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老年阅读区 老人喜欢吗?

2018年05月07日 16:07    来源:北京晚报    左颖 张骜 李怡

  原标题:本报记者体验公共图书馆老年专区

  老年阅读区 老人喜欢吗?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17.3%。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加速到来,老年读者的群体也越来越庞大,老年读者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强大队伍。如何抓住老年读者的特点和需求,更好地实施贴心服务?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设立了老年专区,不仅配备放大镜、扩视仪等适老化阅读设施,还将老人偏好的报纸期刊集中放置、方便取阅。

  上周末,本报记者走访了京城几家图书馆的老年专区,现场采访部分老年读者,看看他们对老年阅读区究竟满意不满意。

  不但能阅读,还能一起交流心得

  体验地点:西城月坛金辉老年阅读空间

  在西城区月坛街道社会组织促进中心二楼,有一处叫做“金辉老年阅读空间”的活动场所。整个活动空间50多平方米,从去年3月份开始,这里成为了月坛街道老年阅读爱好者们每周都要光临的地方。

  整个阅读空间有10个书架,由东向西环形放置,记者注意到,这些书籍的分类很细:古典名著、世界名著、诗词鉴赏、医疗保健等均涵盖在内。街道负责人表示,这里的书籍接近两万册,由于前来活动的老年人文化水平都比较高,特意增加了诗词文学方面的书籍。

  阅读空间北侧是休息区,读者靳春迎老人对记者说,每次读书读报累了的时候,就喜欢在沙发上坐会儿,喝点儿茶,和一起来阅读的老朋友们聊聊天:“光读书还不够,我们这些老年人还经常交流心得体会,沙发和小茶几设置得特别贴心。”

  靳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喜欢写诗歌和散文,家里却没有太多这方面的书籍,加上年纪大了不太会上网,查资料就成了难事:“现在好了,唐诗宋词词典这都有,不明白我就来查,方便多了。”阅读空间正中,码放着七八张小桌,被拼成两排,周围则是十几把椅子:“平时经常来活动的老年人有20人左右,大家都喜欢坐一起看书交流。”

  除此之外,空间内的3块电子屏幕则为老年人们观看视频、纪录片,分享朋友圈提供了方便:“接上电脑就可以放视频,还可以把朋友圈投影出来,这样的设置丰富了阅读空间的功能,方便大家交流。”靳大爷说,甚至还有其他地方老人不顾来回两小时车程也坚持每周前来活动的呢。

  读者建议

  普通座椅能不能换成沙发椅

  相比于其他大型图书馆,金辉老年阅读空间的面积比较小,与老年人健康、生活常识相关的书籍占全部书籍的比重为20%,仍有待提高。同时,老年人集体阅读时,服务人员的配备也需要加强:“现在基本上靠志愿者和社工来看护,未来可以考虑增加人手。”街道负责人表示。此外,对老年人来说,座椅是否舒适,是否适合久坐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将阅读区的普通座椅换成沙发椅,阅读就更加舒适了”,有老年读者对记者说。

  人多的时候,也不用发愁没座位

  体验地点:朝阳图书馆(双井馆)

  走进朝阳图书馆(双井馆),根据指示牌很容易就找到了位于一层的老人借阅区,与其他图书阅览室不同的是,这里的区域是老人专用的,为此图书馆还专门在门口配备了负责服务老人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有专门的提示牌,提示“本馆老人专用”。

  记者进入借阅区内看到,450平方米的借阅大厅宽敞明亮,一排排书架上摆满了文史、养生等各类老人喜爱的书籍。由于空间条件充裕,借阅区里的书桌和座椅也都很宽大。为了满足老人对上网的要求,这里还设置了WiFi,为老人准备了可以直接连网的台式电脑。“不少老人来借阅区都会问一句‘这儿有WiFi吗’,现在咱们的老人都挺时髦的,就算有的老人连网的时候不熟练,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会现场为老人服务和解决”,朝阳图书馆(双井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这个老人借阅区只为老人服务,大概藏书在1万册左右、杂志大约57种、报纸30种,都是老年人比较爱看的历史、文化和养生类书籍杂志。”

