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队为什么要一次次登珠峰?

2020年05月29日 08:38    来源:新华日报    张强弓

  全世界有14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其中喜马拉雅山系就有10座,珠穆朗玛峰又是其中最高的山峰。

  那么,世界最高峰是怎么被发现的?1841年,英国人占领印度后,乔治·埃佛勒斯特爵士被派驻到尼泊尔任测绘局局长,就是他记录下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几年后,根据当时的测绘条件,测出了这座山峰的高度大概是8840米。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英国人组织了很多探险队,他们从中国西藏境内向这座山峰发起冲击,经过7次尝试都没有成功。

  1953年5月29日,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盖带着登山队从珠峰的南坡,也就是尼泊尔,登上了珠峰的顶点。当时的照片里他们背着氧气瓶,没有氧气瓶人类不可能上得去。

  1960年2月,中国登山队向着珠峰出发了,有214名队员。一个登山队需要这么多人吗?实际上只有几十个是真正登山的队员,其他人负责后勤、保障、医疗工作。

  在这支登山队里有46名科学家,1958年到1960年期间,他们已经在这个地区进行了很多次科学考察。主要是观察珠峰的天气变化。在登顶前两年,科学家在珠峰大本营做了长达两年的观测,把这个地区的天气变化摸得很清楚。

  终于在1960年5月25日,我国有3名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从北坡登上珠峰。他们代表中国第一次冲上高峰,轰动世界。人民日报发布了头版头条的报道,说人类第一次战胜了珠峰北坡的天险。因为从来没有人从珠峰北坡登上过珠峰。

  1975年春,测绘队又一次登上珠峰,在珠峰顶上插了一个红色的测量专业仪器——觇标,测绘队员可以通过测绘仪器观察觇标,计算它的相对高度,最后确定珠峰的高度,当时给出了非常精确的数字8848.13米。

  珠峰的这次科考,也是大型科考的一部分,从1970年到1990年大概20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家对整个地区进行了大范围的科考,发现了很多新的物种和新区域的一些新现象,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矿产,科学家们根据这些发现出版了87本专著和5本论文集。

  2005年5月22日,测绘队员又一次登上珠峰峰顶,把觇标设置在那里。这次测绘队员提前了好几个月,从黄海的海平面一直测量到那里,最后给出了非常精准的数字,8844.43米。1975年测的时候没有能力把雷达背到山顶上看雪面的厚度,这次我们把雪的厚度3.5米减掉后,就得出更真实的高度。

  2008年北京举办了奥林匹克盛会,中国派出国字号的登山队登上珠峰,在珠峰峰顶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火炬传递,南北坡交接以后,奥运火炬在珠峰峰顶点燃。

  城市里有污染和雾霾,其实南亚地区的雾霾也非常严重。那么,那里的雾霾能不能翻过喜马拉雅山到达我们的青藏高原?2016年,我们进行了一次珠峰科考,3个月的连续监测表明,南坡的一些气流可以在48小时内经过高空的传输穿过喜马拉雅山到达青藏高原内陆的很多地区,也就是说南亚地区的污染物可以到达我们国家。

  在2010年左右,科学界一个顶级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斑头雁可以在12—24小时内飞跃这座山,它可以巧妙地找到山谷里的气流协助它快速地飞过这座山,这也给我们很好地认识这座山、在这个地区开展研究认识鸟类行为带来启发。

  回望历史,珠峰科学考察又经历了什么?从1958年到1960年,我们花了那么长的时间认识这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并用来协助队员登山;到2005年,我们再次对这个地区进行研究时,知道这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到2016年,我们知道这个地区的污染物可以进入到高原。

  包括我在内,我们很少真正意义上能够踏足珠峰的峰顶,但是科学的认知是没有边界和顶峰的,我们在接近一个顶峰以后,其实前面还有路,还要再进行下一个攀登。

  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又启动了,科考队员2000多人,分5年时间进行全面考察。相信以后大家有机会的话,也可以通过我们设置的一些项目到科考队员的身边,进入到青藏高原,来感受这个地方的变化和它的自然风貌。

  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把勇攀高峰的精神贯穿到永不停止的探索中。珠峰是有高度的,但是对于科学、对于自身完善的认识则是峰高无限、探索不止,我们需要永远地攀登高峰。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科考队为什么要一次次登珠峰?

2020-05-29 08:38 来源:新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