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如何打通文化血脉?内在精神传承是王道

2019年08月26日 08:0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 梁剑箫

  原标题:电视剧如何打通文化血脉

  电视剧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将丰富的文化通过长篇叙事延展拉长,传承影响一代代人。如此,整个行业才会出现更多良心之作、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掀起收视热潮。剧中情节、人物台词、服饰和礼仪处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传统文化元素和电视剧行业融合度如何?它又是如何进行现代性转化的?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人士。

  传统激发审美共情

  在电视剧制作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为何很重要?“优秀传统文化一定有其内在生命力,不论是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还是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它们背后所饱含的,都是前人的一种精神态度,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理解。”知名编剧、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倪学礼认为,时至今日,虽然国人所处社会结构、生存结构跟老祖宗有所不同,却是同样生长在东方这片土地上,同样会经历生老病死、遭遇挫折与磨难,同样会为人生许多根本性问题所困惑。

  “一部电视剧的创作,不单单是为了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故事背后所要传达的内容,即创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在这个层面,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会给予创作者很大启发。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一个宝库,创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从中去挖掘,并把这些宝贵的思想精神融入到作品中。”倪学礼说。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王青亦对记者表示,文化是一国电视剧的灵魂。“在当代影视产业中,可以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导演、演员和制片人对我国固有文化充满由衷喜爱、尊重乃至敬畏。无论是《延禧攻略》里‘博物馆级别’的刺绣,还是《长安十二时辰》里‘学术级别’的对长安生活复原,都在引发作者和读者在文化和审美层面共鸣以致共情。”在王青亦眼中,影视行业里由文化自觉深刻体现出的文化自信,让人们对未来涌现更多富有民族文化审美的影视艺术精品充满信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电视剧研究者吕鹏则认为,任何时代的文艺作品都是当时当代的作品,都是不能脱离其国家社会历史与文化的文艺作品。“因此,我们看到的所有电视剧创作,都是将传统文化进行符合当今意识形态改造,以适应当下主流文化的电视剧。”吕鹏表示,不论是现代题材电视剧如《丑娘》中的“孝”,还是历史题材电视剧如《三国演义》中的“忠”与“义”,均如此。

  内在精神传承是王道

  如何在当代电视剧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于要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电视剧创作的一种根本性联系。”倪学礼认为,“融入”不是指“古香古色”的场景布置、“仙风道骨”的人物造型,甚至也不是“之乎者也”的台词风格,“这些都是比较外在的。我更推崇的是内在的、精神性的融合与传承。它不是悬置的、宏大的东西,更不是某种符号或者教条,而是特别细微具体的”。

  倪学礼解释说,比如传统文化对“家国”的理解、对“善恶”的理解、对“孝道”的理解,甚至可以进一步聚焦到父子之间如何相处,兄弟姐妹之间如何相处,朋友、师生、邻里……“将这些细化为人物某种精神气质和故事背后的思想内涵。这虽可能是一种润物无声、水过无痕式的转化,但一定是内在的精神性传承。这意味着把个体纳入民族甚至是人类,从当下进入历史,把过去与未来勾连,去寻找当代人与前人之间关于情感体验、生命体验的共通之处,挖掘我们这个民族的待人待物之道,传承属于我们的文化血脉。”倪学礼说。

  慈文传媒集团副总裁赵斌认为,一般根据电视剧项目题材和故事主题思想选择融入怎样的文化元素。以电视剧《花千骨》为例,其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含蓄、诗意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模式。在剧中,不论是以匡扶正义为己任、守护天下苍生的长留三尊,还是牺牲自己阻止战争为后蜀换取太平的花千骨,都透露出他们对世人与家国的关注,充斥着忧国忧民情怀。“这份情怀,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弘扬的部分。”赵斌说。

  王青亦举例说,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何监将贺知章诗句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剪”和“裁”抽炼出来,烘托出故事肃杀的背景;将李白诗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中恰当地嵌入了激烈、残酷却侠义的剧情,对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性转换。此外,剧中许多人物、名词、言语、习俗诸如李必、喏、靖安司、叉手礼等,都在网上引领了一股“长知识”潮流。这些剧集中传统文化的成功转化,都有很高匹配度和话题性,在多元化现代传播中创意袭人,还难得地使传统文化获得了鲜活生动的当代性。

  电视剧需要将传统文化中与剧集叙事相关的元素,用符合国人内在精神特质的方式,与现代人日常生活缝合于一处。“这是创作者的使命,也是当前国产电视剧所欠缺的东西。”倪学礼认为,这说起来容易,但其实对每个创作者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它绝非编剧和导演天马行空、随便拍拍脑门的一种“灵感式”想象,而一定是扎进书堆中刻苦钻研习得的。唯有不断读书思考,向生活取经,方有可能。

  解决制作流程的工业化

  完美融入传统文化后,我国电视剧就能提升品质,走向世界吗?

  赵斌认为,融入传统文化之后将大大丰富电视剧内容和题材,提供更多可深挖的、有意思的创作构思。“还能更加激发创作者匠心。作为被各类观众广为接受的艺术形式,电视剧拥有丰富多元的内容,最适宜传递因时间推移而被人逐渐忽略的传统文化和优秀思想。创作者在接受优秀作品影响成长后,就会思考‘下一代该看什么’这一问题。”赵斌说,电视剧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将这些丰富的文化通过长篇叙事延展拉长,传承影响一代代人。如此,整个行业才会出现更多良心之作、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

  不过,进一步而言,当代电视剧生产的诸多问题,并不是不尊重传统文化造成的。“既然传统文化一直在电视剧生产规约之中,所谓的传统文化就并不是解决当今电视剧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要义。”吕鹏认为,更亟待解决的应是电视剧制作流程的工业化问题。

  “电视剧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需要高度重视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这将极大提升行业运行效率,保障资本和从业人员利益,最终促进产业生产和再生产。譬如,美剧的创意提出、剧本创作、投融资、前期拍摄、后期制作以及宣传发行等都有一套严格精细的标准。这是我国电视剧产业需要借鉴的。”王青亦说。

  “红孩儿传媒”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影视编剧李志超同样支持“工业化优先”的观点:“传统文化应成为电视剧中固有元素,所需只是强化和升级,电视剧运作流程工业化才是当务之急。唯有工业化,传统文化才能更好更优质地展现出来。”

  “规范工业化流程后,传统文化精髓就会更好、更合理地通过影像加以传达,中国优秀的文化元素才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到各个国家,世界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王青亦说。(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梁剑箫)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电视剧如何打通文化血脉?内在精神传承是王道

2019-08-26 08:0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