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示范村应该示范啥?

2018年07月03日 09:53    来源:山西日报     原蔚

  原标题:旅游扶贫示范村示范啥?

  我省着手规划打造体现不同区域乡土文化的包括“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在内的3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这是好事一桩。希望通过上下联动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使目前各地体验雷同的“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整合与提升。

  对于热衷追逐远方风景的旅行者来说,乡村游具有独特的魅力,往往舟车劳顿乘飞机、搭火车、倒汽车、再坐“蹦蹦车”、三轮车,千里奔袭的目的地就是远方某省某市某县的某乡镇某村。久居城市的人厌倦都市千篇一律的生活,寄希望于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乡村能够保留些许未经现代化潮流冲刷的历史传统和地域风格。“农家乐”应运而生。

  然而,自发形成的“农家乐”多以短视的利益冲动,在各地上演着蜂拥而上-简单模仿-同质经营-恶性竞争-一哄而散的相似循环。结果是自然资源开发缺乏规划,农户投资打了水漂,坏了当地美誉,留下一堆建筑垃圾。——这些,都是“旅游示范村”所要避开的坑。而旅游扶贫示范村要示范的是什么?住宿、如厕、饮食、上网、停车等条件弄得“跟城里一样”,只是“硬件”。而罔顾真切的历史和实在的日常生活,以并不高明的品位人为搭建出来的东施效颦的“山水田园”“原始自然”风格几乎使得千村一面,实在不值得提倡。

  最令人痛心的其实莫过于淳朴民风的流失。在一些旅游开发较早的村镇,人心变得浮华狡狯了,连自然风景都会失色。笔者曾在云南某地见到一位“大东巴”在短短四五年间由虔诚的纳西族祭司变成精明的商人,其所经历的不过是一遍遍地把祭祀仪式拿来在舞台上表演。这个节目想来为当地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扶持,其出品本身甚至是相关学术与艺术机构研究策划的结果。但是当原本具有超越于世俗生活意义的祷祝、求雨、婚嫁、丧葬仪式变成了每日上演的舞台节目,那些意义的非凡性一定遭到了剥离,原本有着特定诉求的音乐歌舞也变得徒具形式,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历史与文化僵死的标本而已。

  乡村旅游是一把双刃剑:相对闭塞的环境孕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传统,当这些文化传统被拿出来挖掘、包装、开放出售的时候,一定会获取相应的利益;但是独特活泼的文化传统也因其商业化而被抽取了根本的存续发展的动力——在展示中死亡,在盈利时异化。这是每一个想要以旅游产业来脱贫的村庄需要慎之又慎的;否则,脱贫的狂欢一定短暂而脆弱。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旅游扶贫示范村应该示范啥?

2018-07-03 09:53 来源:山西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