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被李自成灌没的州桥正在归来

2020年11月25日 07: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陈关超 张莹莹

  “目前,1号、2号大型探方已经深挖到地下十几米的金元地面以下,3号探方已发掘到明代地层,能够反映汴河岸边民居群落的4号探方也已开始发掘。”

  近日,记者来到河南开封州桥遗址发掘现场,看到工地的考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1号探方前,透过西侧剖面上一道道白色的地层线,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时期运河的层层淤积,以及河道宽窄变迁的过程。

  对于开封人来说,“州桥”二字意味深长。州桥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昔日的州桥,雄跨于汴河之上,始建于唐。史料记载,州桥自唐以后享有盛名,赵匡胤州桥斩石龙、杨志卖刀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就发生在州桥。王安石、梅尧臣、范成大皆有关于州桥的诗篇。州桥历经了千余年的沧桑,见证了北宋东京城国际大都会的繁华,之后罹受宋金战争的疮痍,沉寂于明代的淤没。明朝末年,李自成引黄河水漫灌开封城,州桥从此淹没,在之后的岁月里,成了一个谜——

  “州桥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几个桥孔?”

  “州桥上的瑞兽有哪些?州桥下能通行什么样的船只?”

  “有没有守护神?有没有人行车行道路标线?”

  很长一段时间,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

  在一次偶然的时机,世人迎来了惊喜。

  真容初现:明代的桥面和黄河水一起挖了出来 

  时间的指针回转到1984年8月。当时,开封市政工程公司要在中山路中段修建大型下水管道,因此地是文献记载中古州桥的位置,消息一出,开封的考古工作者兴奋不已。

  开封博物馆原馆长李克修是当时参加考古发掘的考古队员之一,虽时隔多年,他对发掘州桥一事记忆犹新,“发掘州桥是这座古城的考古工作者的梦想”。

  当现代柏油路面被破开之后,考古队即用洛阳铲下探,当下探到4.5米深时,发现了硬物。顺南北方向一连打了6个孔,全都在同一深度触及硬物,根据这一情况,专家初步判定这就是桥面。

  开封市政工程公司继续施工,当挖到4.2米深时,李克修说:“停,下面由我们来干!”

  中山路纵贯南北,是开封市最为繁忙的交通要道,可以预见在此开掘深沟对全市将造成怎样的影响。市政工程公司的工期本来就很紧张,他们只答应给考古队3天时间。

  考古队昼夜不停,很快清理出了4米宽、17米长的桥面。桥面用的是青石板,但石板已残缺不全,裸露在外的大部分是青砖。面对这个宝贝,考古队舍不得停下来。他们立即请示开封市政府,又争取来一周的时间。

  即便是一个星期,时间还是太紧张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用超常规的方法发掘。”李克修说,“也真是巧了,为了探明桥的内部构造,我们在露出的桥面中间打洞,恰巧就打在了桥洞的中间。”

  当钻头刚一钻透桥面,一股水便冒了出来,这就是当年在开封肆虐的黄河水。州桥被淤埋后,它们便积存到了桥洞里。

  抽水耗费了两天时间。事后查明,桥洞东西有30米长、南北5米多宽、上下5米多高。但水抽完了,人还是下不去,下面还有1.3米深的泥浆。李克修先拴着保险带坐着轮胎对整个桥洞察看了一番。上面的砖头大都完好无损,从形制来看确定是明砖无疑。这印证了明代重修州桥的文献记载。之后,考古队土法上马,用木板圈了一块地方,将里面的泥浆全部清理干净。他们要看看桥底到底有什么。

  下面至少有两层木头,呈纵横交叉的筏形排列。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开封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质松软,地基不牢,采用筏形基础易于稳固。

  经过发掘,考古人员确认此桥为南北向砖石结构的拱形桥,保存较为完好,南北长17米、东西宽30米。桥面距地表最浅4.3米,系用青石板铺墁而成。清理出的中孔圈为砖砌大于半圆的陡型拱,三券三伏,厚1米、孔高6.58米、拱跨5.8米、矢高3.7米。桥墩是用青石条东西顺砌而成的墙形墩。桥孔地面多用石板铺墁,石板大小不一,铺墁亦不甚规则,但靠近两侧墩墙的地方各顺墩墙东西向放二排截面呈长方形的长木。桥基采用了筑筏为基的方法,在松软的河底先下挖一个基槽,然后在槽内摆放一层层纵横交叉的截面呈长方形的长木作为桥的基础,并在此基木上砌桥墩。

