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萨特·谢迪:编剧创作并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程式

2018年10月17日 16:2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宁波10月17日讯(记者刘园香) 在日前举办的以“提升影视原创,编织文化丝路”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宁波)影视编剧高峰论坛上,中外几十名知名编剧、影视从业人员等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其中,曾经将《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我滴个神》《摔跤吧!爸爸》等知名影片引进中国的印度电影制片人、发行人帕萨特·谢迪围绕“印度电影在剧作中的经验以及印度电影为什么在中国受欢迎”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帕萨特·谢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刘园香/摄

  帕萨特·谢迪直言,剧作家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问题不仅发生在中国,在印度也同样存在。据他透露,电影《摔跤吧!爸爸》的编剧并不是著名演员,而是一名24岁的业余女剧作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父亲支持两位女儿成为摔跤运动员的短篇报道后,受到启发,便去他们所在的村庄里进行了几个月的采访、研究,了解这位父亲和两位女儿的生活状态,收集了大量资料,后来交给导演进行后续创作。从开始收集资料到最终剧本完稿,前后花费了近两年半时间。然而电影上映后,大部分观众记住的却只是演员和导演的名字。帕萨特·谢迪以该部影片为例表示:“电影拍得好不仅仅是因为演员演得好、导演拍得好,更是因为剧本创作中体现了剧作家的耐心。”

  众所周知,印度每年能拍出上千部电影,且每一部的时长基本都在两个多小时以上。帕萨特·谢迪认为,印度电影之所以如此高产是因为在印度大家相信人人都能讲故事。他指出:“印度很多的剧作家不一定都是科班出身,更多的是获得生活的体验后进行创作”。但他同时坦言:印度虽然每年拍出上千部电影,真正好的只有十几部,烂片数量也很多。所有受欢迎的印度电影都是用心做的,一旦用心做,就能受到观众的欢迎。”

  对于中国、美国、印度等国的电影,帕萨特·谢迪认为并没有大的差异,但在编剧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中国或者美国的电影剧本一般是三幕式,而印度电影有中场休息,所以习惯把剧本写成四幕。

  此外,帕萨特·谢迪还谈到,编剧创作并不一定要遵循某种固定的程式,“电影故事灵感来源是没有限制的,并不一定只能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换言之,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情感获得创作灵感没有问题,而能通过想象得到也无可厚非。只要有灵活的大脑,就可以把剧本写好。”他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帕萨特·谢迪:编剧创作并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程式

2018-10-17 16:2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