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文化小康:数字化建设蓄能新型消费

2020年05月29日 15:1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文化的小康,就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畅谈文化小康,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保护、黄河文化、中医药、数字经济、新型消费、直播带货等成为讨论热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良性互动,信心、民心、决心汇聚,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产业扶贫激活内生源动力

  截至4月30日,我国已有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南、海南、重庆、西藏、陕西、青海、湖北、江西、安徽等15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实现了全部脱贫摘帽。如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云南贡山独龙族群众时所说,“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如何最大限度用好在地文化资源,有效激活周边产业链条,从根本上增强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代表委员履职期间思考的重点。

  “从基层调研的情况看,近年来乡村文化发展已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和经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乡村既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当前也面临着数字技术、体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因此“我们更要充分认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价值,盘活这些土生土长、代代传承的文化资源,以增强发展活力,助力脱贫攻坚,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发展”。

藏羌绣纹样点缀的化妆品看起来华美非凡

  作为贵州首个脱贫出列的县市,赤水通过非遗传承发展,形成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本土的乡村振兴。“一根竹子能编织出各色各样手工艺品,还能编织出脱贫致富路。” “90后”全国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昌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自2019年以来,杨昌芹带领乡亲们新建成了一个产学研基地,承接了国家“一带一路”援外的技术扶贫培训,员工由原来的4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产品种类增至300多个品种,销售额也从400多万变到了600多万,并销往英国、法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留住乡愁,还能拔掉穷根。近年来,以乡村旅游推动扶贫脱贫政策频繁出台,并成为不少地方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不久前发布的《中国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报告》指出,乡村民宿和农家乐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新的机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强调,必须千方百计发展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只有产业才能提供可持续的造血功能;其次,还要用好政策,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如宅基地、房屋等,“这些资产活了,就能为乡村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检”脱贫实效

  文化惠民润人心。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也正在成为检验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体系化、品质化建设逐渐成为共识。

  2018年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文化站站长马慧娟回到玉池村,利用村里的农家书屋创办了读书社,并很快吸纳了首批20多名社员(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马慧娟手把手教会了村里很多没有念过书的姐妹写自己的名字,“读书也会让她们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让下一代受到更好的教育。”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群众对文化艺术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期盼文化小康已成为他们的一大心愿。”全国人大代表,娄底市艺术馆戏剧专干彭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这些年,娄底大力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文化支教等文化惠民活动,借着艺术馆免费开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契机,彭祁先后开办了合唱培训、戏曲培训班、古典声韵培训班,发动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节目, “一次演出完,一位参演的农民大姐找到我说,‘你的节目把我从麻将桌上拉了下来,谢谢你,我以后还要继续演。’”

雁北耍孩·猪八戒背媳妇

  事实上,基层文化设施相对单一、落后,文体活动单一,投入结构不平衡,文体人才缺失等仍是当前基层文化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代表委员希望通过建言献策,争取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尽早、尽快享受均等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彦花了半年时间走访调研,听取农户意见。“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从受众者的角度思考,充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消费者的需求。”吴彦建议,充分尊重农民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性;相关部门在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时既要重视标准化,又需考虑差异化,既要有总体要求,也要考虑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

  同样,在经过多次深入调研考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发现,目前各地各级文化馆站原有的人员岗位编制和事业经费投入,许多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基层尤其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许多文化馆站,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普遍存在着人员岗位编制不够、专业人才普遍匮乏、事业经费不足、正常运转难以为继等困难。为此,今年两会他专门提交了《关于适当增加各级文化馆站人员岗位编制及事业经费投入 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提案》。

  传统文化构筑文化小康基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充分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并与现代先进文化相融合,对于实现文化小康意义重大。近日,中宣部文改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通知》,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下基础。

  “这种文化自信,一定程度上源于民族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源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源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之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青年出版社董事长冯丹藜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中,中医药发挥了重大作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但不可否认,困扰中医药行业多年的桎梏依然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杜卫表示,希望有关部门抓住机遇,出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具体政策措施,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特别要支持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以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尽快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相关课程里加入中医药文化的教学内容,并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 成琪/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山东郓城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在《关于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提取作用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的提案》提出,做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植入教育课堂,用历史的经典来改变今天的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身为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王勇超常年致力于把丢失的文化传统找回来。“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中游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王勇超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重视关中文化传承发展,通过内涵发掘、文化创意,让文物古迹走出历史,鲜活起来。

