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火爆背后是国产剧美术从成长到成熟

2019年08月02日 15:51    来源:天津日报    张洁

  原标题:《长安十二时辰》火爆背后  

  国产剧美术从成长到成熟(图)

  近期,优酷网络平台播出的剧集《长安十二时辰》自上线以来,在关注度和口碑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该剧对原著小说的高度还原,颇具匠心的摄影角度、典雅的台词、严苛推敲的背景细节,带给观众丰富的文化享受。

  四年前的《琅琊榜》掀起了近年来国产古装剧审美的浪潮,去年夏天因色彩美学登上时尚热搜的《延禧攻略》大秀莫兰迪色,最近,《长安十二时辰》在美术指导的笔下,将唐朝风华再次刷新一波观众的视觉,盛唐景象一览无余,无一不展现了当时长安城的高级感与自信感。近年来,国剧以展现传统文化魅力作为突破口而收获高口碑、高收视率的优良之作逐步增多。如何通过影视剧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好传统文化之美,颇值思索?

  精益求精

  将文化做到实处

  《长安十二时辰》(以下简称《长安》)改编自作家马伯庸同名小说,故事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当天长安城面临一场惊天阴谋,只能在十二个时辰内找出真相。一波三折的情节,配合对唐代人物风貌的精准还原,让观众见到一个如此贴近大唐年间长安生活的画卷。每集推进半个时辰,故事的氛围更添悬疑紧张。该剧导演曹盾谈及《长安》的创作,他表示,“中国古装剧发展一段时间以来面临的问题在于,不仅历史和文化是架空的,关注的也大多是庙堂之上的文化。马伯庸的原著小说讲的是小人物的故事,又是以长安为背景,我们觉得能将文化做到实处。”

  从现场场景布置到演员服装妆容,《长安》力求做到真实,更是有经得起推敲的细节打磨,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据悉,剧组开机前期筹备一年,拍摄七个月,实际搭建场景占地70亩,坊门外的坊道4条,坊门3个,坊内3条主街,13条街巷,建造数量与建造精度令人叹为观止。《长安十二时辰》的整体美术风格与呈现效果由美术指导杨志家和金杨操刀,美术概念设计则由北斗北工作室在这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杨志家和金杨在受访时表示,从美术设计上,他们希望通过场景,一砖一瓦,一廊一柱,把观众带回到那个恢宏的时代,“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去考虑到小说本身中的情景和描述,也需要尽可能让大家去感受到一个生动的大唐,同时要从一个影视剧的角度去完成这些,细节尽量更考究,去查阅很多资料。”研究史料贯穿他们工作的全程,团队后来还研究建筑学知识与密码学,这种学习过程既有趣又很有挑战性。

  为了接近历史上的真实,《长安十二时辰》美术组尽量以考古报告为场景再现。在设计东市和西市时,美术组重点参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部分考古报告,美术指导杨志家和金杨透露,“作为历史题材影视剧,美术上我觉得基础是要还原历史风貌,且要高标准地尽力还原,在此基础上做想象和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有质量的表达。没有来由的所谓创新我觉得是不高级的,同样没有设计思考的考古复原是过于简单的。”此外,剧中器物细节亦处处展现大唐风华。

  在该剧的第四集,面对一个时辰的办案限制,李必派人架起了“火闹钟”。在精巧的龙身之上,当香火烧到一定的刻度时,就有金属球落下撞击金属器皿,发出响声起到闹钟作用。这一设计经过了美术组反复的考证。“在前期创作里,我们一如既往遵循曹盾导演力求接近历史真实的要求,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于古人的计时方式有了一定了解。”杨志家与金杨查找史料,发现类似的“线香”计时工具曾在历史上出现过,因而美术组选择使用其配合剧情发展。

  观众审美提升

  美术部门创作空间增大

  回望我国电视剧发展历程,影视剧中的美术师往往是大家不为熟悉的角色。影视剧从文字剧本转变为视听语言,美术师是第一个进行视觉形象转变的创作者,也就是说,凡是摄影机能拍到的地方,都是美术部门需要工作的地方。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主任孙蕾在受访时表示,影视剧中的美术师需要既懂电影又要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和绘画能力,需要纯熟的设计技巧和创作素养。“他们要为影片提供场景的时代感、地方色彩,通过整体造型表现剧作的情调、气氛和意境,给观众以情绪上的渲染。美术必须最先参与到主创人员的讨论中,只有美术组提供了所有造型形象,包括场景、服化道、特技等设计,其他工作人员才能在此特定的环境下去展开工作。”

