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天五谈景德镇:你准备好了吗?

2019年10月17日 09: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作为千年陶瓷古镇,景德镇如何抓住机遇,奋而直追,是每个景德镇人,也是每个江西人面临的问题。文化经济学者、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特约专家彭中天,这几年来一直在思考景德镇的发展,在近日的一次论坛上,他系统地梳理了景德镇的优势与问题,对景德镇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九个建议。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彭中天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我是文化经济学者,同时我还是陶院创始人之一、景德镇第一届美协主席彭友善的幼子。我们家与陶瓷和景德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从小就爱景德镇,爱在骨子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也算是景德镇的一份子。因为深爱所以苛求,因为敬畏所以研究。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以第二种忠诚,做一个语言上的反对派,行动上的促进派。

  今天我踏着父辈的脚印回到梦里老家,心情非常激动,在此我必须深深鞠上一躬,这一躬是给创造了千年陶瓷辉煌的先人们。接下来这半躬是给以钟书记为首的在座各位鞠的,为什么?因为你们这几年给景德镇带来的变化的确可圈可点令世人瞩目,但仅仅是完成了洗脸洗脚的城市塑形,接下来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而富于挑战,是一场高质量、深层次、大视野的、必须是触及灵魂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之前请原谅我只能鞠半个。

  随着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落地,如何传承与创新这两大课题就成了摆在了每一个景德镇人面前的必答题。景市向何处去?世界在关注、全国在凝视 、江西在期盼、景市人民在等待。在此我要大声发问:景德镇,你准备好了吗?

  我的回答是还没完全准备好,因为我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有四种思潮同时存在:有习惯按照传统打法而跃跃欲试的;有在新形势下思想跟不上而不知所措的;也有因担心走偏而暗自着急的;还有因畏难而观望逃避的。真正反对改革的人几乎没有,但真正想明白的人似乎也不多,所以亟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聚焦战略,达成共识。这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讨论甚至争吵的过程,更是一个解放思想放飞梦想的过程。

  做事讲方法,更讲逻辑。如果说以问题为导向比较容易统一思想的话,那么以目标为引领就是一个聚焦与统一认识的过程。我今天就抛出五组问题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如何传承与创新?

  什么是传承?所谓传承就是对正统的继承与传播。正确的理解是在了解历史全貌的前提下得出该坚持什么与继承什么的结论。主要问题是搞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核心价值何在?只有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才能知道该传承什么。

  对景德镇而言,陶瓷代表一切,她是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也为名所累。景德镇是中国最大的lP,讲好了景德镇的故事就是讲好了中国故事,讲好了陶瓷的故事就是讲好了文化的故事。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什么才是景德镇真正成功的要诀?什么才是她辉煌千年的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第一条是创新领跑的意识。创新一直是景德镇的主旋律,并始终在引领行业发展与进步,是具有全民创新基础的工匠集群和溶化在血液里的陶瓷基因。

  第二条是文化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上接天线直接和最先进的皇家文化对接,下接地气溶入百姓生活,外接仙气与各国文化兼容并蓄,提倡生活美学,促进人类文明。

  第三条是求道优术的精神。尊崇以器载道、厚德载物的理念,在强调器比天大,德比天高的求道观的同时也奉行精益求精与独门绝技的优术精神,彰显大国工匠之风范。

  第四条是开放包容的人文情怀。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并不是最早的瓷产地,但却是成就最大的后发地,盖源于学习与吸收,是集大成者的大,亦是有容乃大的大也!

  第五条是完美的产业配套、精细的专业分工和自洽的生产体系所构成的整体优势。七十二道工序的大协同让西方经济学家目瞪口呆,产业优势和成本优势无可匹敌。

  第六条是始终如一专注品质,历经千年而形成的上下与内外口碑才是最好的金字招牌。用美誉度和知名度构建的品牌是景德镇独步天下的最大法宝,也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此外,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要素分布也是成就景德镇的关键。正所谓人努力还要天帮忙。

  归结起来就是先进文化、创新精神、皇家品质和全产业链所代表的“高新特全”才是景德镇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是魂之所在,魄之所依。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妨对改革开放之后的景德镇进行一些反思:重艺而轻技、重市而轻镇、重守而轻创、重有而轻无、重利而轻德、重政而轻经、重今而轻古、重同而轻特、重官而轻民。这些年的落后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忘本了!只有拔乱反正,才能正本清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才是传承的意义所在!

