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服务为AI产业带来新机遇

2020年04月15日 10:35    来源:新华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有效阻断“人传人”的传播链条是关键。于是,机器人承接了消毒清洁、送药送餐、诊疗辅助等“一线工作”,VR看房、在线娱乐、在线教育等也成为大众居家必备之选,而打造无人工厂、自动化产线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为迫切。这些“非接触式”服务的变革,不仅催生新的经济模式——“非接触经济”,如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等,并且还为人工智能带来新的产业机遇。

  疫情打开“非接触式”多样服务场景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类似智能人脸测温等不少一线“非接触式”服务成为抗疫刚需。机器人表现尤为显眼,无论是在巡检、测温、消毒、配送、诊疗辅助,还是教育等场景,均凸显出阻断交叉感染和远程作业的优势。

  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副秘书长、合肥工业大学贾伟博士告诉记者,“非接触式”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至今,其已经过了五个发展阶段。“2002年发生的SARS疫情催生了第一次非接触式经济的热潮。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则加速了‘非接触式’服务和‘非接触式’经济的发展,促使‘非接触式’进入了第五个主要发展阶段。”

  贾伟指出,此次疫情期间,“非接触式”技术应用呈现出一些亮点,除了上文提及的非接触式体温检测、机器人外,还有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无人机大量应用、线上义诊、零接触电梯等,甚至有一些“非接触式”服务通过高清直播来完成,如火神山和雷神山的“云监工”。

  大规模落地离不开AI技术赋能

  “实现‘非接触式’服务,离不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技术支撑。”贾伟指出,目前,“非接触式”服务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加以支撑。他特别提到AI、3D感知这一“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技术的支撑。

  一直以来,3D传感器被视为机器的“智慧之眼”。3D视觉感知技术作为视觉感知技术的核心技术,能够识别空间每个点位的三维坐标信息、得到高精度的空间3D数据、复原完整的三维世界并实现各种智能的三维定位,推动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发展。

  高精度、小误差的3D视觉,是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实现“无触式”的关键。像擎朗等抗疫机器人正是搭载了3D摄像头,拥有先进的3D视觉系统——在立体空间识别上区别于2D平面避障和多线激光雷达的远距离识别,真正实现了机器人自主导航、灵活避障。

  “非接触式”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

  疫情过后,“非接触式”能否充分落地,促进经济发展?“加快面向‘非接触式’服务的人工智能技术,首先要具有更好的智能感知,其次要有更好的人工智能算法,最后要加强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创新。”贾伟指出,目前我国对“非接触式”重视程度还不够,缺少国家、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加上技术成熟度仍有待提升,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还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因此充分应用还存在一定挑战。

  随着5G商用进一步深入,人工智能3D感知技术的功能和规模将全面爆发。

  业界普遍认为,基于5G商用、人工智能技术成熟、政策支持等利好因素,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兴起的“无接触式”服务将比2003年SARS疫情时期的影响更广,作用力更强。

  贾伟表示,“非接触式”服务的本质就是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与整个国际的产业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疫情过后,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开展,各种类型的数字经济行业的发展将更加快速,各类非接触式技术将加快研发和应用,一个更加美好的数字社会正加速到来。

  (据科技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非接触式”服务为AI产业带来新机遇

2020-04-15 10:35 来源:新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