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天:关于南昌文旅融合一二之我见

2019年02月02日 11: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特约专家、文化经济学者彭中天回老家南昌,看到八一广场、文化街、南昌舰等有感而发,正如他所言:“游子离家,心系故土;今返南昌,为寻乡愁;所见不平,一吐为快;但谅我真,赤子情怀。”本文经彭中天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关于南昌八一广场的联想

  近日路过儿时熟悉的南昌八一广场,突然觉得陌生和厌恶,有刺在喉,不吐不快。

  广场指的是城市中的广阔场地。过去的八一广场(原名人民广场)东西宽为280米,南北长为437米,由中心广场、主席台、东西二块游园组成,占地总面积122588平方米,简捷而开阔,庄重而大方。是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国内第二大城市中心广场。是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南昌人民的骄傲。

  每逢佳节我们都会或主动或被动地汇聚在这里,尤其是夏天的夜晚,这是市民们纳凉的好去处。记得我小时候,常与小伙伴们一起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吃着螺丝,喝着啤酒,漫无边际地侃大山,尽情挥洒青春岁月。那是何等的美好,构成了我童年的记忆。

  再看今日之改造,与八一起义纪念碑遥相呼应的主席台没了,庄重感顿失,取而代之的是如火柴盒一般财富广场大厦,毫无设计感,更无美感,硬生生把城市天际线破坏得一塌糊涂,还把城市地标拉低到文盲级水平。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广场原本敞亮开阔的空间,现在被切割的七零八落,被赋予了太多内涵,让人感到压抑和无奈,须知留白才是高名之举。

    尤其要吐槽的是那些不伦不类的风景树,根本不是本地树种,缺乏地域代表性,还让人产生到了沿海的错觉。本应是开阔之地被几棵大树弄的拥挤不堪,视野狭窄,既构不成城市森林概念,又起不到画龙点睛之效果,今日之广场看似花里胡哨,实则是个无厘头,不敢恭维。

  官缺美学 城市蒙羞

  昨天冒着蒙蒙细雨来到我喜爱的南昌市榕门路文化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店面招牌,让我大跌眼镜,本来是南昌最有文化品位的特色街区一下变成了面子工程,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又感慨莫名?

  招牌自古有之,是业态特色与业主品位的重要象征,爱惜招牌就象爱惜自己的脸,最打脸的事莫过于砸招牌。招牌大有讲究,取什么名?谁来写?用什么材质?如何挂?选什么吉时开张?充满了文化气息和仪式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家出于对招牌和字号的推崇,才会苦心经营,不断完善自我,才会有百年老店的出现。招牌就是品牌!我们口头高喊保护传统文化,却用行政手段有组织地大肆破坏优良传统,这不是进步而是大大的退步!看似整齐了但文化没了,个性没了。科学求同而文化存异,个性化才是文化的生命;看似统一了但品位没了,千城一面,千篇一律让城市格调低下,也让文化蒙羞;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的辨识度大大降低,产生审丑疲劳。

  这种现象的出现至少反映了某些机构领导缺乏文化与美学修养,同时也反映了公权力过大过强过猛,店面招牌是典型的私权力,为什么要使用公权力干涉?凭什么可以动用纳税人的钱去为个体商家修门面?关键是效果适得其反!这难道不应该值得反思吗?

  关于英雄主题馆的畅想

  南昌是中国唯一以英雄命名的城市,并得到广泛的认同,实际上已成为了南昌独一无二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些年来南昌的城市定位一直是摇摆不定,一会儿是最具活力的城市,一会儿是江南水都,都不靠谱,更不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自然叫不响。

    有人在北大学子中做过测试,英雄城的认可度最高,近年来南昌重新回归英雄城的定位,提出“天下英雄汇南昌”的口号是明智之举,也是众望所归。意义大致有三:其一是城市营销的需要,必须要回答我是谁?并且要好记还被认同;其二是对当前城市共性化的反叛,是对历史的回归;其三是针对当下国民英雄意识淡薄的现状,响应号召,主动担当,唱响主旋律。

