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竣工

2020年12月06日 07:50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陈 然

  11月下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大楼主体结构竣工活动。薄薄的绿纱下,这座承载着文化互鉴之美的香港新地标雏形初现,既传统又现代,既厚重又简约,将为维多利亚港畔增添一分亮丽色彩。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合作推动的文化项目。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竣工活动时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定位为一座世界级的中国文化艺术博物馆,它背靠祖国,扎根香港,放眼世界,致力于推动中国艺术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赏,促进世界文明的对话。

  当故宫红墙遇上维港碧波,东西融汇的别样魅力由此迸发。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境外首个故宫项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由著名华人建筑设计大师严迅奇设计,在设计上尊重香港当代都市文化,又糅合中国传统视艺文化与空间文化,以纵向的立体空间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的匠心艺术。

  2019年4月24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大楼主体正式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半,大楼结构顺利竣工。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7800平方米。

  “我们的使命,就是将设计师的构想化为现实。”项目总监、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房屋工程部助理总经理王勇说。

  远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其主体外形仿佛中国古代的方鼎,“上宽下聚、顶虚底实”,凸显厚重的历史感。

  “‘上宽下聚’是斜面设计,其中东殿外墙斜度高达1∶3,夹角约70度,需要大型组合结构柱来实现。”王勇介绍,项目外墙采取大悬臂的4层悬挑结构,最大悬臂长度达14.6米,单个工字钢构件约重12吨,需要4组工人连续烧焊12个小时才能完成接驳。

  为呈现出流光溢彩、行云流水的视觉效果,博物馆外墙镶嵌了3999块曲面铝合金“琉璃瓦”,以独特的肌理和色彩,衬托传统中国文化内敛而华丽的气质。

  “一块铝板约重500公斤,每件都有独一无二的横向圆锥造型。”王勇向记者展示“琉璃瓦”样品时感叹,由于铝板之间采用卯榫拼装结构,其弧度、尺寸等细节必须分毫不差;为提升成品率,施工团队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先以3D激光扫描仪呈现立体的曲面建筑信息,经精细化调整后,再转化为平面图纸供生产之用。

  “从上往下数,总共19圈,预计年前就全部装嵌完成了!”王勇说,在整个故宫建筑中,这些精致巧妙的“琉璃瓦”是他最喜爱的部分。

  走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内,垂直递进的空间感恰到好处,立体、纵向的中轴线串联起多个中庭,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游客可在不同楼层欣赏不同朝向的景观,包括香港岛城市天际线、大屿山及西九文化区海滨长廊等。

  “建筑内部的造形天花以平面衔接波浪形设计,采用上万块50%透光度的三维铝板,配合自然采光,可令中庭空间时刻保持明亮。”王勇为记者演示BIM工程模型时介绍说,其智能识别系统能打造“可视化”建筑空间,评估各类构件布置的合理性,已解决潜在的结构缺陷及碰撞问题逾5.5万次,“以科技赋能,真正实现智慧工地。”

  林郑月娥致辞时特别感谢项目工程团队,称赞建设者们怀着使命必达的精神,兢兢业业、全力以赴,使博物馆建造工程按时间表顺利推进。作为团队的一员,王勇伴随着香港故宫从无到有,内心倍感满足,“当初组建施工团队时,部门不少老员工毛遂自荐,‘故宫’这么有历史意义的项目,大家都想参与进来。”

  “待博物馆整体竣工时,相信会为香港带来全新的城市魅力。”王勇说。

  据介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大楼结构竣工后,将进入馆内机电安装、石材饰面等施工高峰期。博物馆计划于2022年年中对外开放,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届时馆内将设9个展区,预计展出800件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艺术收藏、书画及陶瓷等,其中约两成为国宝级文物,不少展品是首次对外展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杨奇奇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竣工

2020-12-06 07:50 来源:人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