  孙蕾介绍到,我国电视剧的美术设计相较于电影,起步较晚。新时期以来随着电视剧创作的增长,大量从事电影美术创作的美术师进入电视剧创作行业,为电视剧美术设计注入了活力。“从经典作品《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能看到美术设计在各个方面的美学追求。如《三国演义》不仅呈现出中国汉代文化的视觉要素,还留下了大量汉代影视城的建筑作品,这批外景场地,为以后的影视美术创作提供了借鉴,也提供了一种影视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美术创作从成长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美术师们开始追求将视觉美学元素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如《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在意境的营造和情绪的深化上,其风格化的视觉语言得到凸显,成功地参与整个作品的叙事。这一时期美术设计与导演的整体结构相连,美术设计也在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从初期对整体场景氛围的营造,深入到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塑造上,如《雍正王朝》《康熙帝国》。”上世纪70年代,科幻类影视作品采用了大量的数字科技之后,数字特效技术的惊人发展给美术师提供了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美术师也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近年来,《甄嬛传》除了人物的妆容和服饰的变化为人称道以外,《甄嬛传》中那些古典精致的布景、道具的视觉呈现也都引发了观众的关注。《琅琊榜》场景设计主要突出了魏晋南北朝的风格,整体风格都比较清淡,以古朴典雅的美术打造出水墨画一般的质感,工整大气的构图在古装剧中尤为罕见。眼下,《长安十二时辰》更是将唐朝风华展现在观众面前,甚至让更多的观众关注到了美术师。谈及这种变化,孙蕾认为,“观众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一部电视剧的美术指导也渐渐被大家关注的原因,除了电视剧本身的故事内容,观众越来越在意自己能在电视剧中看到什么画面。另外,影视剧的投资越来越大,制作方面的技术和材料都有所发展,给予美术部门的创作空间增大。”孙蕾认为,影视剧无论是现代题材还是古装题材,其实都需要观众“信以为真”,才能增加观众的沉浸感。“画面呈现的视觉元素是一开机就先入为主的感知,能否抓住观众往往取决于这一瞬间的视觉阅读。而影视剧的视觉呈现,就是场景、道具及人物的造型,也就是美术部门创作的视觉元素最先映入观众的眼帘。”

  讲好中国故事

  让中华之美观照现实

  《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曹盾谈及创作的初衷,他表示,他想作出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东西,“我没法用分秒的概念拍成24小时,但十二时辰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按照这个来做才是我们独有的表达。”他强调,花大篇幅还原大唐的时代气息是为了营造真实感,“只有真实感营造出来了,在后续跟进的剧情中,演员的情感基础才能够真实,价值观才能建立起来。”曹盾说,“之前有位外国朋友看到造型照的时候就跟我说‘太美了’,他说剧中的这个东西是来自唐朝,有几千年的历史,至今还在很多地方有保留,证明这个审美是经历过考验的。”

  《长安十二时辰》服装饰品顾问宋韬介绍,为了还原盛唐的风貌,创作从历史的蛛丝马迹入手,参考唐代的壁画和敦煌的绢画,从人物的服饰、造型、妆容,到军人的盔甲和器具,再到日常小吃和节日习俗,最后到建筑和街市的场景一步步落实。他表示,“在不到一年的考察时间中,我们的观念从单纯的创作延展到在这一过程中被唐代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深深折服,也唤起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觉醒和自信。”

  近年来,传统文化题材剧集向外传播的步伐已加快,早先《甄嬛传》《芈月传》远销海外,曾引领了浓郁的中国风尚、中国潮流;《媳妇的美好时代》《鸡毛飞上天》《小别离》等现实题材国剧在非洲、东南亚等地热播,一度成为“网红”剧集;《琅琊榜》《扶摇》等国产古装剧在海外轮番播出甚至引发外媒热议。海外观众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过程中,文化“走出去”自然也水到渠成。

  作为该剧的播出方代表,阿里大文娱优酷总编辑张丽娜表示,“《长安十二时辰》表现的文化自信和制作团队的专注及付出都是最打动我们的。这种自信在赢得国内口碑同时,也体现在我们的走出去上,上线同期就开始推出海外,在北美包括东南亚很多国家多平台推出,而且都是付费观看。这是对精品版权的尊重,也是精品国剧出海的实力体现。”

  多年来,电视剧如何深化文化内涵这一命题一直在探索中前进,《长安十二时辰》的出现或许给予了答案,只有当创作者真正捕捉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以行业匠心尊重与雕琢视觉造型,使其具有民族化美学意蕴和艺术价值,其作品中的虚构世界才会启发人们去观照现实。因此,如何在提升制作水平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的必由之路,而国产剧集也或将收获更具现代活力的新鲜温度。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长安十二时辰》火爆背后是国产剧美术从成长到成熟

2019-08-02 15:51 来源:天津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