  南昌的确有英雄情怀和英雄血脉,公元前202年,筑城的灌婴就是西汉的大英雄;公元65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建滕王阁广邀天下名士而流芳后世;公元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共产党人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使南昌成为了“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文化是溶化在南昌人血液中的基因传承。但如果英雄文化和定位只停留在口号上,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应该落实在战略和产业上,让英雄情怀转化为推动南昌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和全球影响力,这才是名实相符的英雄城。现在问题来了,若大一个英雄城却独缺一个英雄馆,主场何在?气又如何聚?因此我的建议是把八一广场的展览馆(民间称万岁馆)改为中国英雄馆。

  所谓英雄馆既是一个文化地理标志,又是一个产业汇聚的平台,更是一个关于英雄主题的物理空间。围绕英雄这个永恒的主题,可以开全球英雄大会(论坛),广发英雄帖,颁发英雄证;可以搞英雄主题画展;可以办英雄争霸擂台赛;可以建英雄铜像馆;可以首创英雄主题艺术酒店;还可成为英雄联盟永久决赛的主场。如此这般,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文化与旅游在此融合,政治与经济在此统一,何乐而不为?此举既能满足退商还文的广泛诉求,又能破解做单纯美术馆劳而无功的尴尬,并将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和文旅融合的典范。此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妙策。

  关于南昌舰的策划

  南昌舰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首舰,1982年入列,1986年8月1日正式命名为“南昌舰”,2016年9月退役,已经服役30多年了,在退役后,想让南昌舰回家也是南昌人民的愿望。在2016年10月,南昌舰终于回家了,目前停泊在凤凰洲市民公园赣江之畔。

  我闻讯去参观,很失望。一点创意都没有,只挂了一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整个军舰毫无生气的躺在江面,既无庄重的仪式感,又无生动的内容展现,本属于地标性偶象级的事件,结果弄成了一个稀疏平常的文物展示。“让文物活起来”,怎么才能让南昌舰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南昌增添新的活力呢?我的建议是把南昌舰作为文化地标来打造,主打祭拜文化和体验文化,凸显英雄品牌和旅游价值。

  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是人民的共识,更是全体官兵的军魂所系。可偏偏南昌看不到军旗的升起,这让人情何以堪?党政军是我国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生日是七月一号,诞生地是嘉定南湖;中国的生日是十月一号,纪念地是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都有升国旗仪式);军的生日是八月一号,是以打响第一枪的南昌作为出生地。以此看来,南昌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怎么来凸显这个位置?如何来聚合军魂?让现役与退伍军人都有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着力打造军民融合的江西样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道必答题!南昌舰的回归,让我们的升军旗梦想有了可落地的载体。

  我的策划是:每天清晨,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声,一发信号弹划破长空,在军旗护卫队的操作下,威武的八一军旗在南昌舰冉冉升起,与此同时,少先队员们放出和平鸽彰显时代特征。周边是围观的游客和大批眼含热泪行军礼的军人。这个场面既庄重又富有仪式感和趣味性,一定感人至深,注定会成为南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逐渐沉淀为民族记忆。南昌从此有了一个值得期待的早晨。

  白天怎么办?军舰就是一个有特定意义的物理空间。应在外型保持原状的基础上做内部功能调整,主要是游戏与休闲,一个主题咖啡厅加一个VR海战电竞游戏室足矣!体验感爆棚,而特色是独此一份,必将成为来南昌旅游的最好理由,这个必须限号预约,饥饿营销效果更佳,唯独现役和退伍军人及南昌授予英雄称号的人物(含烈属)可以优先。

  晚上更是重头戏,南昌舰应该有个明亮而欢快的晚会。就是上演一台小型特色节目,伴着灯光的移动,音乐响起,一首“军港的夜”拉开晚会的序幕,并把游客带入特定情境;而后是身穿海魂衫的美少女在节拍声中跳起踢踏舞和水兵舞;中间可以推出英雄人物亮相活动;最后是英雄和演员从军舰上下到广场与民同乐,把晚会推向高潮。

  整个活动花钱不多,效果立马不同,不仅文物活起来了,文旅融合搞起来了,其政治意义和传播价值也大不一样了,这就是策划与创意的力量!

查看作者更多的观点>>>>>>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成琪 )

彭中天:关于南昌文旅融合一二之我见

2019-02-02 11: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