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抗疫时刻,体育力量悄然生长

2020年03月25日 08: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刘 峣

  最近,笔者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则“中国梅西”的故事。主人公是个在北京送外卖的河南小伙,因为喜欢阿根廷球星梅西,他在微信上自称“梅西”,头像也是梅西“本尊”。

  今年春节,回老家过年的“梅西”响应号召,跟老乡一起奔赴武汉,参与火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建设。方舱医院闭舱后,他又化身志愿者,参与后续的清拆任务。在武汉奋战50多天,“梅西”每天都在朋友圈里记录自己的工作,即便加班到深夜、几天没洗脸,他仍然乐观地坚持着——“武汉依旧很美,她就像美丽的公主一样,但是她好像睡着了,那就让我们大家充当吻醒公主的王子吧。”

  尽管在微博上火了一把,但“梅西”并不打算出名,他甚至拒绝了阿根廷国家队的礼物。他说,等回到北京,自己还是那个会因为送错一杯奶茶而自责的小哥。

  除了“梅西”的名字,这个故事其实跟体育不太沾边。可细细想来,因为“梅西”,这个平凡而普通的河南小伙形象,更多了几分生动和饱满。

  体育的力量可以伟大,有时也相当微小。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体育的凝聚与共情能力,让人们走到一起——赛事停摆的荒芜,让更多人意识到体育的不可或缺;体育界名人的“无差别”感染,让更多人看清了病毒的无情与预防的必要;宅家防疫的苦闷,让更多人燃起了运动的渴望;全球体育界合力抗疫、传递勇气的义举,让更多人听到了“远方的哭声”、拥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念。

  “情通万里时,奥运莫缺席。”——1个月前,当笔者以此为题,寄望东京奥运会如期举行、以奥林匹克的体育力量凝聚世界信心时,断然想不到,只不过二十几天的时间,急转直下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今夏的奥运会化作泡影。

  时至今日,全球体育的“至暗时刻”依然在持续。目前,全球大部分体育赛事仍处于停摆状态,欧洲杯和美洲杯足球赛已确认延期至2021年。与此同时,体育界人士感染新冠肺炎甚至因此离世的消息不断传来,更加剧了人们对世界体坛的忧虑。对中国体育爱好者来说,国足“全村的希望”武磊的确诊,尤为令人牵挂。欣慰的是,武磊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称,自己的症状已基本消失,精神状况也非常好。待“武球王”满血复活,我们还能继续看到他同真正的梅西同场竞技。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中国疫情高峰已过的情况下,群众体育的力量也在悄然生长。近日,各地体育场馆已陆续恢复开放。在四川,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首场群众性跑步赛事——成都双遗马拉松健康跑鸣枪开跑,千名跑者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民众换上运动装,走进明媚的春光,享受运动乐趣。

  保持警惕、永不放弃,坚持到最后一刻,这是体育告诉我们的道理,疫情防控亦是如此。如今,我们距离终点越来越近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为天使造像 为英雄铸魂(组图)      2020年03月22日
  • · 确保病患得到周全照顾      2020年03月18日
  • · 武汉消防有支“巾帼党员突击队”      2020年03月17日
  • · 特别报道:凝聚齐心战“疫”的伟力      2020年03月12日
  • · 部分援助医疗队实现“三个零”      2020年03月11日
  • · 与时间赛跑,见证强大中国力量      2020年03月11日
  • · 武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2020年03月1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抗疫时刻,体育力量悄然生长

    2020-03-25 08: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最近,笔者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则“中国梅西”的故事。主人公是个在北京送外卖的河南小伙,因为喜欢阿根廷球星梅西,他在微信上自称“梅西”,头像也是梅西“本尊”。

      今年春节,回老家过年的“梅西”响应号召,跟老乡一起奔赴武汉,参与火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建设。方舱医院闭舱后,他又化身志愿者,参与后续的清拆任务。在武汉奋战50多天,“梅西”每天都在朋友圈里记录自己的工作,即便加班到深夜、几天没洗脸,他仍然乐观地坚持着——“武汉依旧很美,她就像美丽的公主一样,但是她好像睡着了,那就让我们大家充当吻醒公主的王子吧。”

      尽管在微博上火了一把,但“梅西”并不打算出名,他甚至拒绝了阿根廷国家队的礼物。他说,等回到北京,自己还是那个会因为送错一杯奶茶而自责的小哥。

      除了“梅西”的名字,这个故事其实跟体育不太沾边。可细细想来,因为“梅西”,这个平凡而普通的河南小伙形象,更多了几分生动和饱满。

      体育的力量可以伟大,有时也相当微小。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体育的凝聚与共情能力,让人们走到一起——赛事停摆的荒芜,让更多人意识到体育的不可或缺;体育界名人的“无差别”感染,让更多人看清了病毒的无情与预防的必要;宅家防疫的苦闷,让更多人燃起了运动的渴望;全球体育界合力抗疫、传递勇气的义举,让更多人听到了“远方的哭声”、拥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念。

      “情通万里时,奥运莫缺席。”——1个月前,当笔者以此为题,寄望东京奥运会如期举行、以奥林匹克的体育力量凝聚世界信心时,断然想不到,只不过二十几天的时间,急转直下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今夏的奥运会化作泡影。

      时至今日,全球体育的“至暗时刻”依然在持续。目前,全球大部分体育赛事仍处于停摆状态,欧洲杯和美洲杯足球赛已确认延期至2021年。与此同时,体育界人士感染新冠肺炎甚至因此离世的消息不断传来,更加剧了人们对世界体坛的忧虑。对中国体育爱好者来说,国足“全村的希望”武磊的确诊,尤为令人牵挂。欣慰的是,武磊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称,自己的症状已基本消失,精神状况也非常好。待“武球王”满血复活,我们还能继续看到他同真正的梅西同场竞技。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中国疫情高峰已过的情况下,群众体育的力量也在悄然生长。近日,各地体育场馆已陆续恢复开放。在四川,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首场群众性跑步赛事——成都双遗马拉松健康跑鸣枪开跑,千名跑者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民众换上运动装,走进明媚的春光,享受运动乐趣。

      保持警惕、永不放弃,坚持到最后一刻,这是体育告诉我们的道理,疫情防控亦是如此。如今,我们距离终点越来越近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查看余下全文