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后重建艰难 数字科技助力“重塑”

2019年03月25日 08: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年9月发生大火的巴西国家博物馆震惊了世界。火灾发生后,该馆2000万件(套)馆藏仅存10%,陨石类藏品因材质原因得以保存,还有部分古生物标本存放在铁柜中得以幸免于难。火灾发生半年过去了,巴西国家博物馆的重建工作艰难进行,数字技术在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火灾原因至今尚未公布。

  重建工作艰难推进

  2月12日,巴西国家博物馆首次对媒体开放。根据媒体报道,经过5个多月努力,当地施工队已经对有坍塌风险的博物馆主体三层建筑进行了全面加固,确保了建筑安全,人员也可以安全进入建筑内部。目前,博物馆内部密布脚手架,据悉,整个修复工作将持续至今年底。

  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亚历山大·科尔纳表示,巴西国家博物馆此前面向社会启动重建招标,重建工作可能于2021年或2022年展开。

  巴西国家博物馆过火之后的建筑本体和文物一经触碰容易发生损毁,致使从废墟中搜寻和抢救文物非常困难。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及人类学家的加入,使抢救工作卓有成效。目前,约有2000件文物被找到,包括巴西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美洲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卢西亚”,在巴西最早发现的陨石已经安放在脚手架之间。

  科学家们还在修复被抢救出来的文物。“当这样重要的藏品消失或者发生改变时,它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这种损失,然后把这些文物转化为新的研究对象。”考古学家赛尔吉奥·阿泽维多对媒体表示。

  今年1月,巴西国家博物馆首次向媒体展出部分在火灾中幸存的文物;2月,该展览向公众开放。据报道,这场主题为“南极大陆新发现”的展览在里约热内卢的造币厂文化中心举办,展出了100余件从大火中抢救出来并且得到修复的文物。展品分为人类学、考古学、脊椎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人种学、昆虫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8类,包括化石、动物标本、陶瓷和头骨等物品,大多是巴西古生物学家在南极洲勘探研究的成果。展览原定于2018年10月开展,但因火灾而中断。展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从火灾废墟中抢救出的8件化石标本,这些标本虽未被烧毁但已变色。

  科技助力,中方机构深度参与

  科技的力量正“重塑”巴西国家博物馆的馆藏珍品,相关网络科技公司也在推动影像资料的搜集整理,力图通过数字化的整合,建设一个“线上博物馆”。

  2018年11月,中国腾讯公司与巴西国家博物馆签署重建“数字巴西国家博物馆”的项目协作。今年1月,项目面向中国民众开辟电子化资料内容上传渠道,收集曾到访该馆的所有电子化记录资料,包括数字影像资料、文字记录等,以数字化手段助力博物馆重建。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些材料的相关版权仍然归属拍照者,数字内容则用于线上博物馆的建设。这一合作项目得到中巴两国政府、文化机构的认可,并获得巴西总统致信点赞。为征集活动开通的“巴西国家博物馆·数字化重生”H5还通过扁平化的叙事风格,展现一件恐龙化石从活体到化石,并被发掘和最终陈列于巴西国家博物馆的过程,妙趣横生,吸引广泛关注。

  据介绍,巴西国家博物馆此前已授权腾讯公司使用大约200件文物的数据资料,项目组现在也已经在开发、规划线上博物馆,“数字巴西国家博物馆”页面预计今年4月上线。

  由谷歌公司、巴西教育部、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联合发起的“谷歌线上博物馆”项目也将此前拍摄的实景场馆进行了数字化体现。通过谷歌街景,用户可以结合文字导览、文物解说全景式逛巴西国家博物馆。导览场景设置了7个主题展览,包括巴西土著衣服配件、古埃及木乃伊、亚马逊灭绝的蝴蝶标本、远古时期的恐龙化石等。谷歌方面此前表示,其从2016年开始与巴西文化部门推动以数字形式记录巴西国家博物馆,高分辨率摄影、3D扫描等现代技术使得“历史”以另一种方式留存。

  亚历山大·科尔纳在写给“谷歌线上博物馆”观众的信中说:“尽管博物馆失去了绝大部分收藏,但是我们从未失去生产知识的能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后重建艰难 数字科技助力“重塑”

2019-03-25 08: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