  传承不是孤芳自赏,更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要勇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如何去创新?创新必先创心,大气方能大器。创新是一套完整的生态体系。

  首先是思想的解放,这是创新的源头,要鼓励反思与反叛,要敢于怀疑与否定。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是谓不破不立。新来自旧,必然是对旧的扬弃,是在敬畏的基础上去突破。我们既不能被传统禁锢,也不能脱离传统胡作非为,更不能反传统。

  其次要有包容的文化,创新的代名词叫试错。没有包容文化和试错机制,创新只能死在路上或仅是一句漂亮口号。

  最后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如果政府不加大从法制层面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从政策层面鼓励和奖励创新成果的转化,哪谁愿意去创新呢?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生态体系,缺一都会对整体创新能力形成极大地伤害。

  另外新和潮一定是连在一块的。新代表的是未来,潮迎合的是年轻人。对景德镇而言守旧没有出路,也守无可守,瓷土资源巳经枯竭,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大师瓷风光不再,规模化工业生产成本和技术无优势,对环境的破坏也大。怎么办?必须彻底解放思想,如不敢壮山断腕否定自己告别过去,没有创新领跑的勇气和来自内心的自信,想要以新的面貌脱颖而出,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抓住战机,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另辟溪径,闯出一条再造辉煌的新潮之路。

  战略与方向的选择要明确

  战略的制定包括方向的选择、认识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对景德镇而言必须认清自己今天仍具有的优势,那就是:陶瓷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美丽传说;品牌与影响力;数以万计的作坊与能工巧匠;超强的产业设计与研发能力;密集的产业分工与协作能力;航空、高铁及高速的交通优势;天然的区域旅游中心位置;山水城浑然一体的秀美风光;植被茂密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餐饮文化和休闲的生活方式等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全体景德镇人想重振雄风的决心和改变现状的内在动力。

  战略既要符合当地实际,把已知条件和优势资源用足,又要巧妙对接市场与未来,尽量做到我有人无、人有我优。这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我们要守的是创新精神之正、绿色生态之正、陶瓷文化之正,而决不抱守今天很多人还引以为自豪的城市化、工业化残缺,而应以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去出生态经济、文化经济之奇。

  历史与现实我们都搞清楚了,那么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至少有二条是非常清晰的。

  一条是发展新经济引领新生活。以后线上生活、线下体验肯定是新常态,因此构建网上景德镇和加快城市整体功能转型就是箭在弦上,只有主动对接未来发展趋势才能溶入新时代。

  另一条是产业升级与动能转化。经济发展必然是新旧动力迭代更替的过程。从国际经验看,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增长动力由资本与劳动等“老动力”,向文化和生态及人力资本等“新动力”转换是必然趋势。

  放眼景德镇,经济总量有限,有形资产有限,但以文化为代表的无形资源和以生态为代表的自然资源才是需要变现的最大财富。景德镇应该通过创新性转化来争做“富裕、美丽、幸福”的江西样板。通过文旅融合、文产融合、文商融合、城乡融合去展现东方的生活美学和引领未来的生活方式,早日成为“亲近、精致、浪漫”的人文城市和让大都市人羡慕与向往的精神家园。

  用十六个字来表述景德镇的发展战略:问道历史,契合当代,守正出新,引领未来!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已是趋势

  文化旅游是新经济的代表。什么是新经济?我个人认为凡是能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并能满足人类更高物资与精神需求的创新经济形态都可称之为新经济,旅游恰恰是一个可以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富民利民产业,是一个可以和文化、金融与科技及相关产业高度融合且能打通投资与消费的平台经济。是典型同时具有复合性、拉动性、替代性与引领性的新经济。文化旅游带来了全新生产力,构建了新的生产关系。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富裕人群比重的扩大,交通工具的改善以及社会科技与文明的进步把人从繁忙的工作中逐步解放出来。这一切为旅游业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客观且真实的基础。文化旅游将成为大众普遍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此外,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新的投资热点。从特色小镇到田园综合体,从策划设计到建设管理,从文化生态到产业特色,从基础设施到个性打造,从基金组建到模式创新,从产品提升到产业配套,从资产重组到运作上市。还没有那个产业涉及面有这么大,拉动力有这么强,覆盖面有这么广,产业链有这么长的。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的变化将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调整结构、升级产业、丰富产品、完善服务。通过新的有效供给来刺激新的购买欲望,从而实现产能、产业与产品的更迭与淘汰。

  建一个怎样的景德镇?

