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村古镇怎么就变成了“空壳村镇”

2019年07月10日 08:19    来源:光明日报    张勇

  原标题:名村古镇怎么就变成了“空壳村镇”

  编辑部:

  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不少传统村落知名度大增,慕名而来的游客增多,住民宿成为比较流行的一种旅游方式。然而,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福泉调查,目前一些传统村落、名村古镇逐渐成为“客栈村”和缺少原住民生活的“空壳村”,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也不利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和云南省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近几年有很多外来商户来到玉湖村租赁民宅开展民宿客栈经营。据了解,这些外来商户出价高,不少村民就把老宅出租给外来商户,并出现了私自违规建房占地的情况,截至2017年6月,玉湖村一户两宅的有60家,一户三宅的有2家,已经圈地尚未建房的有17家,共计79家。到2018年年底就已经有47户商户通过出租宅基地经营民宿,还有不少外来商户来与村民谈租房办客栈。

  在丽江,最早外来商户租原住民的宅院开办客栈的是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大研古城,很快形成蔓延之势。大研古城原住民通过出租宅院增加了收入,大量的原住民迁出古城,在城郊小区另购住宅。大研古城逐渐形成了一个没有原住民居住、古城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方式随着原住民迁出而流失和变异的局面,给古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丽江市宁蒗县泸沽湖畔的落水村是个著名的摩梭母系制文化村和旅游名胜地,通过村委会的有效组织,采取资源共享,每户村民都可以参加且能得到利益的旅游组织方式,促进了村里的旅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曾授予落水村“模范社区”的称号。原来落水村的家庭客栈大都是村民自己经营,后来逐渐有外来商户到落水村通过租民房进行民宿经营,由于商户给的租金比较高,村民出租客栈给外来商户经营就逐渐蔓延开来,久而久之,不少村民就搬出了自己的老宅,在村内另建新宅,于是就出现了后来比较突出的违法用地问题和违法(章)建设行为。

  丽江束河古镇的发展模式则与大研古城不同,受到学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嘉许,被称为“束河模式”。杨福泉认为,束河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坚持了一种“分区制”的发展方式,既有在传统古村落基础上依循本地村落传统建筑格局和民居特色的古镇拓展,建盖了不少小桥流水青瓦白墙的纳西民居式建筑,还保留了村落的田园风光和村民们传统的日常生活格局,留住了原住民,具有一种比如今原住民不断搬走的丽江古城更有吸引力的人文景观优势。

  在位于大研古城边缘的文林村,很多老宅院也已出租给外来商户做民宿。但村委会和村民经过充分协商后,在文林村现有的土地上进行整村规划整村发展,在集体土地上扩建了村民可以集中居住的社区外围空间,所有新建的民宅都保持了纳西族庭院民居的特色,并引入水源形成大研古城原有的“小桥流水”特色,建设了富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社区戏台、石牌坊等。村里还组织了本地传统乐舞协会,形成了很好的乡村文化氛围。文林村提出的目标是要传承和延续如今在丽江古城大部分区域都已经消失了的常态民俗文化。

  杨福泉认为,当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名村名镇都有逐渐向“客栈村”发展的趋势,原来以原住民的生活为基调的村寨社会格局和文化习俗逐渐发生变迁,如果原住民逐渐外迁在更接近城市的小区另买新居居住,那这个原来的文化名村也就会逐渐成为一个没有原住民居住并进行文化传承的“文化空壳村”。无论乡村的发展是走哪种路径,是引进实力雄厚的外来公司与村社合作发展旅游(如束河古镇),还是诸如通过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合作社来经营旅游(如玉湖村),还是通过村民自己开客栈办民宿(如落水村原来的模式),还是推进集体经济让村民受益(如文林村),最重要的是要留住村民,让村民参与其中一起来推进社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延续本村文脉,在延续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不能重蹈大研古城的覆辙,民宿发展了,游客增加了,原住民却逐渐走光了,失去了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重要依托。

  因此杨福泉建议,有关部门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在大力促进村寨的民宿旅游发展的同时,应事先规划,通过村民参与讨论的方式决定发展哪种形式的旅游方式,防止村民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后,逐渐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城里买房居住,而把自己的住宅租给外地人经营,坐享房租,不再参与村子的日常生产生活和文化延续活动。而这个前瞻性的研究需要国家、集体和个人齐心协力来实施,要有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制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民宿旅游的快速发展而使一个个文化名村古镇逐渐成为只见游客和漂亮房子的“客栈村”、缺少了原住民生活其中的“空壳村镇”。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名村古镇怎么就变成了“空壳村镇”

2019-07-10 08:19 来源:光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