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与中国电影科幻元年

2019年02月20日 10:26    来源:山西日报    吴 言

  原标题:刘慈欣与中国电影科幻元年 

  核心提示:

  ●《流浪地球》在科幻电影史上有怎样的位置?

  ●电影《三体》为何难产?

  ●从小说到电影进行了怎样的改编?

  ●两部刘慈欣元素的科幻电影有怎样的区别?

  ……

  本文将为您解答——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印证着中国的改革之路。20世纪80年代,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事业迎来空前繁荣。那时的电影脍炙人口,每每轰动全国,国人必看。那时也有科幻电影,我们都记住了《珊瑚岛上的死光》。电视慢慢普及,一部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是很多人不能忘怀的童年记忆。那时的科幻电影或电视剧,更多只是创意,特技并不多,同非科幻类影视没有很大差别。

  进入新世纪,电影市场一度全面向西方开放,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好莱坞大片的票仓。随后我国电影产业政策逐渐调整,我国有意培养自己的电影市场,扶植国产影片,引入民间资本,建设电影院线。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电影产业链条逐渐完整,整个行业市场化程度更高。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电影单产从几亿增长到十几亿。近两年,更是涌现出了《战狼Ⅱ》这样票房达到56亿的大片,并且进入全球电影票房前60位。《红海行动》的票房也过了36亿。票房过10亿对于国产电影来说已是很常见的事。

  1 机遇与挫折:电影《三体》难产

  以全球电影业最发达的美国好莱坞来说,90%以上的电影是幻想类电影,除了科幻类电影,幻想类电影还包括奇幻类、魔幻类。我们熟悉的哈利·波特系列属于这一类。迄今为止世界票房纪录最高的是卡梅隆的《阿凡达》,也是奇幻类电影。从全球票房前100来看,大部分是幻想类电影。由此可见,想象力是人类的天赋,人类从古至今都有神话情结,电影这一视觉艺术形式,特别适合为此作出呈现。幻想类电影需要很多的特技,科幻电影则需要很多的硬核技术支撑。科幻电影实际是衡量一个国家电影业技术水平和整体制作水准的一个指标。只有电影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制作出精良的科幻电影。以这一指标衡量,我们同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水平,至少相差10年以上。

  所以,我们呼唤中国的科幻电影。

  从国外科幻文学发展的路径来看,是从杂志化到图书化,最终是影视化。科幻杂志搭建了一个科幻作者和读者互动的平台。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走向市场化的《科幻世界》杂志担负起了这个角色,不仅使我国的科幻文学没有断代,还掀起了科幻文学的第三次高潮。刘慈欣正是《科幻世界》发掘和培养出的科幻作家。进入新世纪后,《科幻世界》杂志社立意建立起科幻的全产业链条,开辟出很多杂志之外的领域。出版科幻图书即是其中重点。刘慈欣《三体》系列的问世正是得益于这样的产业发展规划。《三体》获得“雨果奖”以前,已经有了畅销书的趋势,获奖后成为彻底的畅销书。所以中国科幻文学产生出畅销书这一突破是由刘慈欣完成的。在这样的前提下,科幻的影视化也被寄望于由刘慈欣来突破。最初这一点集中于《三体》电影的拍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呼唤早在4年前《三体》获奖时就被提了出来。但随着《三体》电影的难产,这种期待越来越微弱,“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甚至已被人淡忘。

  2 电影改编:不同命运

  就在这样的疑惑中,2019年大年初一,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两部电影同时亮相,全然出乎观众的意料。虽然其背后凝结了电影工作者数年的不懈努力,但于中国观众来说,“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在不经意间就这样豁然开启了!电影《流浪地球》更是一骑绝尘,票房直奔40亿而去,《疯狂的外星人》也取得了20亿的票房。中国科幻电影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登场了!

  《流浪地球》经历了4年的拍摄时间,拍摄过程困难重重,几遭停顿,最终是吴京携6000万资金加盟剧组,并零片酬出演刘培强这一领航员角色,才促成了电影的最终完成。从《三体》电影难产,到《流浪地球》的曲折,科幻电影在现实中艰难地寻觅着自己的生命轨迹。发生的一切总是有其合理性,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科幻电影诞生的必由路径。

  细究起来,在中国科幻电影还是空白之际,直接拍《三体》这样的巨制可行性并不充分。三体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在《三体》系列中并未给予正面描写。以刘慈欣这样超拔的想象力,也不足以描绘三体世界的具体形象。在《三体》系列中,三体这个世界在第一部中是以电脑虚拟世界的形象出现的,其间的人物仍然是历史和科学史上的地球人物,墨子、周文王、牛顿、爱因斯坦……三体人是怎样的外星人,我们无从想象。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我们只见到了三体这个更高的文明派来的全知全能的“质子”,虽然也给了她一个日本女性的化身,但还不是最终的三体人。在《三体Ⅲ:死神永生》中,三体人对地球的占领仍然是通过雇佣地球人来完成的,三体人的整体形象直到三体世界被摧毁也未曾出现。可以想见,同小说一样,《三体》电影拍出后仍然是一部“地球戏”。而且《三体》系列那么多故事线索,那么多科幻场景,如何取舍改编就是个艰巨的工作。更何况,我们非常缺乏科幻电影的编剧。获得《三体》版权的是游族影业公司,他们更擅长游戏的制作,并没有足够的电影资源,再加公司人员变动等因素,所以《三体》电影难产,也是情理中的事。