  “新时代继承好、保护好、发挥好村级传统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让农村延续传统、留住乡愁,更可以发挥汇聚民智、凝聚民心、共谋民强的重要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躬身实践,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总支书记张天任以“精品村”创建为契机,建成新川村史馆和初心馆、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对于激活传统文化遗产活力,培塑乡村发展的根与魂,初见成效。

  超级文化IP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征精神等正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离不开文化助力。全国政协委员、陕文投集团董事长王勇提出,支持陕西创建“一带一路”国际人文交流示范区,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加大国际人文交流、凝聚共识探索更多可能性。

  “同长城、大运河、长征一样,丝绸之路是关于重大主题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具有突出意义和重要影响。”贺云翱谈到,丝绸之路历史悠久,跨越洲界、国界,但在我国境内路线最长、内涵最为深厚,它跨越多个省、市,涵盖了文化、自然景观等多种文化资源,包含了大量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贺云翱建议将中国境内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列为国家文化公园,如此一方面可有效打破不同行政区之间文化资源的壁垒,推动城市之间文化的深度交流,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彰显“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的引领和传播作用。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福建被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泉州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建议,在泉州建设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更好地保护、展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河南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方面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雪梅表示,做好黄河文化“大文章”,加快开展对黄河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关于把黄河文化纳入国民教育的提案》中,他建议通过强化黄河文化的资源梳理和顶层设计,深化黄河文化内涵的挖掘研究,推进黄河文化普及宣讲进校园,建立黄河文化弘扬立体传播体系,加强黄河文化的展示推广力度等措施,让黄河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红军使用过的油灯、水烟筒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次艰难逆境中的绝地反击。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也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共克时艰。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弘扬长征精神意义重大。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李云才所说,困难给民族带来发展的机遇在于危中寻机,困难成为财富在于背负青天日夜兼程。“在那长征的路上不只有星星,还有那就在前头的曙光。”

  “深入推进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需打造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成为弘扬长征精神的‘灯塔’。”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市长曾文明提出,瑞金作为长征起点,必须高度重视瑞金段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把瑞金段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源头工程。

  数字化建设助力新型消费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系列部署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兴起,一批新兴的数字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生产了优质的内容产品,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在议案中表示,新时代要用新技术、新文创来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产业繁荣。

  当下,新基建项目兴起,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为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不断蓄能,数字文化产业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丁磊针对数字文化、数字音乐、数字教育等领域的发展难题提出建议。在《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出海 积极应对疫情对我国进出口冲击的提案》中,丁磊建议,加码政策力度,加快支持数字文化产品出海,积极抢占全球文化市场,在带动国内产业、增加就业、提高税收的同时,加快培育我国外贸新增长点。

故宫在线展览 官网截图

  每一次危机都蕴藏新机,新型消费升级正在逐步成为“新常态”。“疫情期间,博物馆‘云展览’应运而生,崭露头角,广受好评,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作为新生事物,博物馆‘云展览’将从盘活存量、扩大增量、聚合海量、激发变量4个方面带来重大变革。”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联合研究,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除了云展览,直播带货、线上团购、云旅游等新消费形式也加速涌现,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提出,要针对都市年轻人个性化、时尚化、体验化消费需求,通过电子商务、直播平台、自媒体等推出一批符合年轻人消费心理、消费需求、消费品位的小众化产品和服务,引导都市年轻人在愉悦的消费体验中,进一步了解特色农副产品、民族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

  “触网”助攻坚,指尖消费不可小觑。“现在,人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掌上生活”时代,购物、缴费等都可以通过线上操作实现。现实中,“二次扫盲”就是要让村民们懂得一些基础技能,比如网上购物、网上缴费、 APP的使用等,让他们的生活融入这个时代。”马慧娟希望通过“二次扫盲”帮助贫困群众触网,提升互联网应用使用技能。“脱贫不仅仅要有物质方面的追求,也要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才是真正的脱贫。”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更要加快补齐文化小康这块短板。只有构建文化小康建设的科学格局,有效破除区域壁垒,实现文化市场的统一、开放、有序,真正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代表委员热议文化小康:数字化建设蓄能新型消费

2020-05-29 15:1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