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第三空间” 让红色文化好看又好听

2019年11月11日 08:02    来源:文汇报   

  楼宇党建,是寸土寸金的上海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的一套红色党建方案。位于北外滩的“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20楼有一个党建服务站,成立一年多来,这里已逐渐成为周边楼宇白领们的“解忧杂货铺”。

  全市第一个接入社区事务专线的楼宇党建服务站、第一家开进商务楼宇的“手造驿站”……在一次次首创的背后,白玉兰党建服务站工作团队一点点发掘白领青年内在需求,突破重重难关,终于在这幢商务楼宇建立了“红色阵地”,将红色理念、红色文化源源不断送达周边青年人群。

  从“吃闭门羹”到融入社区,他们用一年时间打响品牌

  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新建站点,白玉兰党建服务站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打开了局面,在积攒人气的同时,也打响了品牌。许多人难免疑惑,党建服务站背后究竟拥有一个何等配置的“智囊团”?

  站长纪珺告诉记者,白玉兰党建服务站建立之初,其实只有她与另一名工作人员。后来,才陆陆续续有人参与进来,目前总共也不过6个人。这个规模不大的工作团队,每天要面对白玉兰广场60多家入驻企业、近6000名白领和150名党员。

  90后青年应鹏是工作团队里年龄最小的成员,他告诉记者,刚来党建服务站时,他曾在各家企业吃过无数次“闭门羹”。不少外企、互联网公司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充分,刚开始时甚至会觉得这是 “面子工程”,参与积极性也不高。但应鹏没有气馁,他一次次敲开各家企业大门,认真询问他们的诉求,并与团队成员一起梳理出企业资源清单、企业需求清单、党员需求清单这三张动态清单。针对收集到的问题,他们会进行分类梳理,采取企业和党员“点单”,党委“接单”“派单”模式,为楼宇企业提供具体专业的解决方案,做到事事有回音。

  一个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党建服务站首先要做到融入社区。在这幢互联网公司、外资企业扎堆的商业楼宇,党建服务站抛开传统服务思维模式,以菜单式、项目化等更适合青年白领思维习惯的方式制定全年活动计划,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天天有活动”。多次参与活动的久游网青年党员殷文骏说,这里一改他对党建服务站曾经的刻板印象,让他充分感受到党建活动也能搞得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白玉兰党建服务站启用至今,已组织活动332场,累计访问人数超过4万人次。

  “手造驿站”、VR党课,一次次首创打造出“秒抢课程”

  白玉兰党建服务站的新课程是要“秒抢”的,这是不少楼内白领青年的共同认知。对纪珺而言,这背后是广大白领和党员对她们工作的认可、信任。

  去年,白玉兰党建服务站引入第一家开进商务楼宇的“手造驿站”,利用社区已有软硬件设施,再加上艺术院校的学术资源,增强白领青年的文化体验,让艺术之花扎根社区。

  在附近商业楼宇上班的马卉砚,是党建服务站非遗课程的忠实“粉丝”。“这里的课程老师都十分专业细心,每次做好手工作品后,我们都会非常有成就感。”马卉砚说。近年来,刺绣、编织、陶艺等手造课程广受年轻群体青睐,逐渐演变为一股手造潮流。引入手造课程后,年轻白领在党建服务站内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了不少。在办理社区事务、听讲座之外,她们也开始真正将党建服务站当作企业、家庭之外的“生活第三空间”。

  为了向更多白领青年传递红色文化,党建服务站近期引进了一批VR(虚拟现实)设备。不久前,第一堂生动的VR党课在服务站内亮相。白领青年们戴上VR设备,可以“身临”革命圣地井冈山,听当地解说员讲述90多年前革命先辈们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如何让红色文化传播做到好看、好听,这是白玉兰党建服务站工作团队一直在反复思考的问题。无论社会环境、传播手段如何变化,只要党建服务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进阶,就能够吸引一批又一批青年党员踏入服务站,真正将这里视作家庭、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

  团队小传

  白玉兰党建服务站党建工作品牌自去年启用至今,面向楼宇内60多家入驻企业、近6000名白领、150名党员提供多元化优质服务,共组织活动332场,累计访问人数已超4万人次,成为上海楼宇党建服务中一个响当当的工作品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打造“第三空间” 让红色文化好看又好听

2019-11-11 08:02 来源:文汇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