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2001年,许知远出版了第一本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那时的世界好像是平的,历史仿佛会终结,他“想去住最古老、豪华的饭店,与最聪明的头脑交流”,做一个007式的作家。二十多年后,许知远一头扎入五卷本梁启超传的写作奥德赛,又因为“十三邀”为更多人熟知。在奥德修斯与时尚icon之间,写作一篇篇随笔,似乎更能呈现真实的自我。
作为“游荡集”系列第一本书,《伯克利的魔山》记录了作家许知远自己的声音:阅读,游荡,穿梭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观察体验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伴随着永不停息的自我分析的冲动。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许知远在序言里说,有一种短文叫Feuilleton。它是“对大小世界的诗意观察,日常经验的所有魅力,珍爱的漫步,奇妙的邂逅,心情,感怀的闲谈,评点及类似种种”。也许《伯克利的魔山》就是这样一本Feuilleton结集,“你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漫不经心读上两行,啜一口啤酒,发发呆,想起远走的朋友或昔日恋人,再读下去。你不担心错过什么,也不一定要读完。它放纵你的闲散,也在闲散中,新感受力可能意外到来。”
有趣的是,本书的目录形式许知远借鉴了波兰人米沃什的方法——以字母表组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作者说,“我暗暗期待,每两三年,能推出一本新记录。假以时日,它们也将构成一个妙趣横生、带着我的情绪印记的世界万花筒。”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成琪)
老外的中国映像:俄罗斯小姐姐笔下的水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