  我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未来的景德镇应该是尽量保存历史文象与生态后的自然延续,城市肌理不能变;保留原有的作坊生产方式和悠闲的生活习惯,符合本土人士的期待;全域展现陶瓷发展史和文明进化史,把景德镇打造成活的陶瓷博物馆和朝圣地,更是中外游客眼中充满东方神韵的人间天堂;如果满足了这三个条件,自然会得到文人和学者的认可,妙笔必生花,笔下留口德。这就是最大公约数。

  在我心中景德镇还应该有三个画面:

  第一幅画是以码头文化为核心、以古宅为元素的清明上河图。市井文化才最有亲和力,也是最好的旅游元素;

  第二幅画是以生态为基础、以康养为产业的富春山居图。除陶瓷之外,还需要茶产业和康养、旅居与研学的支撑;

  第三幅画是以昌江为背景、以水游和夜游为主打特色的现代版琵琶行,让游客留下不一样的体验与回忆。

  未来的景德镇不仅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历史名城,还是集文化体验、陶瓷研学、旅居康养、国际会展为一体的全球旅游目的地;还应该是面向世界的陶瓷教育中心、标准制定中心、品牌授权中心、交易定价中心、互联网订制中心、研发创新中心、人才汇聚中心、资本运作中心;成为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新样板,成为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资源的新表率;成为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与科技文明完美嫁接的新榜样;成为传承与创新有机统一且相互促进的景德镇新模式。

  如果说过去景德镇更多是以硬的物来取悦市场,未来就应适时进行动能转换,是在物的基础上,更多是以软的文去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看在创意策划与学术疏理等软投入所占的比例。

  如何才能实现战略目标

  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更要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并注意改进方式方法。

  首先是干部文化修养有待提高,尤其是美学知识,这虽然是全国同时存在的普遍现象,但你不同,因为你是景德镇。想要建设一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干部的文化修养达不到,光靠情怀是建不好的。

  其次是打破改变思想相对保守且固步自封,常让人感觉是极度自卑与盲目自傲的混合体。种种迹象表明还是缺乏文化自信和创新的勇气,这是和打造国家创新试验区的使命格格不入的。创新创造从来都是景德镇的拿手好戏,否则就不可能在一个偏僻的乡村立起一块万人景仰的金字招牌。如果要从根子上找原因,这些年的落后就是缺乏创新的闯劲和试错的拚劲,而是习惯于躺在瓷都的光环下啃老祖宗、小富即安。这个恶习不除,创新之风不立,建设创新试验区基本无望!

  再次是在工作方式上,大多还停留在项目思维上,缺乏整体系统的战略谋划。不是通过策划创意来先绘制蓝图,而是想到哪干到哪,错把规划当策划。规划只是实现策划的物理空间,策划才是根本。人才是文旅经济的第一生产力,而策划才是决定成败的重中之重!

  其四在功能布局上可能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转型需求。原来的景德镇只是一个以家庭作坊为主体的陶瓷生产基地,随着瓷土资源的枯竭和旅游需求的旺盛,转型是必由之路,枣庄已为我们带了个好头。但问题是你原来不具备旅游的城市功能,布局也是紧凑而集中的,适合生产而不适合旅游。通常的做法是进行相对隔离,把生活流、生产流和游客流适度分开,只在特定区位交叉,这样各自的感觉就会好很多。

  其五在学术研究上还要加大力度,要有做学问的态度,慢功才能出细活。既然是要打造旅游目的地,你就要搞清楚,你到底是谁的目的地?是你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别人是谁?他们有什么需求?这里可能就要划分为国际的需求,游人的需求,景漂的需求,研学的需求,康养的需求,产业的需求等等,是一个极度细分的市场。另外对景德镇的历史沿革、地位、作用以及文化特征、建筑风貌、城市肌理与色彩等,也必须以学术为基础,研深钻透。文脉的挖掘疏理与提炼是做好文旅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想明白,才能说明白,才能写明白,才能做明白,最后才留得住游客、写得进历史。建设者必须是明白人,要学会吃软饭。

