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三个维度

2020年07月30日 11:08    来源:重庆日报   

  坚持动静结合理念,建设好历史文化古镇(村)、乡村文化展览馆、乡情村史馆等静态展示项目,策划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俗节庆活动、亲子农耕活动等动态体验项目,推动一批有文化内涵、有地域特色的民宿发展,让游客全方位感受乡村文化魅力,用文化提升旅游、用旅游传播文化。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就没有真正的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明晰乡村文化振兴内涵,凝聚乡村文化振兴力量,拓展乡村文化振兴渠道,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充满生机、焕发活力。

  明晰乡村文化振兴内涵。振兴什么样的乡村文化,这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首要问题。我们要振兴的乡村文化,绝不是传统乡土文化的“情景再现”,更不是割裂历史的“推倒重建”,而是在破立并举中去粗取精、涤旧生新,实现社会主义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扬弃地继承传统乡土文化。对几千年农耕社会孕育的乡土文化,我们既要传承弘扬其中尊亲孝亲、崇德向善、忠孝仁义、俭约自守等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也要坚决摒弃那些厚葬薄养、封建迷信、人情攀比、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把旧时代的糟粕彻底抛弃。要善于汲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力量。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过程中创造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和凝聚升华。我们必须从中汲取养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新时代乡村文化,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凝聚乡村文化振兴力量。乡村文化振兴,归根结底是为了农民,是为了提升农民的精气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必然是农民。乡村文化振兴,绝不仅仅是乡村自身的事情,也需要内外兼修,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发挥出“乘数效应”,形成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大合力。基层党组织要带头当好“主心骨”。基层党组织要把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沉下心去、静下心来,做慢工、出细活,升级一批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硬件”,优化形势政策教育、法律知识普及活动、广场舞比赛、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基层文化活动“软件”,培育打造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当好“主心骨”。村民要广泛参与,当好“主力军”。充分尊重村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创造,更加注意调动广大村民积极性,特别是乡村文化能人和本土文化队伍,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既会“点餐”,点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又当“主厨”,自主开展反映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发挥出乡村文化振兴“主力军”作用。全社会要积极支持,当好推动者。完善“筑巢引凤”“招凤还巢”等激励机制,吸引文化企业、文化工作者、大学毕业生等深入乡村发展,为文化产业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对接平台,推动更多社会力量、社会资源来到农村、留在农村,用好用活乡村文化资源。

  拓展乡村文化振兴渠道。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没有物质载体的文化,不能更好地产生影响,也难以有序传承下去。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不能只停留在思想观念中,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外在形式,如文艺渲染、文旅融合、科技加持等,充分展现社会主义乡村文化的持久魅力。要用好文艺渲染。立足乡村文化资源禀赋,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元素,搜集整理一批乡村历史文化故事,创作推出一批反映乡村文化的“三农”题材精品力作,讲好变革中的乡村故事,塑造新时代农民形象,将乡村文化活化,让乡村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要用好文旅融合。坚持动静结合理念,建设好历史文化古镇(村)、乡村文化展览馆、乡情村史馆等静态展示项目,策划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俗节庆活动、亲子农耕活动等动态体验项目,推动一批有文化内涵、有地域特色的民宿发展,让游客全方位感受乡村文化魅力,用文化提升旅游、用旅游传播文化。要用好科技加持。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乡村文化振兴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用好微信、微博、短视频等,通过网络直播、网络购物等方式,原汁原味展现乡村文化风貌,销售推广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打破束缚乡村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扩大乡村文化的影响力。(赵增辉 作者单位:中共北碚区委宣传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着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三个维度

2020-07-30 11:08 来源:重庆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