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春节档夺冠 国产科幻作品成热点

2019年02月19日 09:22    来源:陕西日报    曹瑞

  每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竞争都分外激烈,各类贺岁片蜂拥而上,希望能在春节档的火热氛围中分一杯羹。而今年一部不太一样的电影脱颖而出,成为口碑票房双丰收的“黑马”,那就是电影《流浪地球》。猫眼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中午,电影《流浪地球》票房累计已达36.51亿元,超过《红海行动》的36.50亿元,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二。

  精心打磨出高水准画面

  这部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影片讲述了太阳老化膨胀引发爆炸之前,面对重重挑战,人类齐心协力拯救地球家园的故事。新奇的背景设定,感人的故事情节,逼真的视觉效果,《流浪地球》令观众大呼过瘾,而这一切都少不了主创人员的精心制作与打磨。

  2017年5月26日,《流浪地球》正式开机,原定3个月的拍摄周期,最终延长到了近6个月。不同于一般题材,科幻电影对视觉效果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第一部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创作制作面临着经验缺乏、无从借鉴的困难,从概念设计到服装、道具、化妆、场景、后期特效都要摸索前行。4年筹备时间,100年编年史设计,2000多个特效镜头,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多张分镜头画稿,1万多件道具制作……《流浪地球》背后的这些数字,造就了这部电影震撼人心的精彩画面。

  如何将文字描绘的想象中的场景转换为直观的视觉画面,这是电影制作中的一大难题。《流浪地球》视效总监丁燕在采访中说:“剧本里好像没有什么是可以拍摄到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直接用的。”因此他们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这其中包括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所有场景的细节构思。美术指导郜昂说:“科幻制作的难度在于落地,每一个场景都是我们之前从未见到的。发动机这部分我们最终定下的这一版是最符合力学支撑结构,最能展现发动机体量感的设计。一切都为了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相关人员表示,此次《流浪地球》的数字特效大部分都是由中国本土团队完成。有专家评价,《流浪地球》的上映不仅代表了国产科幻电影发展中的一大步,也代表了国产电影工业在追赶国际顶级标准过程中的一大步。影片创作制作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一大批技术团队和人才队伍,对国产电影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中国科幻讲述中国故事

  《流浪地球》的出现,也源于日渐繁荣的中国科幻文学的支撑。2015年,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摘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中国科幻小说第一次获得世界大奖。一时间在中国掀起了科幻小说热,优秀科幻作品也不断涌现,2016年8月,作家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科幻小说不再是小圈子里的孤芳自赏,而是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亚马逊网站的图书销售排行榜中,《三体》位列第一,《流浪地球》位列第七。当当网图书畅销榜中,这两部作品也都在榜单前位。一批中青年科幻作家开始崭露头角,刘洋的《火星孤儿》、陈楸帆的《人生算法》、江波的《机器之门》等科幻新作陆续出版,科幻文学蓬勃发展。

  “现在的时代,至少在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之中,我们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变化,充满未来感。未来感很重要,它本身就是科幻小说市场成长的肥沃土壤。”刘慈欣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国科幻文学与中国科幻电影最独特的内涵是这些作品所呈现出的中国特色,通过本土化创作讲述本土化生活。刘慈欣的作品《乡村教师》从一个最普通的乡村教师入手,刘洋的作品《火星孤儿》则有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校园生活和高考等情节。

  陕西科幻作家夏笳的作品曾多次获得银河奖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也有多篇小说被翻译成英文刊登在国外科幻杂志上。她表示,在中国科幻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有对现代文化、技术的希冀;另一方面也在避免模仿西方,从而另辟蹊径,呈现出独特的理想文明境界。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在采访中说:“中国的科幻电影,文化内核和美学呈现必须是中国的,这样观众才会认同并产生共鸣。”在这一理念下,电影《流浪地球》力求故事内核,故事中的人物情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乃至世界观,都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气质。尽管影片的故事背景设置极其不可思议,但地下城里张灯结彩的过年场景、主角们迫切的回家愿望以及父子、祖孙间的深厚情感,都让观众有了极强的代入感,也更能打动人心。

  科技发展提供科幻沃土

  科幻片是一种常见的电影类型,近些年中国也有《长江七号》《宝葫芦的秘密》《未来警察》等电影问世,但这些作品基本都是软科幻,科学设定比较浅显。与之相对,硬科幻电影就需要更深刻的科学设定与技术支撑。

  当梦想照进现实,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再到今年1月3日,在经历了超过26天的太空飞行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科技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与认知,也激发了科幻创作的热情。

  科幻受众不断增多的背后,有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影响,同时也离不开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中国科协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略高于1%。截至2018年,这个数字已达到8.47%,并且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人群差距不断缩小。同样,科幻作品的普及也将推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尽管《流浪地球》并不尽善尽美,有不少观众提出了影片在台词、情节设置等方面还存在缺陷,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国产科幻电影已经启航,《流浪地球》在票房上的成功,给市场带来了中国也能拍出重工业科幻电影的信心,也让人们看到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大有空间。“我认为中国科幻电影会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因为时代需要科幻电影,有需求肯定就会有所发展。毫无疑问,在中国,科幻电影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刘慈欣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流浪地球》春节档夺冠 国产科幻作品成热点

2019-02-19 09:22 来源:陕西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