  其六在指导思想上要始终贯穿一个特字。特色是景德镇的生命,也是吸引游客的理由。尽管在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之下,景德镇被建筑陶瓷所冲击,但景德镇从来就不是一个干粗活的地方,比的是绝活、精美、创新和高质量,玩的就是独一份。景德镇人应该有“海到尽头天是岸,山至高处我为峰”的这份文化自信,千万不要以己之短去比人之长,更不应被一时的潮流所诱惑。不比是智慧,不争是底气,不同才显个性。景德镇就是景德镇,始终迈着坚定的步伐,只做最好最有特色的自己。

  其七,想做好景德镇一定要做好资源的匹配。既要立足景市看景市,更要跳出景市看世界。要处理好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关系。如果说昔日的辉煌是靠和皇权所代表的中国顶级文化结合,哪今天的世界级怎么做?为什么要与世界去对话?拿什么和世界对话?景德镇不依靠大量的外来人口仅凭自身的基数是做不强也做不大的。人从哪里来?主要是三类:景漂旅居族;朝圣体验族和过境周转族。服务半径是全球,搭建的平台是要能与世界对话的平台,要建的中心是区域游客集散中心。

  其八,要重视人才,景德镇要有自己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有用的就是人才;什么有用?能实现战略目标的就是有用;但仅停留在重视上是没用的,人才是稀缺资源是要抢的,怎么才能抢到就必须了解人才是怎么想的,一般是六大共性:

  一是需要事业的平台;

  二是需要利益的安排;

  三是需要创新的机制;

  四是需要价值的认同;

  五是需要情感的交融;

  六是需要安全的保障。

  每个人可能顺序不同,但是普遍需求,只有你能满足人才的渴望,他才可能爱上你。在明确目标和需求后的投人是最重要的投资,也是最便宜的投资。如果没有一流人才的加盟是建不出一流景德镇的!

  其九,本土化与国际化。有一句名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自己的才是特色的。以陶瓷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是本份,是吸引人来的理由,但仅此是不够的,如何国际化是要做顶层设计的,必须通过策划和学术来解决。至少包含以下课题:搭建什么平台来与世界对话?以什么议题来和世界对话?凭什么来和世界对话?别人为什么要和你对话?为什么必须来这朝拜?历史有优先权,学术有话语权,市场有定价权,创新有主导权,服众才有领导权。几权在手才有底气去和世界对话,或者说是世界必须和你对话。这一切都是要靠下大力气做出来的。只有上做顶层设计,下打学术基础才会引出国际化的结果,喊口号绝对喊不出国际化,用硬件和钱也砸不出国际化,必须是软件和功夫使然。这是一个系统性课题,更是现实性课题,解决不好,上不了台阶。简单说国际化的前提一定是“中国元素、本地特色;全球视野、唯我独尊;价值引领、开放平台”。

  当前的景德镇可以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三大历史发展机遇。第一个机遇是在创新成为国家主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级陶瓷传承创新试验区落户景德镇,既是对历史的肯定与褒奖,又是对未来的期许与重托,抓住这个机遇就能重塑高质量创新发展的辉煌;第二大机遇是互联网带来的个性化订制商机,消除了地域差异和中间环节,凸显了作坊经济与品牌优势,是典型的互联网生态下碎片化消费与碎片化生产的完美搭配,景德镇这一优势无人能敌,古人开创了陆上与水上陶瓷之路,今天借助互联网的空中陶瓷之路呼之欲出;第三大机遇就是旅游与康养的刚性需求,这是变现历史、文化与生态的最佳时机。瓷土总有挖完的一天,文矿可以永续开发,而且越用越有价值。只凭景德镇这三个字,就能有巨大的市场号召力。

  新时代赋予景德镇的历史使命:

  1、后工业化、后城市化、后科学化时代的中国生活方式与东方生活美学的再发现。

  2、以陶瓷为代表的品牌营销、产业智造网络和社群经济、创意经济等全新生产方式的再探索和再引领。

  3、以器载道,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产品与世界对话,实现中国生产方式与东方生活美学的再输出。

  机会摆在眼前,景德镇怎么办?只有迎风而起,顺势敢为,背水一战,义无反顾,才能凤凰涅磐再创辉煌。正所谓,没有退路,才是最好的出路。

  总之,文化找魂,城市塑形,产业铸体,旅游变现是一张美好的蓝图,可以在景德大地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案,让她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成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方式的样板和世界级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

  我衷心希望明日之景德镇,景常在,德不孤,镇显灵。“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查看作者更多观点>>>>>>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成琪 )

彭中天五谈景德镇:你准备好了吗?

2019-10-17 09: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