自变更已售出的人物形象、游戏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

  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网游消费投诉尤其值得注意。

  有的网游实名认证形同虚设,未成年人可一键登录。有消费者反映一些网络游戏直接默认使用手机号码就可以登录;一些游戏在关闭弹出的“实名制”提示框后,仍可以继续使用。

  有的网游收费游戏未事先明示,“免费试玩”诱导未成年人“入坑”。有些网络有限收费环节无验证,超额充值屡屡发生。消费者反映一些网络游戏以给未满8周岁的孩子“讲故事”“开发智力”为噱头,在没有任何收费提示的情况下,以免费试玩的形式提供游戏娱乐,不知情的孩子在免费试玩几关之后,游戏才突然提示付费才可继续通关。孩子在无家长陪伴的情况下,往往直接点击付款,待家长察觉后,已经造成了损失,有的数额还比较大。

  中消协呼吁网络游戏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诚实守信经营,拒绝虚假宣传;加强自律自查,删除不公平规定;重视消费者诉求,妥善解决各类消费纠纷。

  应严格执行实名认证规定。要完善用户实名注册系统,并在用户每次登录游戏时均核验其身份。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经营者应当有效启动游戏防沉迷系统、支付限制等保护机制。

  收费游戏应明示收费性质和收费标准。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所有收费游戏应当按照《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在显著位置明示收费性质,清晰显示各项收费标准,让网络游戏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记者 齐志明)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2020年3A游收入近200亿美元      2020年01月07日
  • · 日本调查显示:游戏玩久伤身体      2019年11月28日
  • · B站逃离游戏依赖症      2019年11月21日
  • · 动漫游戏扛起文化出口大旗      2019年08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消协呼吁网络游戏经营者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2020-04-01 08:24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中消协呼吁网络游戏经营者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让网游消费明明白白

      “我家孩子玩网络游戏不多,可没想到,前不久孩子给游戏界面换‘皮肤’,竟一下子充值4000元,没有提示按钮,没有实名认证,这明显不合理。”近日,北京的王女士遭遇了这样一桩烦心事。

      近年来,消费者有关网络游戏消费的投诉增长较快,《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去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网络游戏投诉36837件。主要有三大问题:

      虚假宣传。一些网络游戏经营者通过文案、视频等形式宣传游戏产品的卖点,如人物形象、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但是其在游戏中的实际效果与宣传不符。

      单方免责。一些网络游戏经营者对上线游戏产品的展示视频中加贴“最终效果以游戏内为准”的声明,涉嫌利用不公平规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侵害选择权、财产权。一些消费者反映,网络游戏经营者未经其同意,以游戏产品的优化、升级等名义,擅自变更已售出的人物形象、游戏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

      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网游消费投诉尤其值得注意。

      有的网游实名认证形同虚设,未成年人可一键登录。有消费者反映一些网络游戏直接默认使用手机号码就可以登录;一些游戏在关闭弹出的“实名制”提示框后,仍可以继续使用。

      有的网游收费游戏未事先明示,“免费试玩”诱导未成年人“入坑”。有些网络有限收费环节无验证,超额充值屡屡发生。消费者反映一些网络游戏以给未满8周岁的孩子“讲故事”“开发智力”为噱头,在没有任何收费提示的情况下,以免费试玩的形式提供游戏娱乐,不知情的孩子在免费试玩几关之后,游戏才突然提示付费才可继续通关。孩子在无家长陪伴的情况下,往往直接点击付款,待家长察觉后,已经造成了损失,有的数额还比较大。

      中消协呼吁网络游戏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诚实守信经营,拒绝虚假宣传;加强自律自查,删除不公平规定;重视消费者诉求,妥善解决各类消费纠纷。

      应严格执行实名认证规定。要完善用户实名注册系统,并在用户每次登录游戏时均核验其身份。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经营者应当有效启动游戏防沉迷系统、支付限制等保护机制。

      收费游戏应明示收费性质和收费标准。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所有收费游戏应当按照《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在显著位置明示收费性质,清晰显示各项收费标准,让网络游戏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记者 齐志明)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