  以我们前两年的电影工业技术水平,即便勉强拍出《三体》来,估计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对科幻电影来说,时间窗也是有限的,试错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如果拍出来不能一炮打响,对于科幻电影的发展也不会有利。

  3《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科幻的两种类型

  除了《三体》系列外,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也是有丰富的可改编性的。在刘慈欣的科幻创作中,电影对他创作的影响要超过文学。这在主流作家中可能不常见,但对于科幻作家来说不失为好的方式。刘慈欣看过几乎所有的科幻电影。所以他的小说中叙事节奏、画面感强等都深受电影影响,这就让他的小说天然带有了一种电影属性。他在第二个创作阶段“人与自然”阶段的很多作品,就有很强的改编性。它们不是第一阶段“纯科幻”阶段的纯科幻构思,没有人类社会的影子。也不是第三阶段“社会实验”阶段,太多的社会性冲淡了科幻性。第二阶段的作品,既有对人类社会的关注,又有科幻构思,两者结合就是很好的科幻电影素材,符合电影的改编需求。这一阶段的作品中,《流浪地球》适合改编成星际穿越电影,《全频道阻塞干扰》适合改编成战争题材的电影,《乡村教师》适合改编为现实加科幻的电影。

  结果是,《流浪地球》和《乡村教师》两部作品确实被改编成了科幻电影,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在刘慈欣的中短篇作品中是很有代表性的,特别能表现出他那种宏大的想象力,对地球的想象已经超出太阳系的边界,敢于让地球流浪到外太空。我们只要想象那种地球围着太阳旋转加速、飞离太阳系,再航行停泊在比邻星的意象,就会产生画面感,也会升起一种诗意。应该说导演还是很有眼光的。

  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自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流浪地球》在电影改编时采用了小说中的核心创意,如流浪地球计划、地球发动机等,小说中是同木星擦肩而过,电影改编为同木星相撞。小说中的刹车时代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执,逃逸时代的大灾难——地下城岩浆渗入,小行星撞击地球,以及叛乱,太阳氦闪等都未采用。电影需要情节的连贯性,电影始终围绕地球和木星展开,先是因为木星引力变化引起地球发动机停机,接着是救援地球发动机,最终还是无法避免地球坠入木星,才引发要点爆木星大气层,地球发动机无法实现这一举措后,空间站才撞向木星……这些连续的情节在小说中都没有,但刘慈欣在小说中发挥他善于刻画细节的特长,极力描绘了地球擦过木星时的情景,仿佛木星就是从我们眼前掠过去的。这样的画面是很震撼人的,这一点一定启发了电影导演和编剧,让他们舍弃了其他故事线索而保留了木星这一条线。可以说电影的改编是成功的。

  电影是视觉的艺术,电影《流浪地球》为我们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其震撼程度绝不逊色于好莱坞大片。近7000人的制作团队能制作出这样的科幻大片,一定将中国电影业的特技和技术水平提升了好几个层次。有影评将这样的电影命名为“科幻奇观”电影,观看这样的电影,是观众的内在刚需。《流浪地球》电影票房直奔40亿,正是观众自己的投票方式。《流浪地球》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开启的担纲之作。

  《疯狂的外星人》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而《乡村教师》是刘慈欣小说中堪称优秀的一篇。它在想象力的宏阔上可能不及小说《流浪地球》,但从文学角度来说,深沉的人文关怀是《流浪地球》所没有的。即便同纯文学小说相比,《乡村教师》也完全是可以胜出的。但在《疯狂的外星人》中,全无乡村教师的影子,更高级的文明体碳基联邦,被物化成类似于E.T的外星人代替。而这个外星人又同耍猴人的猴子可以互相置换。《疯狂的外星人》显然是荒诞喜剧,外星人成为一个搞笑的道具存在着,科幻色彩仅止于此。而且,类似的只将科幻作为因子加入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绝不是开山之作。由这样的影片开启中国电影科幻元年显然难以令人信服。但《疯狂的外星人》不失为一部很好的喜剧片,影院中观众不时发出的笑声就是一种肯定。

  刘慈欣本人并没有参与两部电影的改编。他担任了《流浪地球》的监制,也是制片方的要求,他在后期宣传阶段才加入电影团队中。他充分肯定了《流浪地球》的高起点,虽然也有不成熟之处,但能制作出这样的中国科幻电影已属不易。对于《疯狂的外星人》,刘慈欣的态度也是宽容的,他信任电影导演在小说改编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新想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刘慈欣与中国电影科幻元年

2019-02-20 10:26 来源:山西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