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年味】在博物馆里能找到哪些“年味”

2021年02月11日 09:1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   

  看文物、制作香包、编中国结……在春节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和“限量、预约、错峰”的前提下,全国很多博物馆积极挖掘馆藏资源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推出了线上线下展览及各类新春文化活动,更好的满足就地过年的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特色贺岁展览有新意

  新年新气象,不少博物馆策划了节庆主题展。如上海博物馆的“卓荦迎新—中韩牛年生肖文物交流展”、河南博物院的 “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展览、海南省博物馆的“牛牛食草莫相触——牛年牛艺术展”、扬州博物馆携手青海省博物馆的《大美青海·多元华彩——青海民族民间艺术展》、原创牛年生肖艺术展、佳木斯市博物馆的“东极泼雪——新年鱼皮生肖牛精品展”、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推出的“行稳致远——中国牛文化系列微展”等以“牛”为主题的展览也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展现亲历的时代,历史类、革命类、艺术类、民族民俗类、自然科技类等常规展览同样不打烊。如四川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食味人间——饮食文化展”、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上海味道 美好生活——老上海饮食文物展”、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品南越故事,贺广州新年——秦汉岭南历史及美食文化展”等饮食文化展览。大庆市大同历史陈列馆“战疫有我”剪纸作品展、鄂州市博物馆“抗疫情 众志成城担使命--鄂州抗击新冠肺炎展览”、赤壁市博物馆“启示——人类抗疫文明史”图片展等,继续讲述抗疫故事。

  体验性、趣味性活动年味满满

  在湖北省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桂林博物馆、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可以一起寻找“牛”文物,在山西博物院参与香包、线香制作,在大唐西市博物馆体验中国结编制技艺等活动,在河南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体制作新年福牛灯笼等活动。

  面向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大学生群体,浙江自然博物院为留浙过年务工人员提供科普讲解、4D电影等服务;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联合社会力量向春节期间坚守工地的城市建设者们送展览、送“福”字;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特别推出“南海寄祝福”活动,通过春节贺卡向远方的亲友表达思念。

  为丰富中小学生的寒假生活,甘肃省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固原博物馆、益阳市博物馆、宿迁市博物馆等通过开展“新年迎新 牛年话牛”“知书 达礼系列活动”“春节习俗宣讲”“新春古代运动会”“手绘年画”等趣味活动,引领青少年欢度传统中国年。

  线上博物馆不打烊

  今年很多博物馆将更多优质博物馆文化产品和服务拓展至线上。如故宫“数字文物库”栏目将全新发布15000件文物影像,并推出“牛主题文物专题”。山西青铜博物馆“如银岁月 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长沙简牍博物馆“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等将在线上与大家见面,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西夏博物馆等推出VR漫游和视频云游,让公众足不出户便可“云逛”博物馆。

  此外,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时节”“故宫知识课堂”、四川博物院“文博大V带你走进川博文保实验室”线上直播、首都博物馆“中轴线上的榫卯结构”直播课程等寓教于乐。

  还可选购“文创年货”

  文物是国家的,但是文创产品是可以带回家的,今年不少博物馆还推出了“文创年货”。

  故宫福盒包含有春联、福字、门神、春条、窗花等各种春节常用的装饰,此外还有笔墨套装以及两个“生肖牛”盲盒手办。套装中的春联出自长春宫西配殿所挂的春联,为康熙所撰写。中间的福字也是康熙御笔,全字蕴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之意。

  河南博物院就在此前爆火的考古盲盒中加入了吉语“花钱”,名为“来自河南博物院的红包”,在原本盲盒基础上,额外加入一枚花钱,是额外的春节礼物。

  苏州博物馆“一团和气”年货礼盒别有特色,不仅包含了春联、福字、红包等产品,还加入了酥蜜饯、茶叶等食品,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礼盒采用圆盒包装,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为食品,第二层为春节装饰用品。

  成都博物馆以镇馆之宝“灵犀”为灵感来源制作了灵犀月历,不仅融入了国家法定假日及农民历纪事、二十四节气等纪事内容,还展示了成都博物馆的十四件馆藏文物。(综合自国家文物局、北京日报、文汇报、人民网、央广网等)

↓ 相关专题 ↓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别样年味】在博物馆里能找到哪些“年味”

2021-02-11 09:1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