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荣茂委员:支持民间力量共同参与“国宝回家”

2019年03月14日 08:30    来源:文汇报    周渊

  原标题: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已促成30余批次4000余件(套)文物回归,但仍有大批中国文物流失海外,许荣茂委员建议——

  支持民间力量共同参与“国宝回家”

  

  1月2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铜“虎鎣”首次与国内广大观众见面。去年12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青铜“虎鎣”入藏仪式。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去年12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青铜“虎鎣”入藏仪式。自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劫掠至海外,它的回家之路走过了漫漫百余年。

  今年3月1日,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交接仪式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美国政府向中国一次性返还361件(套)非法流失文物。它们包括新石器时代的石凿、玉璧,春秋战国的青铜剑、戈、钱币,汉代的陶钫、茧形陶壶、罐、仓,明代陶俑、模型明器和清代的木雕建筑构件等,多是非法流失出境的中国古代墓葬随葬品。

  来自国家文物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已通过多种方式促成包括圆明园兽首、大堡子山金饰片、“虎鎣”以及美国政府三次返还文物在内的30余批次4000余件(套)文物回归。然而,因掠夺、非法贸易和走私等原因,仍有大批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我国流失海外文物数量多达千万件,分布广泛,民藏多于馆藏,国宝回家任重而道远。

  文物回归有多难?

  文物回归有多难?不妨来看看青铜“虎鎣”一波三折的回归之路。

  相关资料显示,青铜“虎鎣”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去年3月,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传出,吸引了各方关注。国家文物局得知后,立即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等机构支持下,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推动青铜“虎鎣”返还。4月11日,青铜“虎鎣”以41万英镑在英国成交。转机出现在4月底,青铜“虎鎣”的境外买家表示愿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9月21日,文物交接确认书顺利签署。11月23日,流落异乡百余年的青铜“虎鎣”安全抵达北京。

  据了解,海外文物的返还主要通过外交、司法和民间三种途径。面对相关国际公约缺乏强制性、约束力小、执行力弱等情况,我国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香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也曾回购海外流失文物捐赠给故宫博物院,他对此深有感触:“文物回归的艰难在于,它们大多私藏于海外民间难以被发现,现有的追索、捐赠、回购等途径均面临困难。”他表示,海外追索面临着举证困难、诉讼程序等难题,难以有效展开;捐赠则“可遇而不可求”;看上去最佳的回购途径则在“投资炒作还是文化公益”上难以区分,对公益行为也缺乏引导和鼓励。

  “国宝回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公开表示,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文物部门以及专业人员承担责任使命,也需要广大民众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许荣茂对此很是赞同。面对数量庞大的海外流失文物,他建议发展成立致力于促进文物回归的民间组织,整合渠道资源、梳理流失文物信息,并与政府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求解文物回家三大途径面临的困难。

  海外的中国文物主要分为机构收藏和私人收藏两类。许荣茂建议:“对海外博物馆,可以通过公益捐赠、活动赞助、艺术品置换等民间交流方式促成国宝回家。对个人藏家,则可借由民间力量给予合理合法的帮助,久以心相交,促使他们主动捐赠。”

  此外,许荣茂也建议相关部门改革优化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参与文物回购。“投资炒作还是文化公益?可采用一定年限内禁止市场交易、在国有或非国有博物馆公开展示一定年限等方式加以区分,并对公益行为设置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许荣茂委员:支持民间力量共同参与“国宝回家”

2019-03-14 08:30 来源:文汇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