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诗作具迷惑性 识别准确率难达100%

2019年09月04日 08:35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记者邀请上海诗词学会诗词专家与机器同题进行较量 AI诗作具迷惑性,识别准确率难达100%

  近日,记者邀请上海诗词学会诗词专家拿出数首作品与清华大学“九歌”同题PK,并由普通读者投票识别其中AI的作品。问卷共包含9组18首古诗,共有91位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参与答题。从结果来看,大部分AI诗作都能被受访者准确识别,正确率最高的几组都超过70%。不过,这意味着,AI诗作具有迷惑性,但没有一组的识别准确率能达到100%。错误率最高的一组,半数答题者无法正确分辨AI诗作。

  乍一眼看,难以区分

  从诗作内容来看,AI的确可以较好地解析出题目含义,并创作出一首格律准确、用词古雅、意思相对完整的作品,不少作品还有着不错的意境。如果不是创作和研究古诗的内行,乍一眼看,机器作品和真人作品的确难以区分。以刘鲁宁《午后》、黄福海《水乡即景》、邓婉莹《垂丝海棠》三组作品为例,识别准确率分别为58.23%、73.63%、71.43%。

  到这份上,有点可怕

  尽管每首诗看起来各有千秋,但有些读者在仔细阅读后,却发现了AI的破绽。网友“Kasuka”认为,《午后》中“独倚阑干看晚潮”明显不是常人所为,“我想象了一下作者在窗子里,看外面有石桥,最后又来个晚潮。海景房还是江景房?小桥流水不会涨潮吧!”《垂丝海棠》中,AI所作也有跑题嫌疑。川大读中文的小姜几乎都猜对,在他看来,AI诗还是比较好分辨的,“几乎都是集成的诗句,像独倚阑干、归来得等,但能做到这个份上还是很可怕的。”

  在答题时,不少受访者都将词句的“意境”作为判断标准。诗人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最易打动人心。反观AI,不少由高频词堆砌出的诗句,容易缺乏一以贯之的情感。

  其实,诗人们拿来和AI相比的,都是传统题目里中规中矩的作品,无一不是在“让”着机器。题目越简单、越传统,AI作诗越有优势。写《寒闺怨》,AI甚至可以在投票中险胜白居易。上海诗词学会理事邓婉莹原本打算用《访友遇雨戏题》来与AI比试,但几次试验后,AI都难以给出切题的作品,更不要说反映现代生活的诗题。而同一个题目让AI反复创作,结果都是同类元素的重新拼贴组合,让诗人和AI同题创作两首,哪首诗是AI作的便一目了然。(记者 钟菡 张熠)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AI诗作具迷惑性 识别准确率难达100%

2019-09-04 08:35 来源:解放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