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俗,闹起来!

2020年01月14日 08: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孟 欣 王 彬

  热情洋溢的山歌民乐、原汁原味的民族舞蹈、充满生活气息的渔歌小调,甚至剪纸、做农活都变成了独特的舞台节目……1月8日,在浙江省丽水市古堰画乡,一批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反映乡村百姓新生活的节目,汇聚在2020年全国乡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动的舞台。

  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浙江省丽水市政府、中国文化馆协会承办,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文明的新面貌。与此同时,安徽省合肥市巢湖经济开发区三瓜公社、河南省汝州市温泉镇、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九龙峰林小镇、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幸福村幸福田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竹山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村8个分会场同步启动,各地群众一起看春晚、品乡愁、寻年味、迎新春。

  特色春晚年味儿浓

  以村民为主角、发挥群众自主性,洋溢着不同地域特色的乡村春晚办得如火如荼,欢乐祥和的春节滋味提前蔓延开来。

  连续4届担任丽水乡村春晚总导演的丽水市文化馆副馆长吴学东介绍,乡村春晚挑选节目的首要标准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注重节目的观赏性、艺术性。令他欣喜的是,相比于往年,今年选送的节目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形式更丰富。他告诉记者:“4年前,我们没有挑选余地,送来多少节目就演多少。今年,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推送了近50个来自全国各地乡村春晚的优秀节目,令我们难以取舍。”最终,吴学东优中选优,甚至通过截取几个节目的精华部分进行组合的方式,打造了这台共有14个节目的全国乡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动。

  据悉,目前我国大约有4.6万个村办过乡村春晚,乡村生活的新面貌以晚会形式展现在百姓面前。除主会场外,各具特色的精彩节目在分会场同步上演。在广东清远英德市峰林小镇,以“狮文化”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春晚亮相舞台,8支民间狮队争霸狮王,场面热烈;有着“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之称的布袋木狮和鸡公狮、猫头狮等,造型奇特、源远流长……集纳村民才情与智慧,一道道原汁原味的乡村新年文化大餐已经呈上。村晚来了,春节不远。

  记住乡愁、传递新风

  内蒙古的原生态民歌,陕西的老腔、腰鼓,苏北的渔歌,宁夏的花儿……这些来自全国大江南北,内容丰富、特色浓郁的各类节目背后,凝结的是留住记忆、记住乡愁的“初心”。

  丽水市青田县是有名的华侨之乡。全县55万人口中,有33万名华侨华人分布于全球各国。每逢春节,许多漂泊海外的游子会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迄今已举办7年的乡村春晚,已经成为寻根溯源的重要途径。乡村春晚让众多海外游子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有了寄托。

  青田县山口镇文化礼堂管理员、青田百鸟灯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韩志琴,是山口镇乡村春晚的策划人。从去年6月起,她便频繁上山,在山中老房子里寻找旧农具,为2020年的乡村春晚做准备。“我策划了一个6分钟的农活秀节目,叫做《秋的记忆》,将传统农耕活动中如种田、纺棉花等农活场景搬上舞台,其目的是让年轻华侨记住劳动的快乐、记住农耕文化、记住乡愁。”她告诉记者。

  乡村春晚也日渐成为新乡风的叙事诗。东莞市产业工人新春歌会以产业工人专业技能大比拼、动感歌舞、情景剧等新形式直观反映新时期产业工人精专报国的工匠精神;安徽杂技《追梦》由村民主演,主题与形式紧密融合,高潮迭起。

  身着畲族服饰、来自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钟良仙介绍,这两年,不少青少年参与办村晚、上村晚。“我们邀请了一些老人专门写畲语歌教给大家,许多学校开设了畲语课程,教孩子们学畲语、唱畲歌。通过春晚平台,我们的山歌、民俗得到了更现代的传播和演绎”。

  村晚聚合力、共创新生活

  “我们从家乡演到这里,欣赏到来自全国的乡村春晚优秀节目,让我感受到,虽然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但大家欢庆春节的心情是相同的。全国各地百姓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群众张晓红说,她要把各地的文化风景带回去,跟更多人分享。

  近年来,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乡村春晚是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提升、文化助力精准扶贫的集中呈现。来自陕西安塞的村民李东东和腰鼓队队员们,为丽水人民送来了陕北高原的奔放与豪迈。2016年还顶着贫困户帽子的李东东,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参加了当地安塞腰鼓培训班,并走上了大舞台。2018年,安塞腰鼓外出演出为李东东带来1万多元的收益,2019年提升至2万元。安塞区乡村春晚发起人之一、安塞区文化和旅游局干部高塞东说:“我们希望借助乡村春晚,推广李东东等人的做法,让更多农民了解文化扶贫的生动范例,理解只要奋斗就能过上好日子。”

  乡村春晚以农民演、农民乐的方式,让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更大范围的展现。群众热衷于参与文化活动,也会不断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缙云剪纸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夏英是作为2020年全国乡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动配套的文创集市的“摊主”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如果静态的剪纸艺术能够跟动态的乡村春晚相结合,一定能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刘夏英说,她还发动学生,做了三四十套融合剪纸文化的时装,希望有机会能登上乡村春晚舞台,来一场“非遗时装秀”。

  多年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一直密切关注乡村春晚的发展。“随着乡村春晚的举办,村民的生活得到深度关注,老传统、新变化、原生态,不断激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乡土风味。”他建议,面对百姓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应明确自身角色,一方面,给予有文化活性的乡村以人、财、物的支持,鼓励村民开拓思路、丰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要从中捕捉乡村发展的新趋势、找到发展的新路径,实实在在地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新年俗,闹起来!

2020-01-14 08: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