  今年78岁的崔世永老人家住百环家园,基本上每天下午3点到5点都会准时来这儿阅读。“两年多了我天天都过来,从家走路也就十几分钟,在这儿看看书报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崔大爷告诉记者,“这儿的报纸杂志种类很多,尤其是我喜欢看的大参考,字体大,一般在外边报摊也买不到,看看能了解很多国家和国际上的大事,另外就是读者文摘,读着很有意思。特别喜欢这里专门为老人设置的阅览区,周末即便是图书馆读者人流高峰的时候,我们也不用发愁没有座位,这里边很宽敞,而且也安静,书籍种类也适合老人。”

  读者建议

  报刊种类最好再丰富些

  记者采访中发现,书架上摆放的各类文史类书籍品种数量都很多,但采访当天阅览室内近30位老人看得最多的还是类似读者文摘这样的杂志和各类报纸,“上岁数以后看那种厚厚的‘大部头’的兴趣小了很多,看太长时间眼睛也觉得累,倒是更愿意浏览报纸杂志,都是最近发生的新鲜事,阅读起来也比较轻松”,一位老年读者建议说,“其实老人借阅区里的长卷书籍不用太多,有经典的就够了,倒是报纸杂志的种类可以再增加一些,另外就是受欢迎的报刊杂志可以多增加一些数量,省得人多的时候大家还得互相等着看。”

  字小不担心,特殊仪器助力阅读

  体验地点:海淀图书馆(北馆)

  走进海淀图书馆(北馆),乘坐直梯来到3层,电梯门打开便可看到一字排开的报栏。七八个黄色和橘色的矮沙发穿插摆放在报栏间,让这里的阅读空间看起来舒适惬意。

  南面落地窗旁有4张书桌,各配了4把椅子,桌上还有绿色盆栽作点缀。这一排桌椅的对面,博古架和盆栽竹子装饰下摆放了张条案,背景板是旧时房屋镂花窗图案,“窗上”还带有“书香门第”的四字匾,很有复古感觉。年过8旬的刘老爷子是这里的常客,自打随着儿女搬到温泉镇,图书馆就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之一。“每周少说也会来个三四回,盯着下午两点来钟就往这边溜达,走过来也就十多分钟。而且这地方宽敞亮堂,在这儿看书舒服。”刘老爷子从期刊架上寻摸到一本《晚报文萃》,“上岁数了,眼睛不行了,报纸的字太小,这本杂志的字还凑合能看清,而且它把各地晚报的文章汇集起来,我挺喜欢看,能全面了解社会新闻嘛。”

  “这是图书馆今年年初设置的‘乐龄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因为图书馆附近社区的老年人较多,为方便老年读者阅读,图书馆专门改造这一区域为老年读者阅读专区。目前上架的期刊近400种、报纸近100种,会安排专人及时更新。“当日送达的报纸当日上架,期刊类3日内上架,保证读者到馆后能够阅览最新的报纸杂志。”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区域有更好的采光,落地窗外近处的绿树和远处的山脉也营造出自然的氛围,方便老年读者阅读中间减缓视觉疲劳。记者注意到,在图书馆2层电梯旁还有8台和寻常电脑略有不同的机器,其中的远近扩视仪能为视力不佳的老人提供字体放大功能,把书放到移动版上,书上的字就会出现在显示器上,通过操作器上的“+”、“-”号可以放大或缩小字体。

  读者建议

  能多些座椅就更好了

  由于是开放式空间,没有空间割断,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营造出了更宽敞的空间感,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小问题。刘老爷子提出,有时候馆内难免会有说话交流的声音,再加上有时候还有坐这儿玩手机或睡觉的年轻人,有些影响阅读氛围,“周末和节假日人挺多,有时候这片区域都被坐满了,得往更远处找座位,如果能再多些座椅就更好了。”

  本报记者 左颖 张骜 李怡 文并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老年阅读区 老人喜欢吗?

2018-05-07 16:07 来源:北京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