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权益时常受侵害:流动艺术青年渴望实现理想追求

2018年03月07日 08: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流动艺术青年渴望实现理想追求

  近年来,许多热爱艺术的青年选择将艺术创作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毕生追求。由于大城市才有相对丰富的艺术资源和发展空间,他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流动的艺术青年。

  在北京,众多“北漂”艺术青年“随艺而居”“随工而居”,创作于个人画室、穿梭于剧场、献唱于各大酒吧、奔波于剧组、跟随各类演出团体成为生活常态。所谓的“漂”,一个字浓缩了艺术青年的来源、身份、现实生存困境等重要表征,同时也浓缩了转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追求快速成功的欲望。

  他们工作、收入不稳定。由于专业特殊性,大部分流动艺术青年只能选择自由职业。北京团市委的调查显示,39.2%的“北漂”艺术青年收入在2000元到4000元之间,超过60%的人均居住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下。

  他们职业发展平台少。现有的基金会、展览、赛事等资源较为有限,并且因商业、市场规则影响,多数只愿意向已经成功的艺术家集中。大部分流动艺术青年处于成长初期,其作品缺少进入市场的“敲门砖”,很难熬过最初3至5年不被市场认可的真空期。

  他们权益时常受侵害。流动艺术青年多徘徊于组织、体制之外,他们与文化企业属于雇佣关系,只有三分之一签订了劳动合同,经常遇到拖欠工资、不上保险的情况。作品被盗用或受到不正当商业利用等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经常发生,由于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和维权渠道,往往无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权益时常受侵害:流动艺术青年渴望实现理想追求

2018-03-07 08: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流动艺术青年渴望实现理想追求

  近年来,许多热爱艺术的青年选择将艺术创作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毕生追求。由于大城市才有相对丰富的艺术资源和发展空间,他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流动的艺术青年。

  在北京,众多“北漂”艺术青年“随艺而居”“随工而居”,创作于个人画室、穿梭于剧场、献唱于各大酒吧、奔波于剧组、跟随各类演出团体成为生活常态。所谓的“漂”,一个字浓缩了艺术青年的来源、身份、现实生存困境等重要表征,同时也浓缩了转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追求快速成功的欲望。

  他们工作、收入不稳定。由于专业特殊性,大部分流动艺术青年只能选择自由职业。北京团市委的调查显示,39.2%的“北漂”艺术青年收入在2000元到4000元之间,超过60%的人均居住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下。

  他们职业发展平台少。现有的基金会、展览、赛事等资源较为有限,并且因商业、市场规则影响,多数只愿意向已经成功的艺术家集中。大部分流动艺术青年处于成长初期,其作品缺少进入市场的“敲门砖”,很难熬过最初3至5年不被市场认可的真空期。

  他们权益时常受侵害。流动艺术青年多徘徊于组织、体制之外,他们与文化企业属于雇佣关系,只有三分之一签订了劳动合同,经常遇到拖欠工资、不上保险的情况。作品被盗用或受到不正当商业利用等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经常发生,由于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和维权渠道,往往无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