  州桥真容初现,引起巨大轰动。“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以及开发利用规划等因素,不具备展示的条件,所以当时就对州桥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回填。”负责开封州桥遗址发掘保护的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三营说。

  直到2018年10月,汴河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开挖了2个探方。探方一主要是对运河河道及两侧堤岸的解剖,探方二是对运河北堤岸进行解剖,均是为州桥本体发掘做的准备工作。经过考古发掘,发现有比较丰富的明清时期的房屋建筑基址、灰坑以及水井,金元时期的陶灶、房屋基址等,揭露出明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展示了自明代早期至今汴河故道区域地层的发展演变序列。

  2020年3月23日,在前期汴河遗址发掘工作的基础上,州桥遗址本体考古发掘正式启动。目前,州桥遗址本体考古发掘工作进展顺利,由河南省考古研究院与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已顺利发掘出部分青石桥面、明清时期建筑基础、人骨等遗物。清理河道淤积层的过程中,还采集到了大量不同时期的瓷器标本,有青瓷、白瓷、白地黑花、钧瓷、青白瓷、青花、五彩等类型,时代从唐到清,窑口涵盖河南周边窑口及南北名窑。

  文化研学:昔日“汴京八景” 今日文旅亮点 

  《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大内御街,桥下汴水奔流,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岸的店铺、酒楼繁荣,笙歌连成一片。每当月明之夜,“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人们俯瞰河面,月波泛泛,皎月沉底,故被誉为“州桥明月”,是“汴京八景”之一。

  这“州桥明月”之景,今人还能否得见?“未来,要在遗址上建设一座汴河州桥遗址博物馆,远景要建成汴河文化遗址公园。”王三营说。

  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规划在古州桥原遗址上,分地下、地上两部分开发,分别建造地下、地上展馆。其中地下部分是对州桥进行全面发掘,使之重见天日的复原性开发,地下展厅将使游人有机会一睹昔日古州桥的风采。同时,在遗址附近的地面上,建造“地上州桥”即模仿古州桥形式的现代建筑。从“地上州桥”展馆入地下厅,观看地下古州桥,将会妙趣横生。此外,与主建筑配套建有完整的仿古建筑群,以及点缀于其间的假山、游园、亭廊、瀑布、喷泉等。为方便游人,还将在其中建造停车场、餐饮、休闲等配套设施。

  “州桥在地下埋了那么多年,看着它的发掘工作一天天有序进行,我心里有了很多期待。”市民小胡自从州桥遗址开始发掘之后就一直关注进展,他期望早日看到州桥遗址的真容,“在遗址上建一个博物馆,这让俺们开封将来又多一个看点。”

  如今,反映汴河两岸民居分布情况的4号探方即将开始发掘,整体的州桥及汴河遗址考古还将持续一年多时间。不过,开封的思路是“边发掘、边保护、边建设、边展示”。今年9月28日,州桥及汴河遗址公众考古研学示范基地就对外开放了,基地根据遗址发掘的进度,安排市民免费参与公众考古开放日活动。从游客的留言中,州桥引发的新期待可见一斑:

  “考古场面很震撼。探方里有对汴河河道和两侧堤岸的‘解剖’,还有古代开封市民的生活现场,看后令人难忘。”

  “20年前,开封博物馆李克修老人带我在未开发的州桥地面讲解了一个多小时,今天重回故地,看到开发现场,非常成功,望开发州桥为开封人民造福。”

  “开封考古挖掘体验非常美好,这种体验非常有市场价值。”

  “来到开封,希望看到开封真正的遗址,正宗的宋文化,而不是仿古建筑,就像我们去意大利的罗马看到遗址一样。”

  ……

  随着发掘逐步推进,州桥遗址的脉络正在一点点铺展开来,很多未解的州桥之谜也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与此同时,游客每一次参观的内容和体验也都会不同。这昔日闻名的景致,随着开封讲好“黄河故事”“运河故事”的一系列动作,正在焕发出新的光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河南开封:被李自成灌没的州桥正在归来

2020-11-25 07: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